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科教育新时代、新要求下,根据工程专业认证创新性工程人才的培养标准,非专业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深远意义。工程训练是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知识、能力、实践、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理论—基础—综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5个层次之间可以采取串联、并行以及层次递进的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技能、综合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实践和创新创业等5大非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进行机电控制综合实验、陶艺+3D交叉融合实验和创新创业竞赛等课程体系实践,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专业方向,实验模式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学科自身特点,对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从实验资源整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基地健全、实验管理机制完善、"5+2+1"培养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推动了理论与工程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该文结合创新训练项目"单片机PID控制直流电机转速"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将其融入本科生的专业综合实验中。分析了创新训练项目结题后的现状和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步骤、途径方法。实践表明,把创新训练项目应用到专业综合实验中,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训练项目中,同时丰富了综合实验教学,加强开放实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突破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产教脱离、科教分离、师生隔阂等障碍,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其要点有三:一是途径和方法。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师生融合和校地融合等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二是方案和过程。通过构建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目标和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人文情怀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具有跨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整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  相似文献   

6.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施"基础层、实践层、综合应用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及就业信息反馈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均得以提高,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立足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发挥多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优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根据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盐城工学院电气与新能源省级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相关措施几个方面阐述电气与新能源省级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分析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面向"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练、赛、创"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赛学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教合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基础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为了增强专业课程的基础实践教学并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提出采用学科融合方法,在不同学科间创建交叉理论教学和实验环境;在此基础上,实施学生自行开发实验系统,用于多学科的实践教学过程,并适当增加英语实践教学。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传感器"、"工程光学"及"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为融合背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开展教学,对提高学生认知、设计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提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Matlab软件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Matlab仿真相融合、基础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相融合、传统作业模式与综合探究型作业模式相融合.实践表明,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Matlab软件平台的优势与潜力,对于改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樊新  陆绍荣  韦春  张发爱 《甘肃科技》2012,28(18):73-75
随着高分子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重视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本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在《微波电路EDA》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一种交叉创新型实验类型.通过微波技术与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入式天线的交叉创新型实验案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实施办法.总结并探讨了本科实验教学中交叉创新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科交叉实验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化学生物学综合创新实验。实验依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将碳量子点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偶联,制备了pH敏感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并将该探针运用于胞内pH的动态监测。该实验体现了新型纳米材料合成、荧光光谱分析、细胞标记及细胞成像等前沿领域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实验内容充实、结果稳定可重复。另外,实验涵盖了可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覆盖面大的部分机械类课程的基础实验进行整合,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使已开2学时/实验的实验课程侧重"动手性""开放性""创新性"公开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动物学是高校生物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实验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构建动物学实验开放平台能够使动物学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因此在对比传统动物学实验教学与现代开放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从动物学实验室全方位开放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和大学生创新课题与开放平台有机结合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动物学实验开放平台的构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旨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于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光学工程与高分子材料、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过程中进行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在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完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际出发,以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出了构建"三纵三横"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以竞赛为载体、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手段,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改中创新实验的探索和实践,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内容与方法。为提高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验教改经验,对人才培养及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都起着积极作用。另外,综合性实验的实验环节多,使得学生参与实验、参与动手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性得到加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高师院校生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中进行的改革与探索,通过构建"四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设计性项目、开放实验必修专题、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的阶梯式"四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逐渐进行科研创新训练,实施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命科学专业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专业特点、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及现有教学资源,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机制,以"实验室教学"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企业实践""虚拟网络"和"创新项目"为翼,构建并实践"一体四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电子信息及其他工程类学科的人才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