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N级编码理论”体现了叶舒宪试图把“四重证据法”的共时性理论体系进行历时化的生成性表述的理论诉求。把“N级编码理论”与神话“置换变形”理论、后现代“互文性”理论以及类型学等理论加以比较,可以看出“N级编码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对于文学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阐释效力。当然,目前它在理论建构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N级编码系统理论”是叶舒宪教授继“四重证据法”和“大、小传统”之后的又一理论创新,其以派生关系的大小为线索,将“无文字时代的文物与图像”、“文字”、“古代经典”……“当代创作”等若干级文化编码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系统。而贯穿于各级编码之闻的主脉,是他一直以来的研究重心——神话原型。此理论突出强调了文化大传统视野之下的考古实物及其图像的奠基性符号编码意义。同时,此理论体系也能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发。文章在梳理这个理论系统脉络的同时,还对之提出另一种可能的排列和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3.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舍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4.
N级编码理论旨在揭示一个文本之所以深刻和厚重的奥秘所在。为什么有些作品能够经久传世?为什么有些作品让人感受到超越文字表面含意的博大和宏伟?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重解读空间?用N级编码理论来分析,可知有些创作隐含了更为复杂的象征体系,其意义编织和呈现的方式有着丰富的层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穿过一层一层的编码规则,才能到达其意指的灵魂。而这种复杂性和对司空见惯符号的异化处理正是更高审美感受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思想独树一帜,特别是其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代教学影响较大。研究诠释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从三个方面结合幼儿园教学和儿童发展的实际与特点着重论述了“最近发展区”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一是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二是提供支架式教学;三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解决问题的情境。  相似文献   

8.
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鹗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一级编码,汉字为二级编码,汉字书写的早期经典为三级编码,此后的相关主题写作,直到莫言的《蛙》,统称N级编码。提示N级编码理论对于打通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通过新发现的大传统知识,重解小传统的文本。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内涵及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是巴赫金对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时间与空间相互冲突、相互转化、时空体控制着小说其他元素的状态构成了“时空体”的理论内涵。巴赫金对时空体的成因挖掘欠缺,对读者能动作用的忽略是“时空体”理论的两大缺陷。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时空体”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钟燕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144-146
领会“STS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内涵,将其运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中,分析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让它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鱼》中许多不属于鱼类的动物被古人归入鱼类阐释,是因为在古人的类比思维中,这些动物因某方面特征成为生命崇拜的象征体,体现初民“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的神话生命观。文章通过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理论·试图在文献、文物、图像的多重证据观照下,对《尔雅·释鱼》的可能性编码原则作出蠡测。  相似文献   

12.
1934年,我党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理论例题。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生命线”生动简洁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军事以及其他工作关系的根本原理。建党80年来,我党一直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团结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向上,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内涵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依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将玻尔的对应原理加以推广,指出其作用不仅限于是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的联系,而且普遍存在于物理学中任何高一级理论和低一级理论之间以及理想模型与客观真实之间的联系中;分析了对应原理的思想内核--极限条件下的转化标准和科学创新精神等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 ,他的史学理论影响深远 ,反映了明中期史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其崇尚直书实录、重视史料考辨、“信而好古”思想、社会发展史观等方面的史学理论 ,具有时代特色和进步意义 ,反映了王氏史学的深刻内涵及明代史学的发展趋势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从形态角度对文学理论进行考察 ,是理论体系中最形象、最具体的一个部类。文学理论的结构成分有理论主体、理论客体、理论文本三种 ,结构的变量引起了形态的变化———理论客体的功能与作用不同 ,文论形态有“工具型”、“方法型”、“思想型”、“知识型” ;理论主体观照客体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 ,文论形态有“作品中心型”、“作家中心型”、“读者中心型”、“社会中心型” ;理论文本中的理论观念与主体采用的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不同 ,文论形态有“观念演绎型”、“经验总结型”、“横向移植型”。文学理论形态研究可以从结构论、动力论、异同论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学设计指导的理论支持--认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分析论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将认知理论应用于网络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及网页设计的方法.记忆结构的“多存贮模型”、“双重编码(dual-coding)模型”、“语义网络模型(Semantic network models)”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于网络教学活动及页面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身的影响。作为新效果观的代表,该理论在国外研究蓬勃发展,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即是对“第三人效果”相关理论内涵、理论模式及理论特质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永葆共产党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明确机制与机制建设的内涵及特点;其次要根据农村基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任务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情况,确定好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克劳德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文章,该文章宣告了两个孪生的学科: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的诞生。它给出了有效和可靠信息的意义,并且第一次使用了“比特”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伟大创新。《讲话》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观点,为全党科学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正确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关系的论述,对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是有伟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