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宇宁  宁玲 《甘肃科技》1999,15(1):42-42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交联、水解后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正常人血浆中含有微量的D-二聚体(<300ug/L),尿中D-二聚体为阴性。肾病综合症(NS)患儿合并高凝状态时,肾小球内、外均可发生凝血及纤溶。本文通过对43例NS患儿血浆及尿...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浓度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它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也是判断溶栓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D-二聚体水平增高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鉴于D-二聚体的形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着重对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降解、β-葡聚糖酶水解、纤维素酶水解、辐照降解、微波辅助H2O25种方式降解魔芋葡甘聚糖.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对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保护效果,并对不同降解产物的冰点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能有效地抑制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冻藏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其中β-葡聚糖酶水解、纤维素酶水解和辐照降解的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为0.5%,抗冻效果略优于商用抗冻剂.同时,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作为冷冻保护剂能降低水分子的冰点和融化热焓值.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反映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血栓性疾病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升高.近年来,D-二聚体的测定在脑梗死的诊断、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PE)以及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相比于其他实验,简单快速且敏感.本文总结了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亲水性较好的聚乙二醇,通过自身的相转移催化性进行环氧化,制备的环氧化产物与聚四氢呋喃磷酸酯和氧化石墨烯进行混合、交联固化,制备了可降解的磷酸酯交联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交联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影响交联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体外的药物释放测试和细胞毒性研究表明制备的聚合物作为药物释放体系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赵玉梅  李东燕 《甘肃科技》2000,16(2):51-51,64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 ,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其血浆浓度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它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 ,也是判断溶栓疗效的有效指标。近年来将D———二聚体作为高凝和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 ,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 ,作为血栓预告的标志之一。为了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和正常老年人的D———二聚体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判断、治疗 ,将我院检查确诊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1.1健康人对照 :30例…  相似文献   

8.
以分子连接性能和微扰分子轨道指数作结构、能量参数,从分析DNA链互补碱基对2癌有机物分子片段发生共价交联的构效角度出发,首次得出产生碱基移码或置换型化学致癌的主要过程是化学品分子片段中活性原子与DNA互补碱基对间氢键的共价结合,显示致癌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碱基G≡C间两个氢键与致癌片的特异交联。  相似文献   

9.
纤维用PET的燃烧及阻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纤维用PET及添加不同阻燃剂的PET样品燃烧的气相、固相产物的红外光谱和CONE实验分析,探讨了PET的燃烧和阻燃机理。认为PET燃烧时,在生成气相产物的同时,还会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环烯结构。溴化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磷、溴协同效应,可在气相到固相全过程内起阻燃作用;而芳香族溴化物主要是气相阻燃机理;聚合型溴化聚芳烃,由于聚合物链可能参与PET降解过程的交联反应,所以也是气相、固相均有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主链重复结构单元中含富马酸酯的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交联体系的体外降解过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降解一定时间后试样断面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交联体系试样是按照先表层、后中心。由外至内的规律进行降解,降解过程包括表层扩散溶出和基体降解两部分.在表层扩散溶出占主导阶段。交联试样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NVP快速溶出,试样失重明显,试样吸水率、长度、直径也迅速增大;在基体降解占主导阶段,试样降解比较缓慢,试样失重、吸水率、长度和直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斜卧青霉P6木素过氧化物酶的褐煤降解活性及cDNA克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纯化得到的斜卧青霉P6分泌的木素过氧化物酶的褐煤降解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纯酶的褐煤降解活性依赖于 H2O2 的激活。降解后产物中小分子黄腐酸含量显著提高,褐煤及降解产物的经验分子式分别为 C100H86.5O36.5N2.09 和 C100H103.9O48.6N11.4,降解产物比原褐煤具有更高的 H、O、N 含量,而 C 含量明显下降。并且降解产物可提高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并明显缩短发芽时间。根据 N 末端氨基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 RT-PCR 方法扩增得到一条约 2000 bp 的 cDNA 片段,序列测定的大小为 1956 bp,通过序列比对,与已报道的 Piloderma croceum 菌的 mnp2 基因具有 45% 的同源性,具有过氧化氢酶的保守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系统的分泌表达产物除了完整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外,还存在一约45 ku大小的主要降解片段,直接影响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和后续的纯化研究.为了减少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降解,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使毕赤酵母中蛋白酶基因YPS1失活,构建获得蛋白酶缺陷型菌株,研究YPS1基因失活后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毕赤酵母YPS1基因的失活有效地减少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降解,完整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总蛋白中的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88%,降解片段由原先的40%降低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京尼平交联胶原后的颜色、交联度、吸液率、降解率及细胞毒性的变化, 研究交联pH值对京尼平交联胶原制备生物材料的影响.分别于pH5.0,5.5,6.0,6.5,7.0条件下, 在0.5%京尼平水溶液中交联24 h,以未交联的胶原作为对照, 评价所得材料的颜色、交联度、吸液率、降解率、细胞毒性及组织相容性特点.当pH为5.5时, 交联后材料的颜色较浅, 且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抗降解性.  相似文献   

