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昌福线是客货共线时速为200km/h的铁路,全线隧道长度大于6km及以上时采用了无砟轨道,因此形成有砟与无砟过渡段,这是该线路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存在过渡段两侧刚度和沉降的差异性,为保证线路设备质量,提高旅客舒适度,以减小轨道的不顺直,无砟与有砟过渡段养护成为重点。该文结合具体的客货共线200km/h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实践,探讨无砟与有砟过渡段养护办法,希望能对类似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南山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应力特别复杂,既有隧道无砟轨道病害多,多年以来相关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单位对无砟轨道在西南山区的适应性都有争论,对货运为主铁路隧道内轨道结构类型是否采用无砟轨道,是否全面推广无砟轨道的问题更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不断快速发展,为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的需求,无砟轨道技术正成为我国目前及今后时期主要的采纳形式,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轨道结构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该文首先介绍了无砟轨道技术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情况,并对无砟轨道板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丁敏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709-3713,3724
针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梁端转角和竖向相对位移对梁端轨道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了无砟轨道梁端扣件上拔力产生的机理。建立了无砟轨道梁端扣件上拔力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梁端转角、竖向相对位移、梁缝处扣件间距、梁端悬出长度、梁高等对扣件上拔力的影响规律,为客运专线梁端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福龙 《科技资讯》2012,(6):31-31,33
现在修建无砟轨道是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的主要方向,而平面位置的高精度要求是无砟轨道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本文根据无砟轨道的高精度要求和无砟轨道铁路同普通铁路精度要求的对比,仔细阐述了无砟轨道铁路的精密控制测量网体系,表明了精密控制测量体系在无砟轨道铁路建设期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横向顶推纠偏时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合理、不损伤破坏,根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顶推纠偏施工工艺,建立路基段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顶推纠偏模型.分析了无砟轨道在单点顶推力及多点联合顶推力作用下,各结构层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研究了无砟轨道顶推纠偏过程中相关关键参数(如顶推力、加载长度、轨道偏移量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点顶推力时,影响范围有限,仅能使作用点附近30 m区域产生横向移动,且轨道结构最大允许纠偏量不足2 mm;采用多点顶推时,顶推力的加载长度增加,影响范围和结构横向偏移量也逐渐增加.轨道结构最大纵向应力出现在顶推荷载中部及荷载边缘区域,实际顶推施工时需要对该处轨道应力进行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无砟轨道施工工装设备配备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和机械成本,本文重点介绍了无砟轨道施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装设备的配备及生产能力,并对其物流组织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比弹性地基叠合梁理论、弹性地基梁-板理论和梁-体有限元理论在分析无砟轨道结构受力时的差别,基于这3种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理论建立了无砟轨道结构分析模型,分析2种不同线下基础上CRTSⅡ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弹性地基叠合梁理论分析模型考虑的因素较少,计算所得结果与其他2种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且与轨道板实际受力情况存在一定差别;弹性地基梁-板理论分析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轨道板和底座弯曲变形,计算结果比其他2种分析模型偏大约30%,设计偏于安全;梁-体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可真实反映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但分析模型相对复杂,对工程设计人员要求较高,一般用于无砟轨道结构的研发和设计验证.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桥上不同轨枕型式动力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国内外多种轨枕型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结构特点,确定了高速铁路轨枕型式的初选方案.建立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对Ⅲ型轨枕、宽轨枕、梯子式轨枕和框架式轨枕4种轨枕型式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出了适合桥上应用的轨枕结构方案.并对选定的轨枕结构型式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桥上有砟轨道轨枕结构的选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轨枕型式中,宽轨枕动力性能相对较优;综合考虑养护维修对有砟轨道的要求,建议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采用Ⅲ型轨枕加宽的方案;根据动力分析的结果,在Ⅲ型轨枕基础上加宽2~4cm即可以起到有效减小道床压应力和降低养护维修工作量等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桥上轨枕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无砟轨道为例,通过分析金子山工程的概况、施工技术及工艺要点,介绍了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技术。对类似隧道无砟轨道的施工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膨胀土治理关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而膨胀土治理的首要任务则是膨胀土的分类分级。现行的铁路规范中对于膨胀土的分类,适合于普通有砟轨道;对于无砟轨道却有局限性。原因在于现行规范把对于无砟轨道具有潜在危害的弱膨胀土划分为无膨胀土。本文依托某无砟轨道高铁工程为背景,以该铁路出现上拱病害地段的膨胀性泥岩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泥岩的自由膨胀率、液限、阳离子交换量、黏土矿物含量的实验。在参考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类分级的标准。