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N,N′-二(2-氧乙酸-3-甲氧基)苄叉丙二胺(H2L1)与CuCl2的乙醇溶液混合,调pH=9,获得新型不对称的铜(Ⅱ)配合物Cu(Ⅱ)ClL2(L2=N-(2-氧乙酸-3-甲氧基)苄叉丙二胺)(1).采用元素分析、1H NMR和FTIR光谱等手段对H2L1和配合物1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墿;晶胞参数a=0.7990(3)nm,b=0.8290(3)nm,c=1.0704(4)nm,α=87.676(4)°,β=73.034(4)°,γ=85.987(5)°,V=0.6764(4)nm3,Z=2,F(000)=358,Dc=1.720g/cm3,μ=1.826mm-1,R1=0.0344,wR2=0.0995.在配合物1中,Cu原子均为五配位,构成扭曲四方锥构型.并初步研究了配合物1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5-二甲基苯酚(QADMP)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QADMP与铜(Ⅱ)生成分子比为2∶1的稳定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λm ax=561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4.5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新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2-(2’-喹啉偶氮)-4,5-二甲基苯酚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5-二甲基苯酚(QADMP)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QADMP与铜(Ⅱ)生成分子比为2∶1的稳定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λm ax=561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4.5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新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QADAB的合成及其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新试剂2-(2-喹啉偶氮)-1,3-二氨基苯(QADAB),研究了其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4 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QADAB与铜反应生成2∶1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可被WatersPorapak Sep Pak 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用乙醇(内含1%的乙酸)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在乙醇相中配合物λmax=555nm,ε=8 08×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 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一种希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L)及其铜的配合物Cu(L),运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在pH=7.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Cu(L)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配合物Cu(L)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式模式,测得Cu(L)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2.0×104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 5,并且还用不同的离子强度和不同的浓度[Fe(CN)6]4-对Cu(L)配合物与DNA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其相互作用模式是插入式.  相似文献   

6.
使用L1、L2两种配体,设计合成了九个草酰胺大环铜-稀土多核配合物,即四核配合物[(CuL1)3Ln(MeOH)3](ClO4)3(MeOH)2(Ln=Gd,Eu,Sm,Nd)和五核配合物[(CuL2)3Ln(MeOH)(CuL2ClO4)](ClO4)2(MeOH)2(Ln=Ho,Gd,Eu,Sm,Nd).分别解析了其中一个四核配合物和一个五核配合物晶体结构,[(CuL1)3Gd(MeOH)3](ClO4)3(MeOH)2(1)和[(CuL2)3Ho(MeOH)(CuL2ClO4)](ClO4)2(MeOH)2(2),并进行了电子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4种羧酸银(I)配合物:[Ag2(L1)2(A1)2]2·H2O(1),[Ag2(L2)2(A2)3]·H2O(2),[Ag(A3)2]2(L3)·10H2O(3)和[Ag2(A4)2](L4)·4H2O(4)(HL1=3-吡啶甲酸;HL2=3,5-二硝基苯甲酸;H2L3=对苯二甲酸;H2L4=4,4’-联苯二甲酸;A1=2-氨基吡啶;A2=2-氨基嘧啶;A3=4-氨基吡啶;A4=1,6-己二胺).测定了这4种羧酸银(I)配合物抑制脲酶(urease)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羧酸银(I)配合物均具有抑制脲酶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3的抑制活性最强.研究发现它们抑制脲酶的能力随着羧酸银(I)配合物分子聚合程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种合成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Cu(CPY)_2(H_2O)_2](CPY=吡嗪-2-甲酸根)的新方法,用吡嗪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水乙酸合铜反应得到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合成了以吡嗪-2-甲酸根为配体的单核铜(II)配合物[Cu(CPY)_2(H_2O)_2].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其晶胞参数为α=5.4447(11)(A)、alpha=90 deg;b=10.894(2)(A)、beta=98.23(3)deg、c=10.386(2)(A);gamma=90 deg,Volume=609.7(2)(A)3.  相似文献   

9.
在乙腈-乙醇-水(2+2+1,V+V+V)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六种金属(锰、钴、镍、铜、锌、镉)苦味酸盐与4′-硝基苯并-15-冠-5的固态配合物,其组成为M(pic)2·2L·xH2O(M=Mn,Cu,x=2,M=Co,Ni,Zn,Cd;x=4;pic=苦味酸根;L=4′-NO2B15C5),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该系列配合物的摩尔组成比为2∶1,给以苦味酸盐为对阴离子的过渡金属冠醚配合物领域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N-亚水杨基β-丙氨酸铜(1)和N-亚水杨基牛磺酸铜(2)两种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指标化.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sal-β-ala)@H2O、Cu(sal-tau)@2H2O,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分别是:配合物(1)a=1.4981 nm,b=1.824 6 nm,c=2.198 5 nm;配合物(2)a=0.945 4nm,b=1.709 2 nm,c=2.225 4 nm.  相似文献   

