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最高赞誉,桂林也因此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而“桂林山水”一词在地质学家的心中则是“典型的峰林与峰丛喀斯特”的同意语。喀斯特,在我国又叫岩溶,主要是指经过天然水对可溶性和易溶性的岩石—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硫酸盐岩(石膏等)和卤化物(岩盐)等的溶解作用后,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各种地质现象与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是欧洲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与意大利交界处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石灰岩裸露,发育有石牙、漏斗、盆地干谷、泉水、地下河和洞穴等各种特殊地形。科学家研究了这些地质现…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是可溶岩经水溶解后而产生的地质作用过程和各种现象的总称。在自然界,可溶岩种类主要有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物岩,故有碳酸盐岩喀斯特、硫酸盐岩喀斯特和卤化物岩喀斯特之分。由于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常有共生分布的情况,因而又有由两类可溶岩共同发育的复合喀斯特现象。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是碳酸盐岩分布区占主导作用的表生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决定着岩溶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关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中成土物源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成土机制、成土阶段模式也存在不同的认识,这与碳酸盐岩自身的岩性和研究地点有关。深入研究风化成土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及环境效应,对解决喀斯特地区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而其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为8 557.45km2,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2.45%.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研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和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碳酸盐岩岩溶储层预测中,溶洞的"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是一项很重要的识别标志。对溶洞的"串珠状"地震反射成因和如何突出溶洞"串珠状"的显示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三维保幅地震数据体和三维常规地震数据体分别进行显示处理和类比分析,最终认为保幅地震数据更有利于溶洞"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的显示与识别。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四扣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扣洼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同生期、早期近地表、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在礁滩体沉积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碳酸盐岩中的不稳定组分形成大量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早期弱固结的礁滩体经历了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形成大量溶蚀缝、洞,原始结构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的植物根茎及生物;沙四段沉积期后发育的表生岩溶作用平面影响范围大,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10 m的深度范围内,单个溶洞由顶部垂直溶蚀带、内部充填角砾岩带和底部弱溶蚀带组成;埋藏岩溶作用主要与有机酸溶蚀碳酸盐岩矿物有关,形成了大量的"蜂窝状"和"针孔状"孔隙。多期溶蚀作用是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岸向湖方向,依次发育表生期岩溶储层—同生期和近地表岩溶储层—复合岩溶储层—埋藏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7.
正乌江流域,喀斯特岩溶之上,有一座宏伟的工程,它实现了中国水电建设技术的突破,成功解决了喀斯特岩溶地区建设水电站水库防渗、大坝基础稳定等技术难题;它曾获"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并享有"全国优秀工程之一"美誉;它就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高坝水电站——乌江渡发电厂。数十年来,时间雕刻着这里,赋予它不同的传奇——"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1970年开工,1979年底投产发电,2005年成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又称岩溶,简单地说,是地下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结果。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通常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地下具有丰富的洞穴、落水洞或地下河等各种奇异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那里发育的石芽、漏斗、坡立谷、地下河和洞穴等奇特地貌吸引了无数专家前往研究,后来人们将类似的地形称为喀斯特。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喀斯  相似文献   

9.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古岩溶成岩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与上覆早二叠世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剥蚀面,并发育古风化壳.剥蚀面之下,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层间不平整剥蚀/溶解面、岩溶砾—角砾岩、溶解裂隙及与之连通的岩溶洞穴等古岩溶作用特征.将古岩溶作用叠加于先成碳酸盐岩地质体的一种特殊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称为古岩溶成岩相.成岩环境可以暴露地表、近地表,成岩介质主要是大气淡水.区域碳酸盐岩古岩溶成岩相有特定的岩石学、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特征.垂向可以分带,横向可以对比,是一种对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极为有利的特殊成岩相  相似文献   

10.
