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 5 6个苦荞麦栽培居群的 13个数量形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苦荞麦栽培居群分为 2个类群和少数过渡居群 .第 1个类群的苦荞麦栽培居群生长于低海拔地区 ,属于产量高的类型 .第 2个类群生长于高海拔地区 ,属于产量较低的类型 .因此 ,对苦荞麦品种资源的保护无论在高海拔地区或低海拔地区皆需进行 .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不同海拔、光照条件下枫香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五指山不同海拔下枫香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用50个随机引物,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分别对7个海拔梯度、相同光照条件下的枫香样品和710m海拔高度的6个枫香样品(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发现:生长于海拔100~300m的枫香的扩增谱带与生长于高海拔(400~700m)的略有差异,而在相同海拔(710m)的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间,其扩增谱带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长期低海拔的生长环境对枫香的遗传物质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710m海拔的不同光照条件下,虽然枫香生长表现出巨大差异,但在遗传物质方面却没有发现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4.
邸华  刘建泉  贺晓香 《甘肃科技》2014,30(18):58-59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8个气象站1957-2012年降水资料,及降水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标准偏差分析,发现,祁连山南坡的降水量大于祁连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的降水量大于低海拔地区.对降水量的稳定性,纬度越高,降水稳定性越好;经度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海拔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是被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滇西北哈巴雪山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海拔长苞冷杉树轮宽度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哈巴雪山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高海拔长苞冷杉主要受上年11月最高温和当年2月降水影响,低海拔树木主要受当年5月干旱限制,当年10月温度升高促进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相对高海拔更加稳定,气候重建潜力更高。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可能会受到暖干气候的限制出现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6.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棱果沙棘物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解剖性状、种子蛋白质谱带、核型分析、地理分布、开花授粉、大小孢子发育、胚胎发育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对棱果沙棘(Hippophaegoniocarpa)及近缘类群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其种子蛋白质谱带迁移率的比较、种间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和结构差异的存在、类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特点以及雌雄花发育进程和其细胞学特征等,都表明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方式系地理式物种形成式样,即异地形成模式.其祖种最大可能是中国沙棘或云南沙棘,而且是分布于较低纬度地区(川滇藏接触地区,即康滇古陆区)的较高海拔地带(2600~3500m)的特化的边缘居群.从遗传角度而言,其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倒位或兼而有之)和分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殖隔离的形成,可能与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机制相一致,即其边缘居群中的“建立者”通过正选型交配而获得.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棱果沙棘起源于较温暖的生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的特有畜种,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寒冷山区,积极开展牦牛的引种饲养和风土驯化对低海拔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围场县自七十年代起先后从青海,甘肃等高寒地区引进牦牛饲养于该县北部的红松洼牧场,引进的牦牛在该场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正常。为研究牦牛对低海拔生态环境适应性和风土驯化情况,扩大牦牛的饲牧范围和促  相似文献   

9.
对藏药材喜马拉雅紫茉莉6个不同种源地的66个个体的14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紫茉莉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56,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低于数量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27.08%,变化趋势同多样性指数相反;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的大小、颜色、花梗及花萼腺毛粘性和叶的形状、大小能反映喜马拉雅紫茉莉形态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水平上,66个个体分化为3个类群,不同居群的个体多混聚在一起,仅居群B个体出现明显分化;在居群水平上,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群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各年龄段男女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数据变化规律,为降低心脏疾患的发生,提供可参考影像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对来自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数据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高海拔男、女组各年龄段之间,以及对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男、女组体检人群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果.结果:男、女性主动脉根部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左房前后径、右室流出道最大径及室间隔厚度最大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60岁以上组增大最为显著,与小于30岁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男性主动脉最大流速及压差、MV-E/A、TV-E/A、SV(每搏输出量)等指标,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最大流速逐渐下降,压差逐渐加大;MV-E/A及TV-E/A值降低趋势.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男女两组比较室间隔厚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余指标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在高海拔地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降低、尤其是老年组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依据海拔高度与大气压的数学关系,分析了高原环境对纯碱生产中精盐水氨化与氨回收过程的影响;认为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应在较高的表压下操作。