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良渚先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经济生活模式的决定,连片成串地集中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良渚早中期的温干气候和适宜环境使良渚文化空前繁荣,但在距今4000年左右突然消亡.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距今4100年左右存在明显的降温事件,降温使农作物歉收,食物匮乏,在部落间引起连绵战争,使良渚文化走向衰弱.而距今3600年左右的海平面升高,在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发生沟谷海侵,地下水位升高,太湖湖泊体系迅速扩张,引起大洪水,导致良渚文化消亡.  相似文献   

2.
我国猕猴分布的最北界在哪里去年五月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一条新闻:有关科研部门在河南省济源县太行山林区考察时发现,这里有野生猕猴十多群,总数近两千只.这一发现,不仅将这种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展到黄河以北的北纬35度地区,而且说明这里是猕猴自然分布的最北界.我国野生猕猴分布的最北界,真的是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与东海岛屿黄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是记录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长江三角洲平原及东海岛屿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剖面的发现, 证明了末次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海域均广泛存在风尘黄土堆积的事实,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平原埋藏黄土和东海岛屿黄土是下蜀黄土上部地层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海域的延伸和继续.中国东部风尘黄土记录了我国晚更新世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变化及东亚季风演变,与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地层相比,东部黄土具有沉积厚度小、成因复杂、次生作用强烈的特点;粒度和磁化率等参数垂向变化规律没有西部明显;粘土矿物和常量化学成分显示了东部黄土经历了较强地淋溶作用.在东部风尘黄土研究过程中,更需注意区域环境特征、地貌地形特点以及沉积期后环境变化对风尘黄土沉积物的影响效应,通过多指标的综合验证才能够正确解读黄土地层赋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以及认识我国东部季风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及规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复杂,在959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包括了从海拔10米以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左右,因而、我国地形上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高原较多。研究、了解并掌握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的人体生理特点和机体对高原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km2。这里海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几千米到几万米的潮间带浅滩。宽广的长江三角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形成过程,大体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作为长江三角洲主体的太湖平原;二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口堆积;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影响。(摘自《大河报》2005-07-15)珠江三角洲从珠江人海口逆流而上,两岸便是方圆1.1万km2的郁郁苍苍的珠江三角洲。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分别以高要、清远、惠阳为…  相似文献   

