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烟气脱硫吸收塔结构形式复杂,掌握其动力特性是进行该类结构设计的重要基础.根据有限元理论,对带有高塔的烟气脱硫吸收塔,从如何考虑浆液影响的角度建立不同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且考虑了内部浆液对吸收塔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浆液的存在对吸收塔高阶频率影响较大,对低阶频率,尤其是基频影响很小,偏差在1%以内,当要了解吸收塔的低阶频率时,为简化计算,可以不考虑浆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昆明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得到了塔体的振型、周期等自振特性;通过这些动力特征,了解了该类型吸收塔结构的刚度分布情况,分析了加喷淋管与不加喷淋管对塔体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对吸收塔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甲醇生产PC脱碳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塔出口气体CO2和CH4浓度随吸收塔入口气体压力之间的变化;吸收塔出塔气体浓度随入塔流量之间的变化;油田气组成变动时吸收塔出入口之间的组成关系;出塔组成与气液比之间的关系;压缩功以及建立了吸收子系统的简化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李伟发  史晓宏  孟良 《太原科技》2009,184(5):72-74
针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吸收塔浆液pH值变化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时滞性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常规PID控制器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D神经网络及BP神经网络辨识器所组成的内模控制方案,通过对浆液pH值变化过程进行辨识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PID-NNC的控制下,吸收塔浆液pH值很好地跟踪了系统的设定输入及其变化,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稳态精度高,调整时间短,满足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5.
脱硫塔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APDL对吸收塔进行参数化建模.考虑自重,风载荷,地震载荷,对吸收塔进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塔为大型薄壁构件,塔体结构发生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不是强度不足时发生的大面积塑性变形或断裂,而是垂直方向的轴向压应力导致的局部失稳.在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塔体的强度一般是满足要求的.因此,导致局部失稳的轴向力应作为重点校核对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吸收塔内CO2传质随着塔高变化情况,进一步指导吸收塔强化.将吸收塔分为"塔顶""塔中""塔底"3个部分,通过鼓泡吸收实验分别对"塔顶""塔中""塔底"处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CO2行为进行模拟,获得不同位置的CO2出口体积分数.结果 表明,根据双膜理论和传递的连续性建立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模...  相似文献   

7.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捕捉CO2的效率低、再生能耗大以及设备体积庞大等缺点,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捕捉CO2的旋转吸收技术,采用醇胺(MDEA)水溶液中加入烯胺(TETA)组成的混胺为吸收剂,在旋转填料塔中强化吸收烟气中的CO2。在确定吸收剂温度和气液流量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了旋转吸收塔吸收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填料塔相比,旋转吸收塔可以显著提高CO2的吸收效率,增强传质效果,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旋转吸收塔CO2的吸收效率达71.3%。  相似文献   

8.
吸收塔内浆液的PH值是影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效率的重要参数。燃煤电厂的湿法脱硫系统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强耦合等特征,因而其吸收塔浆液的PH值很难实现精准控制。本文利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神经网络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吸收塔内的浆液PH值进行预测建模,通过将燃煤电厂采集的影响浆液PH值的变量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对模型进行训练处理,获得吸收塔内浆液PH值的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应用于辽宁省华能营口电厂600MW机组湿法脱硫智能控制系统中吸收塔内浆液PH值的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长短期记忆(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该模型精确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大型烟气吸收塔是催化裂化装置的烟气脱硫核心设备,在制造技术上与常规的大型塔器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结合实际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对其控制难点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ID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在湿法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针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吸收塔浆液pH值变化过程的高度非线性、时滞性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常规P ID控制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 ID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方案,对浆液pH值变化过程进行辨识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P ID-NN的内模控制下,吸收塔浆液pH值很好地跟踪了系统的设定输入及其变化,体现了高度的自适应性。同时系统超调量小,稳态精度高,优于常规P ID控制。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有害气体吸收装置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有害气体吸收装置.此装置相比传统装置而言,具有更加安全有效、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有普遍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压降是吸收塔设计及操作的重要参数,吸收塔内置不同结构的液体分布器时产生压降情况不同。为此,搭建1.2 m吸收塔实验平台,基于不同液体分布器,针对气速与喷淋密度对整塔及局部内件压降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塔中分布器、填料、集液器等部件压降都较小,绝大部分压降集中在除沫器部分;吸收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时,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有下降的趋势,整塔压降随气速增大而变大。在1 326 m~3/h和1 329 m~3/h的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分别为0.45 k Pa和0.445 k Pa。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分布器,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基本上保持不变,整塔压降同样随气速的增大而变大,在1 350 m~3/h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为0.375 k Pa,相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有较大的优势,且在不同喷淋密度下表现更加平稳。经计算,u=1 362 m~3/h时,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液体分布器相对于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的整塔压降分别降低16%和12%。  相似文献   

