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地震解释为基础,结合前人成果及钻井、测井等各种资料,发现黑帝庙油层组内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正断层,其中北北西向断层发育时间早于北东东向的。且研究区黑帝庙油层的构造格局在明水组沉积反转后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中浅层系油气聚集密切相关。其发育背景复杂,发育历史漫长,活动期次多,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系统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一是在沙河子期伸展—拉张阶段形成2条北北东向斜列展布的深层主干断裂;二是拗陷期青山口组第一段沉积末期在深层主干断裂上方的T_2反射层上形成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带,此时断层带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深层断陷展布格局的制约;三是在萎缩期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挤压作用使得深层主干断裂发生反转,向上扩展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3.
古岩溶是一种重要的聚集油气的地质体,储层发育状况和油气聚集的情况比较复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岩性致密,不具备有效的储渗能力,只有岩溶和裂缝储集体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认识该地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与控制因素是研究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碳酸盐岩的研究,采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岩溶相带的划分,系统的探讨了本研究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及模式,并综合分析控制古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古地貌、古构造、古水文、海平面变化、不整合面、断裂、古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之后相隔约5年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作者在收集了遥感、DEM、地面地质及芦山震区人工地震剖面基础上,对网上公布的芦山地震震中数据、地震机制解、余震分布数据和地震的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断引发芦山地震的断裂是盆地内西南侧地腹隐伏断裂或新生断裂。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进行了综合对比,认为2次地震均属构造地震,从构造动力学角度分析均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有关;但2次地震发震断裂和发震构造单元特征是不同的,应属2次独立地震。  相似文献   
5.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的四川盆地在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对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性质、盆地类型存在争议;而理清不同时期盆地类型及其叠合特征对于上扬子克拉通盖层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利用穿过盆地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结合钻井、野外地质、区域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剖析,识别出5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5个盖层构造层,认为在纵向上形成了海相克拉通裂陷盆地(Z-S)、海相克拉通拗陷盆地(P_1l-T_2l)、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T_3x^1-T_3x^3)、陆相拗陷盆地(T_3x^4-J)、前陆盆地(K-Q)等原型盆地的有序叠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