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株脂肪酶的筛选和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东营油污样中分离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BYCM-1,经鉴定为根霉属.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的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温度40℃,培养时间72 h.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Ca2 和K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Mg2 ,Cu2 ,Fe2 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产a-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结合选择性分离培养,碘液检测法,酶活力测定和形态学检测等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产酶活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所产仅一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进行研究。结果:共分离到4株能产a-淀粉酶的菌株,其中菌株4产酶活力最高。该菌株所产仅一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最适pH值为6.2。结论:分离到1株产a-淀粉酶酶活力较强的芽孢杆菌,所产仪一淀粉酶属于中温淀粉酶,最适pH值为6.2。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高效降解菌,经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研究表明:该菌株降解EE2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最佳条件下菌株在7 d内对浓度为25 mg.L-1EE2的降解率可达到82%.  相似文献   

4.
以普鲁兰糖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涂布法从海泥中分离到一株产碱性普鲁兰酶的细菌M25,结合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在30℃、200 r/min条件下培养18 h达到产酶最高峰,其合成普鲁兰酶的模式属于同步合成型.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普鲁兰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是50℃,在70℃下保温2 h活力残留50%以上;最适作用pH值为8.0,在pH值6.0~9.0较稳定.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所产普鲁兰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解活性和转糖基活性筛选, 从实验室97株保存菌种中获得1株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克隆并序列分析了该菌株16SrDNA基因片断,GenBank收录号为DQ267829. 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 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37-4-1. 确定了该菌株β-半乳糖苷酶产酶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1%,氮源为蛋白胨0.5%和酵母膏0.5%,培养条件为37℃摇床培养18?h;碳源实验证明,该菌株β 半乳糖苷酶产生为乳糖诱导型.利用薄层层析技术研究了pH值、乳糖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菌株β-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底物转糖基合成低聚半乳糖的影响, 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pH7.5、50m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0%乳糖溶液, 55℃反应24h.转糖基反应产物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组成为低聚半乳糖25.68%, 双糖(包括乳糖和转移二糖)33.02%, 葡萄糖26.37%和半乳糖14.92%.  相似文献   

6.
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从泸州油脂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细菌,经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经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的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为(%):酵母浸出汁1.5,黄豆粉1,NaCl0.2,K2HPO40.2,NaH2PO40.2,MgSO4·7H2O0.01,初始pH8.5.100mL三角瓶装液10mL,30℃,150r/min摇床培养48h,酶活最高可达19.1U/m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8.5,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从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中度嗜热产芽孢杆菌,命名为M6.菌株M6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可成对.菌株M6的生长温度为35~65 ℃(最适生长温度60 ℃),生长pH为6.5~8.5(最适生长pH为7.0~8.0),生长NaCl质量分数为0~4%(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生长盐度为0~80人工海水(最适盐度为40).16S rRN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M6属于不产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与Anoxybacillus rupiensis菌株同源性最高,达99%;但16S~23S rDNA 间隔区PCR扩增分析表明,该菌与同属菌株有较大差异.通过以上形态学、生理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认为菌株M6为不产氧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另外,菌株M6可分泌胞外高温淀粉酶.菌株M6胞内含有内生质粒,其大小约为10 kb,命名为pAB01.  相似文献   

8.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发霉的豆粕、豆油工厂周围环境中取样并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产热稳定性α-半乳糖苷酶耐热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分枝犁头霉.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是47℃和7.0,所产酶为胞内酶.酶活研究表明粗酶液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8℃和7.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天然的磷脂酶D(PLD)生产菌株,为了提高PLD产量,以野生型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 CICC 20551)为出发菌,使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通过建立的PLD活性高效筛选方法,从大量突变样本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PLD的蜡样芽孢杆菌S6-UD46。将该菌株摇瓶发酵48 h,产酶量达到0.52 U/mL,相比原始菌株(0.32 U/mL)提高了62.5%。对诱导产酶条件与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以20 g/L牛肉膏为氮源,10 g/L蔗糖为碳源,在600 nm波长下的光密度(OD600)达到4左右时加入40 g/L卵磷脂(磷脂酰胆碱含量>90%)对突变菌株S6-UD46进行诱导产酶,在37℃、200 r/min下培养48 h, PLD酶活性可达3.22 U/mL,是优化前的6.19倍。  相似文献   

10.
一株绿脓假单胞菌对碱性孔雀绿脱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石狮某废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碱性孔雀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绿脓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aeruginosa).脱色反应条件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最适脱色温度为30℃,最适脱色pH值为6.0,有氧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较缺氧条件下好.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该菌对碱性孔雀绿处理28h后,脱色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