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对早期10KW电视发射机帘栅电源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采用半可控复合整流,多级串联跟踪调整和悬浮供电技术,解决了帘栅电源要求输出电压高,电压调整范围大和输出稳定度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低温度系数高电源抑制比带隙基准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MI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数模或模数转换等模数混合电路的低温度系数、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电压源.针对传统带隙基准源工作电压的限制,设计采用电流模结构使之可工作于低电源电压,且输出基准电压可调;采用共源共栅结构(cascode)作电流源,提高电路的电源抑制比(PSRR);采用了具有高增益高输出摆幅的常见的两级运放.Cadence仿真结果表明:在1.8V电源电压下,输出基准电压约为534 mV,温度在-25~100℃范围内变化时,温度系数为4.8 ppm/℃,低频电源抑制比为-84 dB,在1.6~2.0 V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内,电压调整率为0.15 mV/V.  相似文献   

3.
基于Ahujia基准电压发生器设计了低功耗、高电源抑制比CMOS基准电压发生器电路.其设计特点是采用了共源共栅电流镜,运放的输出作为驱动的同时还作为自身的偏置电路;其次是采用了带隙温度补偿技术.使用CSMC标准0.6μm双层多晶硅n-well CMOS工艺混频信号模型,利用Cadence的Spectre工具对其仿真,结果显示,当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50-150℃和4.5-5.5 V时,输出基准电压变化小于1.6 mV(6.2×10-6/℃)和0.13 mV;低频电源抑制比达到75 dB.电路在5 V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小于10 μA.该电路适用于对功耗要求低、稳定度要求高的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中.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温度特性,采用Buck电压转移单元产生的正温度系数对VBE的负温度系数进行高阶曲率补偿.同时使用共源共栅结构(Cascode)提高电源抑制比(PSRR).电路采用0.5 μm CMOS工艺实现,在5 V电源电压下,基准输出电压为996.72 mV,温度范围在-25~125 ℃时电路的温漂系数为1.514 ppm/℃;当电源电压在2.5~5.5 V变化时,电压调整率为0.4 mV/V,PSRR达到59.35 dB.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电源输出电压幅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高精度、高质量的直流稳压电源——虚地输出式数控电源.它采用ATmega8单片机和高精度16位DA转换芯片——DAC8532进行程序控制,通过差分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和设置不同的参考点来进行电压放大和输出,并通过负反馈来提高电压输出精度.该设备能够产生较高的输出电压,具有安全方便、自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STM32微控制器设计了数控稳压稳流电源.该电源由数控模块、稳压稳流调整模块与LCD显示模块组成,采用STM32调整和控制稳压稳流调整模块的工作状态及监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输出控制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集电极输出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实验表明,电源输出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5%,具有较高的精度,其输出稳定,受负载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该基准电压源采用MOS管电流镜技术补偿其输出电压所经过的三极管的基极电流,采用共源共栅电流源作为负载,具有结构简单、低温漂、高电源抑制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VDD=5 V时,该电路具有6.5×10-6V/℃的温度特性和52 dB的电源抑制比。经流片测试,其性能良好,已应用到光通信用跨阻放大器中。  相似文献   

8.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精度受电源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基准精度和取样电阻匹配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精度因素的分析,提出新的优化电路设计。利用cadence软件0.5um 工艺对影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关键指标进行了仿真验证,输出电压精度良好,电路具有很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DC-DC电源变换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低压开关电源中.由于器内部固定电压基准源限制,输出可调电压最小值受限.器件内部虽有过流保护,但不能长时间保护器件过载.提出一种输出电压低端调整扩展及恒流保护方式,可以有效改善DC-DC器件电源上述缺点.使输出电压最低值摆脱内部基准源限制,并且在负载长时间过载,短路状态下,保持电源恒流输出,有效保护电源不受损坏.在外接负载正常后,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阈值电压对电源电压和输入信号的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实用的电平位移电路,为运放的输入级提供良好的电平位移。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0.5μm工艺设计的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中间级采用适合低电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结构,输出级采用传统的Class A类得到轨至轨的输出。采用Hspice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降至或者小于NMOS与PMOS的阈值电压之和时,在任何共模输入电压下,该运放都能正常工作,实现输入级的全摆幅和恒跨导;在1.3 V单电源供电情形下直流开环增益达106.5 dB,单位增益带宽为2.3 MHz,功耗178.8μW。电路结构简单紧凑,具有实用的电平位移功能,适合于低电压应用。  相似文献   

