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旅游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增强旅游地吸引力和竞争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其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秀现有旅游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定位分析,并运用TDIS理论探讨了金秀旅游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旅游地形象传播效果的好坏程度与旅游地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旅游地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传播要以旅游者为核心、形象传播活动中要避免夸大宣传、要注意整合营销策略的运用、要结合旅游地形象定位生命周期的特点等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之间的竞争,因此,寻找准确的形象定位、塑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形象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包括:文脉分析、形象受众调查和景区员工的形象感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丹霞山旅游形象的症结,最后根据上述诊断对丹霞山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旅游形象再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旅游地形象是吸引和招徕旅游者,提高旅游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准确的形象定位直接决定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目前青岛旅游形象的缺陷和不足以及青岛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供给以及替代性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对青岛旅游形象再定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旅游镇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市场条件和旅游地形象等角度对旅游地发展定位进行研究,并以黄山市汤口镇为例进行旅游城镇发展定位分析,提出汤口镇应成为黄山风景区和徽文化旅游带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同时大打“亲水牌”,加强本地水景资源的深度开发,成为黄山风景区景点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定位策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子,也是决定旅游地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进行形象定位,是旅游区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论迷乡村旅游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参加的课题研究所积累的信息,探索乡村旅游地旅游形象形成的基本过程,以探讨如何定位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7.
"阴影区"内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以山东邹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阴影区”内的旅游城市,往往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但却面临着整体旅游形象现状不佳、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旅游发展乏力等一系列问题.论文分析了处于“阴影区”的旅游城市在旅游地感知形象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其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然后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首先进行了旅游地形象的游客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邹城市产品旅游形象和总体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1996—2016年的截面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其旅游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协调水平及演化规律,并寻找其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关联。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特征明显,两者关系发展经历了失调期、初级协调期、协调期三个阶段,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协调水平与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相对应,耦合协调度增长速度与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进速度相一致。两者关联性研究可为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分析提供科学量化的技术指标,丰富和拓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自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调查问卷",调查游客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旅游消费行为,探讨认知形象形成的心理学机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的实例,着重从认知心理方面分析评价杭州的旅游地形象,并据此提出杭州旅游地认知形象构建与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12):2098-2104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其旅游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前人的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旅游空间错位现象.建构了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二维矩阵模型评价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空间错位,发现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与旅游地资源并不错位,验证辽宁省域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经济与旅游景观资源的空间错位,提炼出辽宁省域游目的地全域全产业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关于足旅游地生命周期还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争论,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区分了由界定指标不同而呈现的两种旅游地生命周期类型;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一种新的可能作用机制: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复合模型,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系。论文探讨了该模型的两种具体类型,并以南京等旅游地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论文结果暗示着旅游产品组合及资源整合在调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定位是旅游地营销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确的定位决定着旅游地今后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为实例,借助国外运用成熟的IPA方法对南京旅游地形象进行定位,得出历史遗迹、生态环境(绿化)、旅游信息、价格物有所值、文化氛围、城市建设及建筑、城市化水平、滨江景色、休闲氛围、康体疗养和便利的交通等是定位南京旅游形象的重要旅游要素,并最终赋予南京"滨江上的智慧绿都——古南京"形象定位口号.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4.
旅游形象对游客的出行有着吸引效应,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对清楚定位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吸引物、正确认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兰州市为例,通过整理携程旅行网的游记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文本进行词频提取,得到兰州市旅游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并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旅游形象感知整体处于正面感知状态,旅游吸引物主要集中于黄河两岸,并依据黄河为中心向两端分散.通过研究分析可以清楚定位兰州市主要旅游吸引物,全面认识兰州市现有旅游资源的优点与不足,为更好地提升兰州市整体旅游形象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少林寺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与游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旅游图片为研究样本,利用NVivo10质性编码的方法获取不同主体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特征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共现网络法,分析比较目的地官方与游客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研究发现:目的地官方和游客在对少林寺旅游形象的视觉表征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照片侧重表现少林寺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僧众生活的"后台空间";游客则侧重对少室山的自然风光进行视觉表征,对后台场景几乎没有感知。采用视觉叙事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了旅游地形象的意义生产及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形象时代,旅游形象的成功定位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介绍旅游形象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咸宁市的旅游形象构成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相关数据的指引下,对咸宁市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设计,分别提出了针对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宣传口号,同时对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以及居民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长白山的演变历程、发展现状和历年旅游者接待量和历年旅游收入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长白山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进而提出了长白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调控策略,有利于延长长白山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实现长白山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基于市民旅游意愿调查,构建了兰州市市民旅游意愿的Pearson相关分析和累计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市民到周边地区旅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的治安状况、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目的地景观与旅游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了促进兰州市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改善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优化设计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旅游地形象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研究者发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深入了解旅游地,树立正确有效的形象,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定位是树立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步,吉木萨尔县旅游品牌正处于开始大发展时期,如何给吉木萨尔县旅游地形象确立一个清晰的定位对整个昌吉州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核心"游"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其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兴衰。要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必须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寻出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子尤其是对阻碍其发展的限制因子,认为旅游资源、市场区位等是其发展的促进因子,而旅游产品、空间竞争则是其发展的阻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