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溴代海因水溶液制剂及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助溶剂量和温度对溴代海因溶解性的影响;考察了溴代海因水溶液制剂的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助溶剂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对溴代海因水溶液制剂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加入助溶剂的溴代海因在水中的溶解性明显增强,当加入5%(体积分数)的助溶剂时,水溶液中二溴海因的浓度是无助溶剂时的2.32倍,溴氯海因的质量浓度是无助溶剂时的1.99倍;溴氯海因水溶液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二溴海因水溶液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比溴氯海因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添加少量助溶剂可明显改善溴代海因的杀菌能力,含0.1%助溶剂的溴氯海因(3mg/L)水溶液制剂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99.91%(无助溶剂时的杀灭率为96.48%),含0.1%助溶剂的二溴海因(290mg/L)水溶液制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为100.00%,而无助溶剂的二溴海因(474mg/L)水溶液制剂的杀灭率为97.09%。  相似文献   

2.
MPC/MM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MPC/MMA共聚物,并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得了共聚物膜。通过测定牛血清蛋白(BSA)吸附和血小板黏附考察了聚合物膜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含磷酰胆碱基团的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并且BSA的吸附量和血小板的黏附量随着MPC单元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根据DSC测定的聚合物中水的降温曲线证实了结合在MPC/MMA共聚物中的水为自由水,并且高自由水含量是MPC/MMA共聚物具有较好血液相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马来酸酐/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分析研究其共聚反应历程,探讨了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并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主要是交替共聚反应.共聚物中的BuA含量随着BuA单体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BuA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个较典型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了树脂状、粒径200nm微球、粒径3μm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各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共聚物为溶解性良好的低交联链状结构,乙氧基水解完全,而存在碱催化的体系产物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结构中残留未水解的乙氧基; 溶剂的极性对共聚物的溶解、析出、粒子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亲水性单体丙烯酸、亲油性大分子单体FA-3[CH2=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H2)3OH]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无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FA-3含量的增加,Mn及Tg均下降,观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比对转化率影响最大,该双亲性共聚物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可自组装成胶束,用透射电镜表征了胶束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以醚化海藻酸钠(ESA)与一定中和度的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醚化海藻酸钠(ESA)/聚丙烯酸钠[P(N aAA)]吸水性复合凝胶。考察比较了凝胶在不同组成比的水/丙酮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含水率。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为60%时,凝胶饱和吸水率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连续下降;丙烯酸中和度为70%和90%时,凝胶在溶剂的介电常数分别为46.6和64.1时发生不连续收缩现象(体积相变);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扩散系数(Dt)也增大,溶剂中Hφ2O<0.4时,凝胶的溶胀表现出non-F ick-ian扩散行为,当φH2O=0.4时,凝胶的溶胀主要表现出F ick ian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对引发剂用量、溶剂水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50份、丙烯酸11份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引发剂25份、溶剂水15份、催化剂0.03份、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效果最佳。静态阻垢性能测试结果(按照Q/SYDQ0833-2002标准进行评价),阻垢率达82.5%。其效果优于马来酸单聚物,且成本低于1:1摩尔比的马丙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造纸干强剂日益受到造纸工业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其共聚反应工艺进行研究 ,得到分子量为 1 0~ 30万的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最佳工艺条件是 :引发剂温度 2 5℃、丙烯酰胺浓度 3.2 mol/L、丙烯酸浓度 0 .75 mol/L、过硫酸钾浓度 0 .0 0 0 9mol/L、亚硫酸氢钠浓度 0 .0 0 2 3mol/L、溴化铜浓度 0~ 0 .0 0 0 4 mol/L.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乙醇-水混合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特性对多孔无机材料模板法合成的作用,采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乙醇-水混合溶剂的组成变化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值增大;CTAB在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值为0.000 9 mol/L,而在乙醇中为0.24 mol/L.进而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TAB在水及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聚集形态的转变过程,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TAB尾基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CTAB的疏水尾基与乙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因而CTAB在乙醇中不易形成胶束,这与测定的实验数据的规律性一致.  相似文献   