11.
崔海鹏  韩本帅  张涛 《科技信息》2011,(25):313-314
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导致出线并网功率因数不合格、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问题,对于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系统时还存在稳定性问题;同时系统电压的波动也会对风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配置无功补偿得到改善。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了SVG在风电场升压站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SVG之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乃至全球风力发电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在发电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损耗。 众多解决方法都存在着抗干扰性(即稳定性)较差,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难以精确迅速地跟踪最大功率点,实现双馈电机的最大输出,而且由于风力机响应时间常数大、精度低、动态调节能力差,风速检测比较困难,很难通过调节风 力机转速实现最大风能追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双馈电机定子输出反馈给电网的功率最大为目标,建立基于电网电压定向下的 DFIG 数学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实现双馈电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把追寻双馈电机定子输出给电网电能最大控制策略统一称之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最后,通过MATLAB 进行仿真和实验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调节性能,实现了双馈电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提高,并且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迅速进行最优控制。 因此,该方法理论具备参考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改善供电质量,提高发电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将逆变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相结合的三相光伏并网发电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和电流、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具有过压、欠压、过流、断相、短路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AT89C51单片机数控多路直流稳压电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单片机数字控制技术,有机地融入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中,设计出一款高性价比的多功能数字化通用直流稳压电源,经测试表明,其电压调整率为0.015%,负载调整率0.05%,纹波抑制比80dB,在正常使用程度范围内,显示值和实际输出最大误差小于0.05V,系统具有输出内阻低、功耗低、通用性好、可靠性高、线路简单、成本低廉、使用直观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钢铁冶金企业大型轧钢机造成系统电压波动、功率因数降低和线路损耗增加等电能质量问题,在轧机供电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马钢中型材生产线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和无源滤波装置FC的混合补偿能够有效地消除冶金轧机等冲击性负荷对电网的不利影响,达到预期的滤波补偿效果和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为电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使电网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避免了供电公司的高额罚款,给钢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煤矿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的管理要做到以预防为主,这就要求要十分重视对电网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评价与分析。本研究通过对煤矿供电系统相应参数的测试、分析,而后进行仿真建模,对煤矿供电系统供电质量及可靠性进行专题分析与综合评价,并主要针对高压供电系统单相接地电流的测试,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接地保护进行评价及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改造或扩容提供建议与方案,同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电气化铁路中无功、谐波、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和电分相问题,并考虑牵引负荷的冲击性,提出一种由多端口交直交(AC/DC/AC)变流器、牵引变压器及超级电容储能构成的牵引供电系统及控制策略.牵引变压器的二次侧分别通过两个整流端口与变流器中的单相整流器相连,将整流器的直流母线并联引出,变流器的逆变端口连接在牵引网上;超...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今市面上使用的电瓶车充电系统的充电电压与电瓶车型号不匹配而对电瓶车电容产生损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电瓶车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使用NCP1654 作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开关直流升压电路( Boost: Boost Converter or Step-up Converter) 拓扑作为主电路,利用新型碳化硅半导体器件作为主开关器件,完成了电瓶车充电系统中交流转直流部分的设计制作。供电侧的交流电压从180 ~ 260 V 变化时,设备均可正常运行。此智能电瓶车充电系统输出两路直流电压42 V 和27 V,最大输出电流均为2 A,负载调整率为0. 1,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小于1. 5 V。充电设备中有可靠的保护电路,可以防止启动时尖峰电压和浪涌电流对电路的冲击。考虑到电瓶车充电系统的用户体验感,选择触摸屏作为操作界面。此外,利用STM32 开发板检测输出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系统输出电压幅值。经测试,该电瓶车充电系统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恒压源供电下的桥路输出特性以及影响电桥电压灵敏度的各种因素.供电电压的增加会受到桥臂允许功耗的限制,从而制约了电桥电压灵敏度的提高,并产生电阻"温升"和热噪声.针对电桥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恒压源间歇供电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效地降低了应变片电阻的"温升"和热噪声,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陈波  郭培  谌艳红  舒展  陶翔  刘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7):7368-7377
考虑协调发电机和变电站电容器稳态无功出力占比对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无功优化和电压稳定的区域调控特点,研究了基于厂站稳态无功协调提高系统暂态电压稳定裕度的预防控制方案决策方法。该方法在利用AP聚类算法和综合暂态电压稳定裕度确定稳定裕度薄弱区域的基础上,基于发电机无功调节对薄弱母线电压作用的加权平均灵敏度进行灵敏调节发电机选择。接着以薄弱区并联无功补偿和灵敏发电机无功出力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兼顾暂态电压稳定裕度和母线电压额定值偏移的厂站无功协调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结合暂态稳定计算,利用MOEA/D算法和TOPSIS方法求解系统对严重预想故障的多目标稳态无功协调方案。江西电网实际算例的仿真研究验证了该决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