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磁性亲和载体的制备及其对溶菌酶的吸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兼具亲和作用和磁分离优点的磁性亲和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氯化沉淀法制备强磁响应性纳米级磁流体,并通过聚乙烯醇包埋,获得磁性高分子载体。经NaBH4还原和活性色素辛巴蓝修饰,使载体具有特异性亲和吸附能力。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磁化率测定等手段对载体物性进行表征,以溶菌酶为目标蛋白,考察了吸附时间及温度对载体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磁性琼酯糖亲和吸附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合成了粒径在43-295μm之间的磁性琼脂糖微球。磁性琼脂糖微球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分别键合6-氨基已酸、氨基乙酸和乙二胺为间隔臂,用水溶性碳二亚胺为缩合剂,分别偶联对氨基苯甲脒、l-精氨酸甲酯和胍基已酸,制备了3种磁性亲和吸附剂,并用于尿激酶粗品的分离纯化。测定了活性回收率和比活提高倍数,并与以磁性葡聚糖为基质的磁性亲和吸附剂对尿激酶的纯化效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亲和磁性载体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氧化法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材料制备较强磁响应性的纳米级磁流本,进一步交联、还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级磁性载体,偶联色素配基辛巴蓝(Cibacron Blue 3GA)得到了一种新型亲和磁性载体。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Lyso)为目标蛋白,考察了该亲和磁性载体的吸附性能,并用Langmuir吸附模型来描述亲和磁性载体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吸附情况。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用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亚氨基二乙酸(IDA)为螯合配基制备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的条件.方法 戊二醛对壳聚糖进行交联,环氧氯丙烷法进行载体活化和螯合配基的偶联.键合IDA后与Cu2+螯合.结果 采用0.22 mL/g(壳聚糖)戊二醛对壳聚糖进行交联.交联壳聚糖加入0.4 mol/L NaOH与体积分数为0.5的二甲亚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匀,25℃下缓慢滴加1.2 mL(体积分数为0.3)的环氧氯丙烷,升温至40℃,170 r/min下振荡反应3h进行活化.之后,以4.26 g/g(壳聚糖)浓度的IDA进行连接反应,65℃下反应18 h.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Cu2+有较大螯合量,可用作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的固定相.  相似文献   

5.
新型亲和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和层析是基于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的亲和作用而建立的分离纯化技术。综述了该技术与其它分离纯化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亲和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亲和层析是基于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的亲和作用而建立的分离纯化技术。综述了该技术与其它分离纯化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亲和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横纹东方豚卵巢与醋酸乙醇溶液混合匀浆,经离心,加热,沉淀,脱脂等处理,制得粗提液,活性炭吸附粗提液得到粗毒液;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亲和微珠分别来分离纯化粗提液和粗毒液,用传统的小鼠生物法检测TTX毒素量.潮湿活性炭对TTX的吸附量约为2μg/g,潮湿亲和微珠吸附量约为10μg/g;亲和微珠吸附提取粗毒液,回收率达51%,直接吸附粗提液,回收率达到80%,同时蛋白也得到有效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寻找孢子体自交不亲和雌雄S决定子的过程,以及孢子体自交不亲和中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分类,并提出将来自交不亲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主要类型和自交不亲和机理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克服自交不亲和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γ免疫球蛋白为吸附对象,对亲和膜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进料浓度、停留时间、操作方式对亲和膜吸附透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亲和膜吸附γ免疫球蛋白遵从Langmuir吸附规律,膜最大吸附容量为9.5kg/m3;不同进料浓度下亲和膜吸附透过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但进料浓度越大,γ免疫球蛋白透过越早;停留时间在6.75~18.75s的范围内变化时,吸附透过曲线变化较小;操作方式不影响亲和膜对γ免疫球蛋白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电磁式静电除尘空气净化法。从带电粒子的电漂移理论出发,阐明了加平行磁场较加垂直磁场能得到更高的净化效率的理论依据。在更深一步的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粒子初速存在着一个提高净化效率的最佳值,并应用带电粒子电漂移理论解释了一定的集尘板间距内加垂直磁场后,净化效率低于不加磁场情况下的净化效率这一特殊现象,完善了这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物素标记反应的不可逆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性分离的快速纯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固定在磁性粒子上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生物素标记甲状腺素(T4)反应后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继续反应,形成磁性粒子-BSA-生物素复合物,再通过磁性分离可快速除去复合物。实验中用酶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和磁性粒子的反应程度,并用竞争抑制反应证明了经磁性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为高纯度生物素标记的T4。该纯化方法解决了小分子物质生物素标记后难以用传统方法纯化的问题,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小分子生物物质进行生物素标记后的纯化。  相似文献   