经过验证,新的膨胀土分类分级标准简单易行,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无碴轨道铁路控制网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碴轨道高速铁路施工基桩控制网要求相邻点的相对精度优于1mm,这就要求必须合理地、可靠地、客观地评定测量精度.测量平差中不合理的随机模型影响着平差结果和各项精度指标的合理评定.结合我国刚建成的第一条无碴轨道高速铁路,简要介绍了基桩控制网的建立,探讨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在基桩控制网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能准确地确定不同类观测值的权比,从而客观、合理、正确地评定各项精度.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路基段无砟轨道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某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我国第一条最高时速550km/h的客运专线。它是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和示范性工程。时速350km/h的高速对轨道系统要求很高。该工程采用的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满足行车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铁路无砟轨道对路基段的轨道施工应尤为重视。本文主要是从施工和监控方面对路基段无砟轨道的铺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对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建立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基冻胀条件下轨道结构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层间离缝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层间粘结强度和底座板刚度对离缝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路基冻胀位置对轨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大,冻胀变形基本能反映到轨面,当冻胀作用在轨道板中间位置时,底座板与基床表层之间的离缝值最大;最大离缝值随冻胀量增加呈线性增长,随冻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离缝在轨道结构横向位置是从中间向两边逐渐扩展的;随着底座板与基床表层之间粘结强度的增大,层间离缝值和离缝长度逐渐减小;离缝值随着底座板刚度的减小而减小,当底座板刚度减小为原来的60%时,离缝值减小了近20%.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徐变对柔性车体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混凝土简支梁桥徐变引起桥上轨道结构发生附加变形,进而影响桥上列车运营品质的问题,建立了柔性车体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并以高速铁路常见跨度32m和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例,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对桥上CRTS III型无砟轨道结构附加变形的影响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轨道结构附加变形对桥上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延长铺轨时间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桥梁工后徐变引起的轨道结构附加变形量超出规范限值;梁体徐变下挠情况会使梁端区域的轨道结构出现凸起折角,列车通过这一折角时轮对动轴重会急剧减小,可能出现"轮轨分离";梁体徐变对运行舒适性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对运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同时,忽略车体柔性会低估梁体徐变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无碴轨道过渡段沉降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采用的无碴轨道技术,分析其中路桥过渡段沉降差异形成原因,结合路基沉降变形与路基填土压实度的关系,对不同路基基底层状况下的路基沉降变形结果运用FLAC2D方法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比,以验证高速铁路路基软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武黄城际铁路路基段采用CRTSⅢ型无砟轨道结构,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是我国最新无砟轨道的技术创新之处。根据CRTSⅢ型无砟轨道结构特点,采用以动三轴试验为基础的非粘性土填料计算方法,计算路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附加沉降。确定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附加沉降是否小于轨道系统给定的允许值,《TBl0020—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规定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确保CRTSⅢ型无砟轨道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的意义和相关概念,论述了轨道静态精调和动态精调两个阶段各自的标准、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轨道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融病害及其变形特征,以兰新高速铁路K1934+190无砟轨道路基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水分迁移控制微分方程、瞬态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及土体单元应力-应变方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无砟轨道路基受水分、温度及应力影响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模拟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了自2019年10月初至2020年5月初路基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水分场、温度场对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的耦合作用,致使路基水分变化、温度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温度场重分布、水分场重分布是导致路基发生冻胀融沉的关键因素,其变形在时间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这一结论可为研究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东南地区某简支梁桥上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的持续监测,重点研究了夏季高温下轨道结构温度梯度分布规律,采用高阶矩法建立了轨道结构夏季温度及温差概率统计模型,确定了具有一定重现期的轨道结构温度与温差代表值,提出适用于我国东南地区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夏季横、竖向温度梯度拟合模式.试验研究表明:夏季轨道中部从上至下对应超越概率0.01的高温代表值依次为47.7℃、40.1℃、36.9℃与35.8℃;晴天温度梯度分布均匀,轨道结构横、竖向分别于17:00、15:00达到最大,温差可达6.7℃、12.2℃;竖向和横向对应超越概率0.01的正负温差代表值分别为16.16℃、-6.32℃与7.75℃、-4.43℃;竖向正负温差代表值采用指数形式进行拟合,其分布规律与中国铁路桥梁规范相近,横向正负温差代表值可采用折线形式进行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