13.
使用 FLUENT 软件, 对水冷火电厂的水冷塔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解决了物模实验难 以模拟热力因素的困难。同时还对采用 “空气涡流导引装置技术 ”的水冷塔和传统水冷塔, 在不同环境风影响下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涡流导引装置技术”的水冷塔换热效果优于传统水冷塔, 抵抗大风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 3×105t合成氨厂 CO2吸收塔动态仿真简化数学模型。由于引入转化度的概念和全塔只用了两个计算级,使得微分方程数和计算时间大大缩小。该模型可以完全满足动态仿真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可用于仿真和 CO2吸收塔的离线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5.
喷淋密度对吸收塔液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收塔液体分布器结构及喷淋密度对塔内液体分布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到吸收塔的吸收分离效果。为此,搭建直径1.2 m的吸收塔实验平台,针对管式、槽式和自己开发的新型管槽式分布器,考察不同气相进料风速下,喷淋密度对液体分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进料风速对三种分布器吸收塔内液体分布情况的影响均很小。管式以及槽式分布器在较小的喷淋密度下表现较好,增大喷淋密度时,液体分布会向罐壁方向趋近,越靠近罐壁,液体分布的增长趋势越明显,但不同喷淋密度下槽式分布器的液体分布更加平稳。新型管槽式分布器在喷淋密度较大时有更好的表现,越大的喷淋密度,表现出越均匀的分布状况,对于在工业生产中喷淋密度大都大于实验时的喷淋密度,新型管槽式分布器将有更优异的表现,具有很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双塔流程模拟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采用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单塔流程模拟策略,模拟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中实际采用的吸收/解吸双塔流程,避免了按照实际双塔流程模拟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多股物流循环,使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大大减少,实现了流程的快速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吸收/解吸单塔流程,其特征为解吸段设置中间再沸器以利用稳定汽油的余热,实现了节能,单塔流程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解吸段压力低,有利于解吸;单塔流程中解吸塔采用单股进料,避免了实际生产过程中该塔双股进料所引起的轴向混合,有利于塔内分离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效高速波型挡板塔盘在化工生产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波型挡板塔盘气液两相接触流动,传热,传质的机理分析,该塔盘用于分离甲醇-水物系的甲醇回收等,已在全国8个化工厂推广应用了31套塔装置,实践表明其生产能力大,可提高30%-100%;分离效果好,塔顶,塔釜液的质量控制指标为0.1%或0.01%以下,回流比可减少30%-50%;弹性大,压降小,不易堵塔,操作稳定易调节控制;节能降耗,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化工,石油化工等的精馏,吸收,洗涤除尘冷却等单元  相似文献   

18.
基于YOLO改进算法的远程塔台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远程塔台由于其低成本高时效远程实时控制技术正越来越受到民航业界的青睐,其中运动目标自动检测和显示是远程塔台的核心技术,作为增强现实技术更好地为管制员提供服务。本文在分析了远程塔台机场场面背景复杂、场面目标多为远场景、小目标等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算法来实现远程塔台运动目标的检测,算法核心思想以Darknet-53为基础网络,多尺度预测边界框,以运动目标图像坐标(x,y)的偏移量作为边框长宽的线性变换来实现边框的回归,改善了传统YOLO算法损失函数不同大小的边框未做区分的问题,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和速度。机场真实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远程塔台的运动目标,并准确的回归运动目标边框及分类。  相似文献   

19.
卧式喷淋塔技术是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中心开发的一种新型烟气脱硫系统工艺,在某些方面克服了立式喷淋塔的缺点,具有脱硫效率高、压力损失小、运行成本低、易检修等特点.但在实际工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为了研究不同喷淋的布置格局对卧式喷淋塔的内部流场的影响,构建了卧式喷淋塔物理模型,采用Icem软件划分网格,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计算.模拟中选择k-ε湍流模型及随机轨道模型,数值模拟计算采用SIMPLE算法.模拟结果表明:双层喷淋设置时喷雾锥角为90°,上部喷淋高度为距顶部0.9 m,下部喷淋高度为距顶部2.4 m,喷淋层间距为1.5 m时,有效的减少脱硫塔压力损失,降低能耗,塔内吸收区烟气流动的速度均匀,增大了气液接触的频率.烟气的温度适宜于气液反应.总体上提高了烟气的脱硫效率,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