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的受益对象,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各受益主体的受益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札幌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站和莲花路站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距离的关系.同时,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可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理论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的距离成反比关系;且车站离开市中心越远,对周边房价的直接影响范围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浅析地铁车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雷 《甘肃科技》2009,25(13):139-142
简要论述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车站的设计原则、地铁车站类型和特点、车站内部布局、车站内部环境、及车站出入口和风亭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地铁建设作为满足我国目前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需要的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地铁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的工程,在设计时应当认真分析,尽量减少投资,合理工期,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构成要素——地下车站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相比其他建筑物,地下车站埋深一般较深,防水与排水形式便成为了地下车站的设计重点,而很多实际运营状况也证明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地下车站建筑排水设计方面的研究。在参考了南昌地铁1至3号线建设成果,以及借鉴济南、深圳等地地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几种地下车站建筑排水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总结出了建筑排水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一些优化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解为交通效益和集聚效益,并建立可达性提高计算模型进行量化.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的16个车站为例对可达性提高计算值和住宅价格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例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约为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年可达性提高的5倍,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前后就已经释放;各个车站因自身的区位及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对其影响范围内房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幅度分布在2%~18%之间,并呈现郊区大、市中心小的趋势.该方法可以为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发利益还原及车站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据可达性一致原则,建立了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范围计算模型,并给出详细算法及案例分析.针对城市居民出行并非全部都以市中心为目的地这一现实情况,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可达点的概念并分别赋予权重,解决了既往研究中只取单一目的地的不足;根据车站周边每个交通小区的实际人口结构对出行时间价值进行细化处理;根据实际路网形态计算接驳距离,使之更加接近实际的走行距离;给出求取车站接驳范围的详细算法,并对算法优化进行讨论;最后,利用广东省某市的预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接驳范围与车站周边的道路情况、出行分布以及竞争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相关,并不是简单的圆形区域.该模型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已建或规划车站确定客流吸引范围提供计算方法,从而为客流预测及接驳交通设施衔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与其周边建成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且不同影响因素对客流特征的影响也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以车站工作日日均客流量、工作日特殊时段(如早高峰进站、早高峰出站、晚高峰进站和晚高峰出站)客流量为因变量,从车站属性、连接性和建成环境3个方面选择23个自变量,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构建客流特征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并以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相比,MGWR模型更为可靠;忽略早晚高峰客流影响的全天客流量预测模型拥有的显著自变量最多,到市中心的距离对客流量有显著的负影响,证明距离市中心越近的车站的客流量集聚性越明显;周边居住、生活类设施占比较高的车站对早高峰进站和晚高峰出站客流有很强的吸引作用,而周边居住、生活类设施占比不高的车站对早高峰出站和晚高峰进站客流有很强的吸引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部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轨路网下车站重要度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不同运营车站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典型运营车站的深入调研,分析影响车站重要度的因素,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对各因素进行量化,从客流、车站属性和环境3方面构建了车站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各指标特性的基础之上,建立指标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对车站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最后选取北京城轨路网的8个典型车站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仅要考虑城轨车站建设的经济性,而且应满足未来城轨车站的客流需求。因此,为准确把握城轨车站的建设规模,该文通过对车站客流进行调查,总结乘客乘车的站内行为,分析城轨客流的时间、空间特征,在论述车站的功能、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车站客流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计方法,对于城轨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地铁地下车站-土-地上建筑一体化结构大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典型的近、远场地震动记录,计算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结构在不同地震动类型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一体化结构体系与自由场地各阶自振频率较为接近,一体化结构的存在对场地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较小,从工程的角度看可忽略不计;在土-一体化结构体系基频附近能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地震波能够对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产生显著的影响;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不同区域之间的地震反应差异明显,应该按照空间问题进行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计算.研究成果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06-4211
近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借助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网络特性与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由轨道线路和车站组成的复杂网路。通过引入六个网络特征参量,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网络特征参量和演化特性。基于研究结果,从网络拓扑的角度分析了地铁拥挤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失效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使得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换乘站点失效下网络脆弱性分析对于保障系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外部公共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分析换乘站点失效后的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对乘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建模;从运营服务网络性能下降的视角,提出了网络脆弱性定量评估指标;对路网拓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普及程度的提高,共享单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普遍。本文建立以广义出行成本表达可达性的轨道交通廊道影响范围测算模型,计算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影响范围,比较骑行和步行换乘轨道交通时各站点的影响范围。以成都市为例,各环线内骑共享单车的影响范围比步行的影响范围平均增加了675.2~4590.06 m;范围扩大了2.36~2.64倍。基于泰森多边形原理,解决各站点间合理影响范围的重合问题,并确定站点潜在影响范围的界限。该研究成果确定了一个更为精准地划分轨道交通廊道影响范围的方法,为轨道交通廊道影响范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数学模型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属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以车辆段设置地点为核心,提出两站图及三站图理论,设计分层顺序和反序推点算法计算列车在中间站的到发时刻,并以分时段列车等间隔运行为目标函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通用数学模型.利用北京城铁13号线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表征城市轨道系统线网性能的关键指标,给出合理的评价模型,准确获取系统运营安全状况,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研究了其线网性能的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历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面向车站、线路、线网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改进的TOPSIS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标集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实际数据,针对评价结果对城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面向运营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不仅有效反应当前的安全运营水平,而且减少了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可靠程度和可信程度,为有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大客流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缓解大客流的冲击,需要全面地分析和准确地预测车站客流状态,进而采取大客流组织措施.本文在明确车站结构设施设备布局的基础上,针对车站不同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客流状态划分,确定了车站设施设备客流状态等级,基于此,构建了车站客流状态辨识模型,通过状态隶属关系结合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理论分析了客流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系统地实现了设施设备客流状态级别的判断与动态预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判别车站客流状态变化情况,为车站安全运营管理、客流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百度地图应用程序接口,设计了收集辨识轨道交通站点范围内关注点的查询收集系统,实现了收集关注点信息自动化。通过优化交通小区单元化识别方法构建了出行预测模型,对A市某轨道交通沿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轨道新线进行短期的交通发生与吸引预测,有助于提高交通生成基础数据的收集效率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刘兵  张彭  朱广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777-5782
随着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会呈现不同的运营风险。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历史运营事故的致因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站点运营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和熵权模型,提出一类站点运营风险的动态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经典域划分后,利用灰色熵权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评价指标时间激励因子,进而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确定站点运营的风险等级。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熵权模型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铁车站的埋深深度日益增加,车站的安全疏散风险增大。本文从站型结构、疏散安全区、车站疏散设施、客流规模和疏散引导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深埋地铁车站人员疏散时间的因素。针对紧急疏散场景,构建深埋地铁车站网络模型和疏散行为模型。以北京某在建深埋地铁车站为例,通过模型校验,利用轨道交通乘客集散仿真系统对该站疏散时间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疏散时间对比,结果显示所有乘客能够在5.5 min内从站台疏散至安全区域,符合规范要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系统能够用于深埋地铁车站的疏散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