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山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从海拔6530m钻取的崇测冰帽冰芯发现,20世纪90年代前的60多年间,沙尘沉积和年积累率存在着一致的下降性趋势变化.结合对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及其沉积特征的调查研究,分析源——汇的诸多影响因素,探讨影响高海拔地区降水的主导过程,结果表明:1)在高海拔地区,尘埃可能比低海拔地区对降水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凝结核数量的变化发生的;2)在高海拔地区降水形成过程中,悬浮的尘埃数量会直接影响凝结核的数量;3)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这样的干旱环境,大气水汽供应在高海拔地区相对更为充分些,因此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山地冰川上的降水过程对大气尘埃微粒浓度的变化似乎更为敏感; 4)在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盛行气候条件下,冰川冰雪积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与沙漠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过去几十年间塔克拉玛干低海拔区降水增加,沙尘减少;5)这种行将持续的趋势可能会通过大气尘埃的变化继续影响高海拔冰川的物质平衡.本研究的这一发现可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一些地区性冰川变化的原因,如中亚地区持续了几十年的冰川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血象指标测定法,计数板法,煌焦油染色法,瑞氏染色法,氰化高铁比色法以及红细胞体积抗凝离心计算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在低海拔地区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其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的测定值都低于高海拔地区的测定值。醋酸纤维膜电泳技术反应了鼠兔部分生化指标的概貌,为今后高原鼠兔生化遗传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的京津冀地区革翅目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获得了5科10属19种,记述了各种的标本采集信息及其分布范围,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其分布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肥螋科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地区,球螋科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并应用Maxent模型对球螋科的分布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环境对牦牛瘤胃内环境及主要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分别于8月份、12月份在海拔3690米和海拔510米地区,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昼夜温差明显缩小(P<0.01),水、土pH值、矿物质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而使牦牛瘤胃内酸度升高,纤毛虫总数;氨氮含量下降(P<0.05),乳酸含量增高,瘤胃内温度和TVP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一、木薯的生长过程 木薯别名木番薯、树薯。原产热带美洲,水平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有栽培,我市大部分地区均适宜栽培。多数品种能在一年内完成从出根发芽,茎叶生长至开花结果的毕长发育过程.全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地理区位等地理环境明显影响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地势与2017年青海省41个县域教育、经济等关联指标的空间统计分析(SPSS、Arcgis等),结果表明:海拔越高,基础教育的规模越小,教育的质量越低,教育的支出越少,教育资源的配置由中心城市向边远县城及乡镇逐渐减少的趋势明显;随着海拔升高,表达民族教育规模与效益的指标值变低,显示地势对民族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在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需要提高高海拔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加强高海拔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资源投入;(2)通过提升办学质量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加强高海拔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整合,提高高海拔地区学生的受教育质量;(3)通过提高高海拔地区教师待遇,全职招聘和定期支教相结合等方式,加强高海拔地区教师队伍建设;(4)加强高海拔地区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让基础教育能够突破地势导致的阻碍,以提高高海拔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5)加强高海拔地区民族教育的资源投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广西平鳍鳅科鱼类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广西平鳍鳅科鱼类有16种和亚种,隶属2亚科8属,与相邻的地区相比,分布于广西的平鳍鳅科鱼类较为原始,因此,广西可能是平鳍鳅科鱼类的起源中心。平鳍鳅科鱼类起源后,演化出2个分支,一直保留在原地或向东低海拔地区发展,另一支向西、北高海拔地区发展,导致腹吸鳅亚科和平鳍鳅亚科2大类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地黄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李宏庆 《河南科学》2009,27(11):1386-139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地黄(Rehnwmnia glutinosa)14个自然居群、1个栽培居群和属内近缘种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不同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53%,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91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253,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和基因分化系数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其遗传分化水平介于异交物种和自交物种之间.地黄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有限(基因流为0.3784).Mantel检测显示自然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推断营养繁殖占优势和受人类栽培活动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导致地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预计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的沥青路面会增多,但因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铺筑工艺和普通地区稍有不同,高海拔地区对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高海拔地区玛曲至青海玛沁公路沥青路面铺筑工艺的实践经验,浅谈其铺筑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