13.
煤油基铁磁流体的光学特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面积光显示应用是磁流体研究的前沿热点.而要实现光显示应用,对磁流体的光学特性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对光显示应用的煤油基铁磁流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磁流体中磁微粒的尺寸及粒径分布,发现磁微粒尺寸在40 nm以内,且成区域性分布;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对磁流体薄膜的光学透射谱和吸收谱进行了测试,得...  相似文献   

14.
纳米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制备出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Fe3O4磁流体.用XRD研究Fe3O4纳米粒子的结晶情况;用FT-IR研究聚乙二醇改性前后Fe3O4粒子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用TEM研究Fe3O4颗粒的粒径大小及改性情况;用VSM研究Fe3O4粒子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Fe3O4为立方晶型,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聚乙二醇物理吸附在Fe3O4表面,Fe3O4颗粒几乎没有磁滞,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以壳聚糖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水基Fe3O4磁流体.研究了Fe2+/Fe3+摩尔比、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Fe3+摩尔比为1:1·5,滴加氨水时反应温度为70℃时,可制备理想纳米Fe3O4磁性颗粒;超声时间为7·5min左右,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体积占FeO溶液总体积的50%时,有利于壳聚糖分子的包覆,使磁流体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用SEM、TEM和磁性测量等手段分析了各向异性烧结SrFe12O19的晶粒取向对宏观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锶铁氧体磁粉中有废磁体经破碎、球磨后成粉状的SrFe12O19针状颗粒,沿C轴方向整齐排列,对产品质量无害.烧结SrFe12O19磁体中,颗粒呈六角型,其取向度越高,磁性越好.取向磁场的大小和添加剂的加入量对SrFe12O19磁体的取向度和磁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胶体粒子为模板制备含磁药物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度交联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M F)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带正电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带负电的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微球,然后利用盐酸溶液将模板M F微球溶解,制得均匀的空腔胶囊。在N aC l浓度为0.7 m o l/L,pH<3时,将抗癌药物盐酸多柔米星(DOX)和磁流体同时封装到聚电解质胶囊中,可得到含磁药物胶囊,磁性粒子分散在胶囊的壳层和空腔内。该含磁药物胶囊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性。  相似文献   

18.
引入磁场的预荷电集尘空气净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集尘板间引入磁场的创新方法并研究了其对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引入磁场的预荷电集尘法在净化空气过程中放电电压大小和极性、磁场大小和方向、粒子初速度、集尘板间距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当强度的磁场可提高净化效率,理想的预荷电放电压为-6kV(直流);根据具体情况,集尘板间距和粒子的初速度存在着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磁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为研究长江水沙环境积累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类别均以磁铁矿为主,晶粒均以假单畴-多畴为主.与干流相比,支流沉积物中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含量较多,晶粒较细,Χ值仅是干流的1/10.随着支流泥沙的汇入,入江口以下江段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相应发生变化.支流泥沙物源贡献的研究是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环境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制取复合粉末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镀法以其操作简单,节省能源而倍受青睐.本文利用化学镀方法,在一步钯催化法条件下,合成了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表征了粉体的结构.初步测试了粉体的磁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