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肌苷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肌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该性质肌苷的分析检测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肌苷的医疗作用及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2.
长花马先蒿核苷类万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花马先蒿全草乙醇提取物中的进一步分离出2个核苷类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DEPT,EIMS和FABMS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为6-肌苷和腺嘌呤核苷,其中6-肌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长花马先蒿核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花马先蒿全草乙醇提取物中进一步分离出2个核苷类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DEPT,EIMS和FABMS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为6-(1″,3″-二羟基-2″-丙氧基)-肌苷和腺嘌呤核苷,其中6-(1″,3″-二羟基-2″-丙氧基)-肌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智能技术在服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主线,综述计算机辅助服装工业生产现状,分析介绍了各个环节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并指出智能技术应用于服装工业生产的难点,最后对服装智能设计系统的框架和技术要点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并重点探讨和分析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初步选择了HD-8和HZ014两种树脂进行鸟苷和肌苷分离测定实验,通过模糊聚类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到分离测定操作条件的较优区域:再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静态吸附实验,从3种树脂HD-8、HZ014和732中最终确定采用树脂HD-8.通过模糊聚类产生的较优区域中的不同务件下实验结果的比较,最后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采用树脂HD-8,树脂床高度为4cm.流速为1mL/min,前120mL采用0.05mol/L盐酸洗脱收集肌苷,120mL后至240mL采用0.74moL/L pH5.0醋酸钠缓冲液洗脱收集鸟苷。  相似文献   

7.
超滤法提取肌苷几个主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超滤法提取肌苷乾地了研究,采用超过滤膜对肌苷发酵液进行超滤,再经浓缩、结晶、干燥,得到粗苷,实验确定最佳超滤条件为:压力0.15Mpa,温度64.9℃,肌苷提取收率为:85.7%,其粗苷中粗苷含量为:73.2%,比离子交换法提取肌苷,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肌苷成本降低40%左右。  相似文献   

8.
水合物氢气分离技术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是根据不同气体分子生成水合物的条件不同而提出的,首次提出了利用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分离含氢气体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水合物分离装置,对工业生产中的典型含氢气体混合物(CH4-H2混合气,CO2-H2混合气)进行了提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对氢气有较好的提纯效果,气流比是影响水合物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利用简化的Englezos-Skovborg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表征反应的综合影响因子k并非定值,而与进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发酵液中肌苷的分离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层析法、离子交换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过数理统计分析,认为离子交换法是既简单,又准确的一种测定方法。确定了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条件,并绘制了回归曲线用以校正其测定值。  相似文献   

10.
据浙江省科委、上海市高教局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会资料表明,由上海复旦大学和浙江德清新市生化厂组成的科研生产体,已完成了肌苷发酵技术研究,肌苷发酵产苷率已接近国外最好水平。我国肌苷工业化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由于发酵产率低,成本高,产量少,因此价格昂贵。83年开始,日本肌苷冲击国内市场,迫使部分原料厂下马停产。现由该联合体研制的此项成果,是采用生物工  相似文献   

11.
Protective effect of inosine against cell death after photochemically induce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investigated in adult rat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inosine was started 24 h before operation and continued till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The TUNEL method and Nissl stain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apoptosis and necrosis, respectively. TUNEL-positive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necrotic core and normal cortex. The mean maximum area of the necrotic cores and mean number of TUNEL-positive cells 24 h after operation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inosine-treated rat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saline-treated control animals. We suggest that inosi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both necrosis and apoptosis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d by photothrombosis in adult rats.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氮源对肌苷合成的影响,结合蛋白、核酸及菌体生长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国产酵母膏A是肌苷发酵的理想氮源。此外,由于国产酵母膏A部分可溶,其水解出的氨基酸的碳骨架可能作为前体物质直接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途径,使得以国产酵母膏A为氮源时肌苷生产期的呼吸熵(RQ)由1.0降至0.6左右,从而促进了肌苷的合成,糖苷转化率由原来的15%提高至29%。  相似文献   

13.
根据肌苷的代谢调控机理,选择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5种肌苷促进剂,考察它们的不同添加量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简称Bs)CICC20958菌株产肌苷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最佳组合添加方案.结果表明,在促进剂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质量浓度分别为7.9、0.001、0.032、2.1、0.2 g/L的条件下发酵,菌株Bs CICC20958的肌苷产量达到7.81 g/L,比不添加促进剂实验组(对照组)的肌苷产量提高了5.38倍.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描述聚乙烯醇(PVA)成膜工艺制取不同类型的分离膜以及PVA膜的改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PVA膜渗透汽化(PV)分离有机物/水、有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性能,讨论了交联剂、复合膜的支撑膜、高分子网络结构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V操作参数如料液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PVA膜在今后研究开发中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具有酱香型白酒窖底香气的己酸乙酯从茅台酒中被成功分离鉴定,标志着我国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开端。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和鉴定技术的发展,白酒香气物质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现状、新动态、新发现、新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讨论,提出了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方法学,论述了白酒香气总体研究思路应包含香气物质提取、香气物质分离、活性香气化合物发现、重要活性香气化合物确认等4个部分的观点;并对香气萃取浓缩分析和Osme等方法在白酒闻香技术中的应用,直接进样和液液萃取等方法在白酒香气成分定量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对白酒香气重组与缺失技术进行了专门整理;最后,指出酒类香气物质未来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分述了膜分离技术、酶法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技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等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简述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根据大量实验表明现代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17.
18.
以固定化核苷磷酸化酶(EC 2.4.2.1)、黄嘌呤氧化酶(EC 1.2.3.2)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研究了肌苷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测定了肌苷片中肌苷含量。酶电极法测定结果与紫外法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肌苷片中肌苷含量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化陶瓷膜考察了肌苷发酵液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发酵液进、出口调换,可使膜通量提高;分析了水洗方式对肌苷含量及膜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200 nm膜适宜于肌苷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流加率4%加入洗水有利于菌体的洗涤,不可逆污染阻力Rf在总阻力中占主要地位,有效的化学清洗方法是:用1%NaOH和0.2%NaClO混合溶液清洗膜40 min后,再以0.5%HNO3溶液清洗5 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图7,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