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主观派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外化”和“物化”;客观派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自然美在人类社会以前早已客观存在;主客观统一派主张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统一;客观性与杜会性统一派虽然强调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打上人的印记,体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美学论坛上,朱光潜、蔡仪和李泽厚先生被公认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三大家,他们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美学的代表。朱光潜先生持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即欣赏,是人们心中的看法,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蔡仪先生确立了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李泽厚先生提出了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美学大家的思想体现了美学学科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和扬弃性。从历史的分析入手,比较各家美学观点的异同,有利于理清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介绍了张明楷先生探讨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受"客观的处罚条件"和"主观的超过要素"概念的启发,提出了"客观的超过要素"的概念,并介绍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与法律根据,然后总结了一些对客观的超过要素的质疑观点,并为客观的超过要素进行辩护,认为其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与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相矛盾,并不导致客观归罪,也没有违反推理方式,更没有与我国的故意理论相矛盾,有利于发挥我国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等。最后,对客观的超过要素的理论意义以及客观的超过要素在违法性认识,情节犯,数额犯中理论延伸作用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评述了文艺的"主观倾向"论、"客观倾向"论和"主客观倾向统一"论的利弊得失,探讨了文艺倾向性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5.
美学琐谈     
美学是什么?是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问题就复杂了。迄今为止,所有美学著作,都未对此作出确切定义。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性的东西,随人的主观变化而变化。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不管你主观以为如何它都是美的,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说,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真是客观,善是主观,主客观的统一,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 有人说,美就是好,什么是好?同样复杂。 因此,什么是美,很多美学家困惑不解,总在这类名词概念上打转转。 然而这是不必要的。其实我们应该去理解实质性的问题。给观历史,我们不能思考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为…  相似文献   

6.
潘冬子 《科技信息》2009,(18):208-208
美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观的,才能构成对象化,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去创造,将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就能创造美,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实现出来,变成美的形象,就是对象化。毽球运动的课题是毽球,人将自己的力量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毽球运动的美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7.
美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观的,才能构成对象化,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去创造,将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就能创造美,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实现出来,变成美的形象,就是对象化。毽球运动的课题是毽球,人将自己的力量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毽球运动的美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历来高度关注人才问题,在人才标准或培养人的规格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红专统一";指出人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中成长;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主体能动积极的过程,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把“历史的观点”同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全面的辩证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并列,作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号召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这是一种新的重要提法。新在何处?重要在哪里?在此作点探讨,不妥之处望指正。一、“历史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位置同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等比较,历史的观点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包含了三个核心思想:(1)存在先于本质;(2)人是绝对自由的;(3)他人即地狱.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这一独特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美和艺术的看法上.他认为,在实际存在的世界中并不存在着美.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艺术也是想象的一种产物.他的观点既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我们有必要客观、辩证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吴文”有些论述与其基本观点自相矛盾。“吴文”否认有的错误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反映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划分哲学的世界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观点去考虑 ,一些东西是可见的 ,另一些是不可见的。二是从性质的不同观点去考虑 ,如一些是物 ,另一些只是事物的关系。三是从范围的大小的观点去考虑 ,范围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是从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考虑的。四是从认识的来源去考虑。认识都是起源于感性物 ?认真分析起来 ,肯定不是。五是从主观与客观的观点去考虑。2 .哲学的世界 ,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二部分。主观世界可以划分为外部存在着的知识的世界与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的世界二部分。客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实践不是认识的手段、中介和桥梁,不是主客观的统一,不含主观的因素,而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没有专门的美学著述,但是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他的哲学和文化艺术的著述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概述。 一、美的本质和美的创造 美的本质是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是对美的哲学概括,即回答美存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还是存在于主观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古往今来,中外哲学家和美学家们,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价值的特性是价值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价值的本质决定了价值的特性,价值的特性表现了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它关系到在价值论上的哲学倾向问题,从而成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价值存在与本质问题的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价值既具有客观性又有具主体性,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客观加权属性值一致化的组合赋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中兴  张绍林  刘雁 《广西科学》2007,14(3):247-249
针对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确定的问题,提出基于主客观信息一致的主客观赋权方法.该方法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加权综合,其加权系数由数学规划模型求出.该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主观程度和客观程度,实例证明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繁荣学术,向科学进军,1957年3-6月,黄药眠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举办了美学论坛,邀请蔡仪、朱光潜、李泽厚,最后是黄药眠本人就各自的美学观点进行阐述。蔡仪主张美是自然现象,它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朱光潜主张美是艺术现象,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单纯的客观事物还不能成为美,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才能有美;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美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美离不开人类社会,美具有客观性和具体形象性;黄药眠主张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美是审美评价。作为《人民日报》美学讨论的深入和继续,美学论坛标志着从批判走向争鸣,讲座体现了当时中国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引发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培养出众多的美学新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美学研究,尽管美学论坛有其粗疏和不足,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李泽厚实践美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以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了他这一时期关于美感、美和自然美三个基本美学问题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及其文化内蕴进行深入反思和理性评价。由此我们认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虽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思辨性,但从深层的文化建构内蕴来看,它能在"美学大讨论"中独树一帜,并非如李所言是一种纯粹的学术现象,而是当时权力话语的一种折射,从而使得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呈现出某种历史复杂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吸收国内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观点,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原因力说"进行了进一步修正,认为:"通说"主张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不仅无法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更违背了法律的公平价值;在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认定上,原则上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立场,并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各个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外情况下,对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求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20.
本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解析了证据、证明和诉讼活动三之间的关系。章认为:证据属于客现的物质范畴,证明属于主观的意识范畴,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据和证明,只有在诉讼活动中才得以结合,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也才能实现揭露事实真相、准确结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