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赠曲河流域居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白玉县赠曲河流域不同区段包虫病及饮用水源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各区段的水源特征;并探讨了包虫病病情与水源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域内包虫病发生与水源类型、水源环境条件及水源受污染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但与水源水化学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其成果可为病区包虫病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岗山1999年、2004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法和土壤蓄水功能评估了该地区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年的大岗山森林水源涵养量为1401.10×104m3.a-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5913.81 m3.a-1hm2;1999年~2004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9%,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2.9%;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竹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其贡献率分别为37.8%和1.8%,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硬叶林最高,杉木林最低;高丘和位于中坡位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低山和山谷的贡献率最低;陡坡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缓坡的贡献率最小,中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大,过熟林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水源涵养量为121.4~348.1mm,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黑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2)水源涵养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均水源涵养率由1971~1995年的0.34减小到1996~2016年的0.30,90年代中期以来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3)潜在蒸散发量增加、主要水源涵养植被土地面积减小等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及功能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饮用水水源管理历程及决策部署,系统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机制组成与结构,总结了规范化管理机制对地方水源管理工作落实的压力传导方式。相关数据分析表明,管理机制对水源管控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水源调整及地表和地下水联网供水,进一步优化了水源地取水布局以保障水质安全;通过保护区整治防止了社会经济活动对水源的直接影响;通过生态补偿限制了水源地上游排污总量。该文为下一步管理及水源风险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喀斯特地区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对为当地制定水土流失方案和规划水源涵养林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产水量和水源涵养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景观涵养水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总产水量为365.14×10~8m~3,总水源涵养量为14.66×10~8m~3,单元产水量和单元水源涵养量分别为549.06 mm~3和55.12 mm~3;2)产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南向北逐渐递减,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增趋势;3)地类间的单元水源涵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建设用地水域;三种景观的单元水源涵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非喀斯特亚喀斯特纯喀斯特。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连西中岛石化区的产业特征,对石油化工类企业园区的用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给水资源为:西中岛石化区主要有市政水水源、再生水水源和海水淡化水水源3种类型。建议将长兴岛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中水水源引入。市政水水源用于生活用水、消防水补水;再生水水源用于生产用水(主要为石化企业循环冷却水补水)、其他用水(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用水、道路广场用地用水、绿地用水)、洗车、厕所冲洗、稀释高浓度污水、砂滤反冲洗、活性炭反冲洗、生化消泡设施用水;海水淡化水水源用于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7.
农村饮水安全的属性及水源保护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缺乏基本法,法律法规间不协调,环境保护部门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划分水源保护区,水利部门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为依据划分水源保护区,两者不一致;指出农村饮用水安全属于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财政投资和政策支持,只有解决了水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InVEST模型的水源供给模块,对祁连山区天涝池流域的水源供给能力进行估算,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水源供给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nVEST模型水源供给模块在本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相对误差为7.52%;在自然发展优先、经济发展优先和环境保护优先情景下,模型模拟水源供给量分别为2.51×10~6、3.16×10~6、2.18×10~6m~3;与当前情景相比,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流域水源供给量增加,增幅约为25.78%,环境保护优先情景下,水源供给量减少,降幅约为13.37%;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会使流域内水源供给能力减少,只关注水源供给前提下,当前关于祁连山区以增加森林面积为主的生态恢复策略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状况和作用的分析,认为水源涵养林是水库水源的生态基础,在水资源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小型水库的库区水源涵养林进行产权界定;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认为要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治水与治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渭南市城市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文  周芳红 《甘肃科技》2006,22(5):18-20,33