11.
用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CuCl_2·2H_2O以及无水乙醇、蒸馏水和三乙胺,通过溶剂法蒸发得到了1个新型铜配合物CuL_2(H_2O)_2(C_(24)H_(34)CuN_4O_(14))(H_2L=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7.1726(5),b=20.7109(14),c=9.7328(7),α=90°,β=103.3140(10)°,γ=90°,V=1406.96(17)~3,Z=2,Dc=1.572g/cm~3,F(000)=694,μ=0.854mm~(-1),R1=0.0263,wR2=0.0760[I2σ(I)].晶体结构中,每个铜原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组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包括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游离水氧原子.另外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表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2-苯并咪唑)-三氮烯(ABBT)的合成及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riton X-100存在下,pH =11.40的 Na2B4O7-NaOH 的缓冲体系中,该试剂能与铜(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黄绿色配合物,配合物在波长413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73×105 L·mol-1·cm-1,铜(Ⅱ)浓度在0.10~1.60μg/mL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该方法测定废水中和食品中的铜(Ⅱ),研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1, 1~- 联慕-2 , 2 ~-双二苯辟( B inap )和4, 5 -双(二苯基鳞) -9 ,9 -二甲基氧杂恿( Xanphos )两种含磷配体的铜配合物[ Cu (phen) (Binap) ] BF4 (a) 和[ Cu (phen) (Xanphos) ] BF4 (b) ,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 羊晶衍射的测定.配合物a属于羊斜晶系,α = 90 °、β = 95 . 3 13 (5) °、γ=90°;配合物b 属于三 斜晶系,α = 95 . 3 25 ( 6 )°、β = 98 . 60 1 (6)°、γ= 107. 280 ( 7 ) °. 荧光发射光谱显示: 配合物a 的 发射波长为600 nrn , 呈现橙光; 配合物b 的发射波长为523 nm 呈现绿光.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丁二酸(L1)、2-甲基丁二酸(L2)、2-亚甲基丁二酸(L3)、2-巯基丁二酸(L4)、2-溴基丁二酸(L5)、2-羟基丁二酸(L6)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6种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差热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L)3bipy.2H2O(L=丁二酸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对6种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变化影响很小,但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为:-SH>-Br>-H>-OH>-CH3>-CH2.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配体L(L=2-{[2-(1H-Benzoimidazol-2-yl)-ethylimino]-methyl}-4-bromopjenol),并利用配体L与Co Cl2·6H2O在甲醇溶液中常温扩散反应得到了配合物1([Co(L)2]·C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9.793(3),b=16.136(4),c=20.679(5),β=90°,V=3267.7(15)3,C34H34Br2Co N6O4,Mr=809.42,Z=4,Dc=1.645 Mg/m3,F(000)=1636,R=0.0334,wR=0.0701,5778个可观测衍射点。配合物1中钴原子处于由两个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该配合物被分子间氢键弱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配体H2L(L=C20H10N2O2Br4)及其铜(II)、镍(II)的配合物ML.Py(M为Cu和Ni;Py为吡啶)和锌的配合物[ZnL.Py].DMF,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同时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对配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五配位,吡啶分子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例双核铜配合物[Cu2L(NO3)(PhCOO)2(H2O)](ClO4)·3H2O (1)(L=4,4'-二(N,N-二(吡啶-2-甲基))氨基二苯甲烷).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 单晶结构表明每个Cu中心均为五配位畸变的四方锥构型. 利用光谱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 的结合能力,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并对切割机理进行了研究. 此外MTT 实验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HeLa、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为配体合成了两例新型镍离子配合物,即[Ni(L)(2,2’-biby)(DMF)]·DMF(1)和[Ni(L)(im)]·DMF(2)(H_2L=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2,2’-biby=2,2’-联吡啶,im=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2424(4),b=18.5342(4),c=9.7584(2),α=90°,β=102.670(7)°,γ=9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8299(11),b=11.3898(15),c=22.822(3),α=75.734(2)°,β=86.905(2)°,γ=80.517(2)°。在配合物(1)和(2)中,镍离子分别呈现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150分钟内,配合物(1)和(2)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0.2%和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