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敏 《科技信息》2011,(33):355-355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已难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日语人才。因此高职日语教学要建立新的教学思维,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培养他们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不断积累。本文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来阐述高职日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日语专业的学生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减少"文化摩擦"引起的矛盾,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和友好交流是从事日语教育的教师们的永恒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导入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文化意识与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强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导入文化意识,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日语语言人才,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康魁元 《科技信息》2012,(32):202-20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听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实践能力。听力在日语学习的五大技能当中占主要地位。因为训练听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听力能进而达到理解,口语,阅读,写作等学习环节的全方位进步,所以加强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理解力、创新力,成为高职日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日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只要取得日语国际能力测试的资格证书就可以,而是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外语界的热点。本文阐述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以及重要性,对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了考察,结合日语学习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语言学习、文化理解、实践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日语口语课程是培养日语专业学生利用日语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进行口语交流的工具课;是一门以锻炼日语语言交际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适用型日语人才的极其重要课程。在教授课程中,把教学活动作为一项艺术,努力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之感、享受之感,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培养具有一口流利日语的专业人才。文章就对日语口语教学艺术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雪艳 《科技信息》2011,(15):168-168
研究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研究文化。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只有了解日本国家的文化才能学好日语并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辉 《科技信息》2007,(24):233
英语是一种语言。高职英语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明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映宇 《科技信息》2012,(3):349-349,366
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蒋爱萍 《科技信息》2013,(10):26-26
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在职场使用英语的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有必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本文介绍了常州纺院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及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第二外语在高校越来越被重视,但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出现了记忆困难、语感形成困难、交际困难等实际问题。基于此,对二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设想为:从科学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日语知识的记忆;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思维理解运用能力,培养语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注重向留学生传授汉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其汉语交际能力。海外学生在进行汉语交际时,由于受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的限制,可能会导致误会或交际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中国语言的丰厚文化内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从而自觉主动地教导学生,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传统文化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入手,分别从汉字、熟语及古典诗词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三个方面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因子,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中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在外语教学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日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探索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二外日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英语专业学生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异同,正确利用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来促进二外日语学习,激发他们的日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化的视角,从学习者和教学环境两方面分析了高职英语口语课堂行为生态普遍失衡的现状,对”话题”型的口语课堂活动进行了生态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立了一个开放型、互动式、自主式、交际化、自然化、合理化的和谐的语言发展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并掌握一定的口语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16.
语音课是一门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但英语语音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语音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语音教学中,系统地为学生构建最为合适的支架,促进学生语音能力的提高,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本文中就语篇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语篇教学的特点:不仅把课文看作语言知识的载体,更将其视为信息的载体。它把语言知识集合性综合地输送给学生,使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缩短了学生从学习到实践的距离。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入手,全面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交际法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已日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 ,并引起外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交际法的内涵、特点及语篇教学的目标、实质 ,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结论表明 ,二者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方面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课堂的中心应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同时,立足于实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语言的学习达到最终的目的--交际.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以跨文化交际为依托,对中美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索言语交际下跨文化意识的差异并分析成因,以期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