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地征收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并没有从“根”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农地征收为突破口,分析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并从设置农地发展权、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完善农地产权制度的视角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地抵押对于融通农地经营资金、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除了“四荒”土地以外,我国农地不能用于抵押。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立农地抵押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农地抵押标的物的范围、农地抵押权的设立与保护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地抵押对于融通农地经营资金、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除了“四荒”土地以外,我国农地不能用于抵押。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立农地抵押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时农地抵押标的物的范围、农地抵押权的设立与保护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但随着“三化”进程的深入,农业发展不稳定、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扭曲、农地利用及其制度缺陷等问题日显严峻.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量,农地制度创新在农地可持续利用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其根源问题——现有农地制度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要创新农地产权制度,确保产权主体在.配置农地资源上的核心作用;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建立农地保障替代机制,强化农地的生态、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提出了农地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 。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变迁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农地制度对原有农地制度的替代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费用昂贵的过程.笔者定量分析了我国“公有公用“农地制度与“公有私用“农地制度的成本差额,探究了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摩擦成本、构建成本、实施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及影响因素;指出无论是强制性的农地制度变迁还是诱致性的农地制度变迁,必须减少农地制度变迁的成本,才能获取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最终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农地流转作为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以农地流转和保护农民权益为线索,明确界定农地流转和农民权益等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农地流转现状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涉农社会保障,增强农民权益自我保护意识等各方面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与农地资源保护呈现出一对刚性矛盾.本文从诠释库兹涅茨假说着手,分析了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与农地资源减少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验证了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均耕地资源减少的倒U形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农地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杨小成 《科技信息》2007,(23):66-67
目前就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上的建议和实践中的尝试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农地产权制度未来变迁路径究竟如何抉择,令人深思。论文在回顾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比较人民公社制度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制度失灵原因,寻找农地产权制度设计应遵循的规律,认为高效率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能够实现资源的控制权和收益权相结合,实现制度、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机结合,由此推测农地产权制度的可能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0.
易萍 《科技信息》2011,(6):81-82
国家作为统治者不仅可以提供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并适时变革产权制度,也可以提供无效率的产权制度并维持这种制度[1]。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政府在农地制度变革中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政府在制度变革中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合适的定位,以适应当前农村改革对农地制度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既要为工业提供廉价原料、保障粮食总供给、保证农产品稳定增长,又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参照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只有对农民的利益加以保护,才能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我国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城镇化将是国民通往共同富裕之路的有效制度路径。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城镇化的辩证关系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法则、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明晰产权关系是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前提。农地产权对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约束性体现于七个方面,即产权的明晰性、产权的排他性、产权的安全稳定性、产权的可转让性、权能和利益的对称性、产权安排的针对性、产权行使的限制性等。而我国农地产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不清、权利主体不清、集体成员之间的权益关系不清、权能不完全等构成我国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障碍性因素。为此,调整农地产权关系,选择合适的农地产权结构,走多元化的农地配置利用之道是我国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当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产权主体不清的先天缺陷,对当前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将是我国农地制度的最终出路。本文将分析当前改革的四种思路,即改良家庭责任制、股份制经营、私有化以及国有永佃,通过对四种思路的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永佃具备私有化的优势而又能很好地界定产权归属,应是改革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目前农地金融制度体系存在的有关制度缺陷,提出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基础制度:(1)改革农地经营方式,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促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健全土地产权法规;(2)采用避免风险、控制损失与转嫁风险等措施,防范农地金融风险;(3)建立科学的农地评估体系,提高评估从业人员素质,正确处理政府、评估师协会、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关系,促进评估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允许国外土地评估机构进入中国评估市场。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作为经济体制度的子制度,适用制度经济分析。我国当前农地制度占有和使用权限清晰而收益和处置权模糊,国家、集体和农户对农地制度具有差异化的功能需求和成效评价:对于国家和集体经济主体来说,当前农地制度的运行是成效“显著”的,但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低廉和农地产权的“残缺”以及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欠缺,农地退化为最后的生存保障而难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国家和私人对于农地制度的不同功能诉求主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的演进,而现行制度运行本身权衡实现不同功能需求的成效决定了该制度的维续和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6.
WTO相关规则及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出了流转主体的经济性和平等性、流转客体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流转过程的规范性、流转管理的统一性、透明性和服务性及流转行为的市场性要求。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农地流转宏观决策机制;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市场准入制度;农地资源价值补偿制度;农地流转的统一管理制度;农地流转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燃烧理论的农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燃烧理论解析农地非农流转现象发生机制.认为这是农地比较效益低下、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从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失地农民安置三方面分析其危害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全面认识农地价值,提高农地效益;②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③完善产权制度;④修正土地价格;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还需要必要的历史支持,在我国进行农地制度的创新与相关政策设计,必须充分吸收与借鉴中国历史上农地制度变革与演变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从中归纳概括出有益的逻辑启示,发掘其内在运行规律。本文叙述了从原始社会至今的中国农地制度嬗变,并从中概括出对我们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征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农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为切实解决土地征用造成的问题,当前应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产权关系,界定土地产权内容,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目前我国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探讨了适合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和途径,并提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