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等建设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物理学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共享各专业教学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物理学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它包括转变教育观念,设计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必修和跨专业选修课程,并与课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理论、实践课程双路融入,多向选择"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融入,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提升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围绕轨道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控制"的全过程,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轨道交通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及方法。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搭建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综合实验平台,引入"实验群"概念对实验室和实验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和划分,建立起多学科融合、多层次实验教学,多维度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满足了轨道交通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静  王亚杰  杨彬  徐晗  梁峰 《实验室科学》2023,(2):204-206+211
多学科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问题,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际,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提出了“项目驱动、竞赛引领”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开展“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一套分阶段、模块化、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育竞赛模式,在多学科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突破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产教脱离、科教分离、师生隔阂等障碍,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其要点有三:一是途径和方法。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师生融合和校地融合等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二是方案和过程。通过构建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目标和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人文情怀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具有跨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双创"教育背景下,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融合""个体学习与团队协作研究相融合""双创训练与原有课程体系相融合"的思想为指导,从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师资团队构建三个方面着手,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体教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中,从而培养出适合学校原有特色和社会现有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创新实验已成为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吉林大学测绘工程实验中心依托开放创新实验平台开展基于测绘技术的学科交叉开放性创新实验。构建地学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实验模式,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基于测绘新技术应用设计实验课题,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以问题主导的课外实践探究作为实验方式,训练学生创新研究思维;通过全方位开放进行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效果良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全面构建"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科学系统及人才培养与能力的考评模式,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能力考评。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应用技术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问题。通过建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3个理论课程平台,并辅以"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校内专业能力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融合提升。建立以"学习产出"为主轴的教学测评体系,使培养方案符合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大幅提升给排水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设计、环境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背景下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重视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本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在《微波电路EDA》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一种交叉创新型实验类型.通过微波技术与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入式天线的交叉创新型实验案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实施办法.总结并探讨了本科实验教学中交叉创新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科交叉实验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了"课证结合、课赛结合、学研结合、学创结合"四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当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培养的途径,采取模拟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形式,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收到了很好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开设综合创新实践项目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以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针对性的综合训练创新实践项目设计、课程体系,以及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引入创新内容,并通过营造创新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总结了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往的人因工程课程体系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应用环节课时偏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本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环节并重,通过精简理论内容、加大综合性实验、参与或中请创新项目和创新大赛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理论应用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分析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面向"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练、赛、创"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赛学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教合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了多层次、自助式、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激光加工实训选修课程,以引导学有余力、热衷加工制作的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制作,以培养潜在的伟大工程师人才。学生选课后,可自主安排时间完成网络在线学习和不同层次的实训内容,学生到实验室现场经设备操作考核通过后,可随时预约设备完成实训学习,有效利用实训设备资源,丰富了工程训练教学,显著提高了实训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新工科实训课程的改革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该文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师资队伍方面探讨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实践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创新型教育理念—研究型理论教学—创业型实践教学—特色型培养人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制定与之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和实践教学大纲.构建的人才培养实验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20,(6):52-56
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发布发展"新工科和新农科",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理论课程《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实践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学科竞赛+毕设"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动手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竞赛发挥与应急处理能力"的"五能力一体化"创新型专业素养,取得较好的成效。本课程体系可以在本领域、相近领域或其他领域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这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为目标,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知识的现场应用能力,突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合于企业的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结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提出了基于CDIO的工程训练开放式教学创新培养方案,形成了由基础训练层、应用训练层、创新训练层和综合训练层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开放式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教学,实施基于CDIO培养模式彰显了学校"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