大中型溶洞和溶蚀裂缝是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是沿碳酸盐岩裂缝还发育一系列溶蚀孔洞,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中称其为缝洞复合体。根据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的分布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岩溶型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且成因类型不同:在表层岩溶带沿着节理或裂缝发育,在渗流岩溶带沿着构造裂缝发育,在径流岩溶带沿着溶洞周围环状和放射状裂缝发育,在断层周围沿着诱导裂缝发育;节理和裂缝是岩溶水流的通道,在节理或裂缝交叉处、以及穿越岩溶带的可溶性较高的岩层处形成溶蚀孔洞,以致缝洞复合体形成。缝洞复合体在岩溶储层内是连接不同储集空间的桥梁,也被认为是大中型岩溶缝洞的雏形,对它的识别和评价有助于岩溶型储层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1.
左俊辉  罗群  郭喜梅 《科技信息》2012,(18):210-211,213
中国大面积岩溶或喀斯特地形分布在西南和南方几省,统称西南岩溶区或南部喀斯特。通过对中国地貌三大阶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地区喀斯特发育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量的喀斯特景观集中分布于中阶梯前缘和中、低阶梯之间的陡坡带上;第二,喀斯特的发育和新构造应力场有极大相关关系,新构造应力场不仅制约着大型岩溶盆地的形成和发育,而且对盆地内峰林(丛)、洼地、洞穴及地下河的展布方向及其排列,起着明显控制作用;第三,三大阶梯面上喀斯特地貌的表现有很大差异: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南地区,随着地形的梯级下降,裸露型喀斯特完全剥蚀—大部分剥蚀—大部分保留,覆盖型喀斯特完全剥露—半剥露—完全覆盖,红色风化壳仅保留根部—局部连续—厚层,反映了上述三地区喀斯特成因上的同源性及构造运动的同期性。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 (岩溶 )环境作为一种特殊而脆弱的生态环境 ,在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和治理上都有其特殊性。简要回顾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 ,阐述了喀斯特环境的特征 ,较全面地论述了喀斯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喀斯特农村、城市和工矿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德江县大顶上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在喀斯特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生活在岩溶塌陷易发区的居民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从贵州省德江县大顶上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该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认为该区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为岩溶发育,有一定厚度松散堆积层,断层破碎带发育,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诱发原因为人类采矿工程活动,其主要形成机制有深浅部隐伏岩溶连通效应,机械潜蚀效应和降水入渗效应。在分析岩溶塌陷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古岩溶是一种重要的聚集油气的地质体,储层发育状况和油气聚集的情况比较复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岩性致密,不具备有效的储渗能力,只有岩溶和裂缝储集体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认识该地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与控制因素是研究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碳酸盐岩的研究,采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岩溶相带的划分,系统的探讨了本研究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及模式,并综合分析控制古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古地貌、古构造、古水文、海平面变化、不整合面、断裂、古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喀斯特洼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六水村大型洼地为分析对象,在查明喀斯特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分别从岩溶发育条件条件分析得出了岩溶洼地内岩堆体形成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石漠化概念及其治理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厘定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因素对西南喀斯特退化土地生态治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对石漠化认识有关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是岩溶山地人口增加打破了低土地承载力和低生产力背景下维系的脆弱平衡,而发生的土地退化。当前中国农户正经历着生计转型与多样化生计,对农业生产与农村土地依赖性逐渐减弱,岩溶山地人地关系模型出现了新变化,未来岩溶山地石漠化将呈现由扩展转向收缩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8年6月10-12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为背景,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近年来水土流失动态评价及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体现了我国当前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并对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基础研究及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欣  岳雅 《科技信息》2012,(15):51-51
本文总结了大连地区的碳酸盐岩的发育形态和规律,其岩溶形态有溶洞、溶隙、溶芽、溶蚀漏斗和岩溶洼地.岩溶发育部位在平面上与断裂、褶皱构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的岩溶规律对工程建设选址及可研阶段勘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可以宽松地容纳一架波音747飞机。"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岩溶地形的集中地。远古时期,这一地区被海洋覆盖,海底积累了数英里厚的石灰岩沉积层。沧海桑田,地质变迁,曾经的海底构造隆起,又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不断被河流雨水侵蚀,在地表形成了众多的峰林景观,地下则形成了大型溶洞和地下河。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这个洞穴位于地下100米处,体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