14.
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化学改性后的壳聚糖既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又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使用,将壳聚糖与硫氰酸铵(NH4CNS)、一氯乙酸(CH2ClCOOH)进行接枝反应,引入硫脲基和羧基两个配位中心,再与戊二醛交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交联壳聚糖,红外光谱图表明发生了预期的接枝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接枝奈件和交联奈件,并用合成的交联壳聚糖吸附Cu^2 .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硫氰酸氨、一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2:1.2、50C、反应2h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的产物,在理论交联度为30%、反应体系pH=8、反应4h奈件下与戊二醛进行交联,交联产物得率较高,对Cu^2 去除效率为98.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萃取糠醛抽出油中的芳烃组分,并利用糠醛抽出油NMP萃取油(FEONMP)对废胶粉预降解,将预降解产物作为改进剂与废胶粉混合后添加到沥青中进行研究。考察了传统湿法工艺和预降解工艺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荧光显微镜对废胶粉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湿法工艺,预降解工艺能显著提高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和高温存储稳定性。荧光显微图表明,由于废胶粉的预降解作用,预降解工艺能使废胶粉在沥青中形成连续交联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NH_4OH和NaOH介质中用羟基铝低聚物交联临安土和累托石。结果表明,二种介质中均能制得交联产物,且NH_4OH介质中交联物的表面酸性、异丙苯裂解活性均高于NaOH介质中的交联产物。从而体现了NH_4OH介质中交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牛心包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内诱导组织再生的性能,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戊二醛交联心包后的酶解和氧化降解,对心包材料的体外降解规律做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增加,心包降解速率减小,耐酶解能力增强。四种酶降解实验比较显示,胰酶对心包的催化降解力最大。心包的氧化降解中,加速时间降解和实际时间降解的动态曲线呈S形,为以后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心包在体内的降解规律、控制降解速率、解决组织再生速率与材料降解速率相匹配等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13C交叉极化(CP)和门控高功率去偶(GHPD)二个脉冲序列的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NMR)技术表征了汽车罩光清漆的固化和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涂料在固化后形成的丙烯烯酯-三聚氰胺交联,经较长时间的紫外线曝晒,逐步降解,生成少量的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交联和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交联。  相似文献   

19.
以程序升温分解(TPDE)为主要研究手段,分析了β沸石中四乙基胺模板剂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四乙基胺模板剂的热分解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发生的是包藏于沸石孔道中的四乙基氢氧化胺(TEAOH)的第一级Hofmann降解反应;第二阶段是平衡骨架负电荷的四乙基胺离子(TEA+)的第一级Hofmann降解反应以及第一阶段降解产物Et3N再吸附后发生的连续不同级乙基取代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的降解产物再吸附后,再吸附产物的连续不同级乙基取代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第四阶段是残留有机物的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20.
动态检测了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前后24小时内,纤溶酶原(PIL),a2纤溶酶抑制物(a2PI)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活性或含量变化。结果:AMI患者经油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LG、a2PI活性均迅速降低,2小时后则逐渐回升,两者是同步变化趋势,TDP含量迅速增高,至24小时时,仍维持较高含量。而uk治疗前后,AT-Ⅲ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