10.
胺化环氧丙烯酸阳离子树脂合成工艺对电沉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乙醇胺为胺化剂、冰醋酸为中和剂,合成了胺化环氧丙烯酸阳离子树脂.采用电泳仪和电导率仪,研究了胺化环氧丙烯酸树脂合成工艺对阴极电泳涂料电沉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胺化温度的增加,电泳液电导率先下降后上升.将冰醋酸加入树脂中中和,后用水稀释,比树脂在醋酸稀溶液中中和,电沉积性能更好.电沉积速率随着中和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电沉积膜致密性相应增加.中和度(DN)愈高,电泳液电导率愈大,粒径越小,而涂膜外观在中和度为80%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聚丙烯腈中加入少量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进行共混湿法纺丝,制得了内部具有大量微孔、吸水性能优良的共混纤维.本文从高聚物溶解度参数出发,应用Scott方程,对共混物相容性及相分离状态进行了预测,并运用相差显微镜对聚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共混物的溶液及固体薄膜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相容性与组成的关系.实验所得结果与分析预测完全一致.进一步研究了相容性及相结构与共混纤维微孔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顾晓丹  张墩明 《科技信息》2011,(5):I0030-I0032
以十二烷基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在丁醇中进行丙烯酸酯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性涂料用丙烯酸树脂,讨论了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等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得到的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减小,玻璃化温度(Tg)影响不大。所得树脂用胺中和后得到自乳化乳液,发现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可使乳液粘度显著减小。所得乳液用氨基树脂加热固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Wittig反应合成了一种分子主链由烷氧基取代的1,4二苯乙烯基苯(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的三个单元的齐聚物)与柔性隔离链段五缩六乙二醇组成的交替型蓝绿色发光共聚物(DMDSB-SEO)。相对于苯环的2,5-位上没有甲氧基的聚合物DSB-SEO来说,DMDSB-SEO结构中甲氧基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聚合物的光量子效率,调整了其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能,同时大大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成膜加工性。该聚合物可溶于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成膜加工性能。文中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相差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的相态结构以及聚合物对锂盐的溶解能力,并对此类材料的合理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阴极电泳涂料的丙烯酸树脂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泳涂料体系的特点,采用半连续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了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影响丙烯酸共聚树脂的水溶性、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官能等性能的主要因素,GPS和FTIR分析表明,合成的阳离子丙烯酸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比较适合,所有单体均参加了共聚,形成无规的丙烯酸聚物,并且反应的交联程度较高,适合用于阴极电泳涂料。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丙烯酸和丙烯酸钾均聚物及其共聚物。用FTIR谱仪测定了不同比例的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酸钾共混物中两种单体含量比,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得到了在低转化率下不同初始单体组成的共聚物中两种单体的含量。用FR和KT两种作图法及YBR计算法对单体的竞聚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丙烯酸的竞聚率(r1)和丙烯酸钾的竞聚率(r2)分别为r1=0798,r2=0544。  相似文献   

16.
采用PVT法,在高压条件下测定了CO2在大庆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和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O2在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随CO2溶解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饱和CO2液相的膨胀系数受实验压力和CO2溶解度的影响较大,受液相组成的影响很小.实验还测定了CO2在不同油水体积比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发现恒定温度下CO2在油水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只与压力和液相组成有关,而不受其他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型甲醛吸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两种丙烯酸酰联氨高分子化合物,并选择了酰胺类、酰肼类、有机胺类、无机铵盐类的水溶液及其混合物与制备的丙烯酸酰联氨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作为甲醛吸收剂,涂布于木板和聚氯乙稀胶片(以白乳胶为基质),进行甲醛的吸收与消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作的甲醛吸收剂能起到较好的甲醛吸收与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环已烷为连续相,丙烯酸作为单体,Span—60为悬浮稳定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加入不同量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酯作为改性剂,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发现一定比例丙烯酸聚氧乙烯酯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PMA-100)为络合剂,研究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研究聚合物与金属离子质量比(mP/mM)、溶液pH、盐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对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对金属离子截留率影响很大,在一定mP/mM下,pH在3~7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溶液pH有利于镍离子的截留;在一定pH下,镍离子的截留率R随mP/mM的增加而增加;溶液pH=6.0,mP/mM=7时,镍离子的截留率可达到99%以上;NaCl和Na2SO4的存在使镍离子的截留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共聚物,然后在它们的共聚物中加入无机盐,复配制成肥料防结块剂。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丙烯酸和顺酐的摩尔比为1:2;引发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为3h;固含量设计为35%左右,其防结块效果与聚丙烯酸钠的同类产品对比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