针对渭南市供水系统水源(量)调度问题,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大量实际资料,剖析渭南市区供水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水源工程的特点,建立了渭南市区供水水源优化调度的模型;运用系统工程中动态规划模型,获得了渭南市市区供水水源优化调度策略式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安江模型为研究手段,用我国广东省马屋流域为实例,揭示了水源比例对于汇流的非线性影响。由分析成果可知,若將水源划分为地面、壤中、地下三种,则各次洪水的水源比例是不同的,但划分水源的参数与汇流参数名次洪水都相同,汇流系统基本上是线性的;若將水源划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种,则划分水源的参数与汇流参数极不稳定,汇流系统为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苍山花甸坝龙潭、西坡、农场总部3个饮用水源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多管发酵法分别对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测。结果:龙潭水源中未检到细菌和大肠菌群,而农场总部水源和西坡水源中检出大量细菌和大肠菌群,其中西坡水源中细菌总数〉300/mL,大肠菌群数〉230/L;农场总部水源细菌总=189/mL,大肠菌群数:230/L。结论:苍山花甸坝农场总部水源和西坡水源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不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不适于直接饮用,而龙潭水源则符合该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不同喀斯特岩性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貌受其自然条件的约束与影响,会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以及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则能有效地调节区域水分循环,控制河流源头水土流失,改善和净化水质并拦蓄降水,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以降水、岩性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为数据源,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降水贮存量法,分析研究区不同喀斯特岩性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以下结论:1) 2015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水源涵养总量为1.18×10~(17)m~3;2)水源涵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最小值出现在贵州省毕节市;3)西南喀斯特地区以灰岩组合类岩性区为主,其中连续性灰岩岩性区分布最广;4)水源涵养功能随碳酸盐岩含量的增高而减少,以灰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比以白云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差。  相似文献   

14.
胡学林 《工程与建设》2009,23(3):316-317,326
结合天长市某水源热泵系统建设实例,依据实际地下水抽取与回灌试验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定量研究水源热泵在利用地下水过程中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结合天长市的水文地质条件,讨论水源热泵系统建设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分析水源热泵在该市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朱岩 《科技资讯》2007,(34):131-132
对常州城市饮用水两个断面生物学方面的监测,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粪大肠菌群指标介于1100-5000个/L,卫生学状况满足饮用水源功能使用要求;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无急性毒性生物效应,毒理学评价尚属安全;生物群落结构显示水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8年的水质监测和调查数据,分析了全国十大流域地表饮用水源的水质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流域水质和地表饮用水源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地表饮用水源水质为清洁和较清洁型,整体好于其所在流域水质,满足饮用功能.河流型水源综合污染指数在0.14—0.27,与所在流域水质密切相关,主要受生活类污染影响;湖库型水源综合污染指数在0.14—0.29,与所在流域水质相关性较弱,以有机类污染影响为主;地表水源水质的流域分布特征明显.地表饮用水源近年来有机类污染程度有加剧趋势,应重点控制有机类污染.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源热泵定压差取水方式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地下水源热泵取水引起含水层颗粒迁移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案例计算分析地下水源热泵定压差取水方式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运行5 a后含水层厚度为20,25和30 m时的孔隙率依次增大到初始值的2.57,1.86和1.59倍,渗透系数依次增大到初始值的156,16和7倍;考虑颗粒迁移时,地下水源热泵定压差取水方式对含水层渗透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制定全国农村饮用水保护政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为例,对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进行了现状分析;在赣榆县18个镇设置了264个监测点,对18项理化、生物指标,分别针对不同水源类型进行了监测;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同时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水源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水源涵养评价的基础上,利用GIS建立了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水源涵养数据库,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类森林类型中,水源涵养能力由低到高的林木类型依次是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经济林地;森林水源涵养密度等级最重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历城区、章丘区和长清区.本研究为济南南部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生物与经济价值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济南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源热泵通过消耗小部分的高品位能源实现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热能,是一种主要回收低品位余热的节能技术。基于?分析的方法,利用水源热泵回收低品位余热试验系统研究水源侧的进水温度及用户侧的出水温度对水源热泵性能及其?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泵性能系数随着水源侧进水温度的增加而提高,?效率不断增大,提供给系统的能量越多,节能效果越明显;而热泵性能系数随着用户侧出水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效率增大趋势愈来愈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