6.
广花平原全新世海侵的北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江三角洲平原在中全新世曾一度被海水占据,但位于广州市北部的广花平原全新世海进的范围一直未能确定.1985年,我们在广花平原发现一层灰黑色淤泥或灰色淤泥质粉砂层,其中除含有陆相植物碎片及种子外,还含有大量海相微体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化石.据此可知,该层淤泥为海相地层,C~(14)年龄为1960±85年B.P;其北界位于鸭湖新村—岐山—新华镇—龙口一线;又据该层出露的标高及区域新构造下沉的背景,推测中晚全新世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过高海面.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月,汪道涵先生在上海倡导举行一个学术会议──长江三角洲生态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交流会,①特邀我参加并作了一个学术报告:《论长江三角洲的水环境生态机制》②。我在报告中首先解释长江三角洲的地域概念,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观点,为长江三角洲作一个地域定义:这是一片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其范围大致是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直至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并包括舟山群岛在内,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所说的"江南金三角"民是中国和全世界最富庶繁荣的河口…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沉积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是巨大的潮汐型三角洲,依据水动力作用,沉积特征和生物组合,三角洲主体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三角洲的伴生沉积体系在海区有(?)港幅射砂洲和钱塘江砂坎,陆上为长江南北两侧的滨海平原。各相带又进一步划分出亚相,共有十一种亚相。钻孔揭示,三角洲自上而下的垂直相序与自陆向海沉积相依次出现的顺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从李白诸多有关诗作在内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可以证明 :李白诗中的“鲁门”、“东鲁门”和寓家附近之“石门” ,同指故鲁国北界防门阳关 ;李白诗中的“鲁东门” ,系指位于山东费县旧县城东面的故鲁国东界之防门 ;李白山东寓家之地非为同处鲁西南平原的旧说任城或新说兖州城 ,而是为座落于徂徕山西南隅、牟汶河东岸、古鲁道之上的故鲁国北界防门———鲁门 (一名阳关 )东侧 (在今南阳关村附近 )。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而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均集中于平原河网城郊的拆迁地,这也为大型公园绿化施工带来特殊困难。以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森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为例,重点分析平原河网地区都市城郊大型公园绿化施工面临的困难,针对立地困难、反季节施工、大规格苗木移栽等提出工程施工技术,以期为上海郊野地区大型公园绿地的建设实施提供优良工程做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对非贸易的潜力与重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以及联合国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贸易互补性的存在,长江三角洲对非贸易仍存在一定潜力,进出口贸易的重点领域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短缺物资和传统优势项目上;对工程项目承包和投资项目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潜在风险和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centennial changes of the drought/flood spatial pattern over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101 AD to 1900 A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ld/warm climatic variation in the same time span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2nd ~ 11th centuri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rought/floo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was characterized by thc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Namely, it was dry in the west (northwest) while it was wet in the east (southeast). (ii) From the 12th to 15th centuries, the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coexisted with the south-north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former was still the dominant pattern. (iii) However, the dominant spatial pattern changed to the south- north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16th ~ 19th centuries, namely, it was dry in the north and wet in the south. As for the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It shifted westward in warn times, and once reached Datong-Taiyuan-Xi' an-Hanzhong; whereas in cold times, it retreated southeastward and reached Ji' nan-Heze-Nanyang. Furthermore, the transmeridian (W-E)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was replaced by the meridian (N-S)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during the two coldest periods. Moreover, in cold times, it was dry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 was we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in warm times, however, it was wet in northern China, and was dry in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13.
中线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黄潍海平原广泛缺水的问题,需北调的水量很大,汉江水量有限,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从长江的三峡水库调水,由于三峡水库海拔低,而现在设计的汉水北调运河海拔高,所以汉水北调运河不能延伸到三峡水库,只有再开凿一条海拔较低的从三峡水库取水的江水北调运河,向北京地区调水,不应从汉江或长江调取,而应就近从黄河调取,可以兼顾引黄入晋,水量不成问题,以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考试中线调水工程,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千陇地区雹暴灾害相当严重,雹暴主要分布于泾河之间的分水冷南侧及喇叭形千河各地中。作者依据系统的气象资料、自然地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了雹暴与地形及下垫面的关系,得出林区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分布区雹暴少的结论。最后提出从预测预报、消雹直到建造林带,改良土壤,从根本上抑制雹暴发生的气候条件等系统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谭兴华  李红举 《河南科学》1996,14(4):423-427
通过对河南省新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试通水以来,渠道边坡坍塌现象的分析和找出子渠道坍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供引黄灌区渠道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对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1)建立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在长三角区域重复建设;(2)建立该区域设施共建的建设经费支持机制,共同支持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该区域设施共用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并受理用户利用设施开展研究的申请;(3)建立长三角用户参与机制,在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行时的开放和共用;建立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开发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原始创新;(4)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禹门口灌区的渠道踏勘选线,总结渠道经过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地区时选线与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全球人造不透水面、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夜间灯光、道路、人口等多源数据,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道路设施3个视角出发构建分区指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地域空间进行划分,并探讨城市边缘区的时空分异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使用多源数据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城市边缘区具有可行性,空间分区的3个指标较为合理;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将长三角城市群分为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3类;2012-2018年间城市边缘区占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的比例由7.82%增长至11.27%,年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为7.35%,城市边缘区面积扩展呈现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位于江苏省大部及浙江省北部,冷点区则分布于安徽省大部和浙江省南部.  相似文献   

19.
重力输水管渠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重力输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有时采用无压管渠与压力管道相结合的方式输水。针对这种输水系统的特点,本文以整个重力输水管渠系统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无压管渠长度和压力管道中备选管道长度作为优化变量,建立了重力输水管渠系统优化设计的线性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20.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着重要意义,为流域污染控制规划及制定流域系统工程方案提供依据。以六安市淠河总干渠的水质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淠河总干渠水质良好,全河段的水质总体上未受到污染,各段均满足水功能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