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距今约5.2~4.0 ka的全新世大暖期良渚文化在史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对于良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背景仍然存在争议.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演变的角度探讨了良渚文化的发展与消亡.提出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不同区域文化对相同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温暖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多水的环境并不都利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东部季风区太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良渚先民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江苏苏州昆山的绰墩遗址,良渚期、马桥文化层中的孢粉组合揭示了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是亚热带森林和广泛发育的湖塘沼泽.良渚期的先民对森林有所破坏和利用,太湖平原约5700cal yr B.P.以来,森林中阔叶树种的减少,以及针叶树的增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不明显,良渚文化的消亡,若是自然环境灾害引起,则与4300~3100cal yr B.P.太湖地区的溯源堆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以太湖、宁绍平原为中心,包括苏南、上海及浙北地区,在20世纪相继发现了举世瞩目的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跨湖桥类型、河姆渡类型、马家浜类型及良渚类型文化遗存,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因古文献对南方的传说人物(氏族首领)缺栽,故多称“古越族”是这些类型定化的主人。文章提出跨湖桥类型为盘古氏后裔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为古华胥族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晚期与马家浜类型早中期为炎帝神农氏族与古越族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至良渚类型为防风氏古国文化(含古越族与华夏族小古国),井提出良渚文化的消失或转移除自然灾害的原因外,禹杀防风氏国君,迁其国于浙江南部山区,以及华夏诸小国的北返或南迁,也是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09,(9):5-5
《科学》 中国的起源 这一雕刻精美的玉琮来自于中国东南部的良渚,良渚文化是一个公元前3400年至前2250年的古代文明,在良渚和其他地区发现了远离中华文明传统中心地带却蓬勃发展、令人惊叹的古文明。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因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而闻名世界,但玉料的来源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是探讨良渚文化是否为本土文明的关键线索之一。除了被赋予的社会属性以外,玉首先是特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矿产资源,这决定了地球科学是古玉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以地球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结合良渚玉器的矿物特征、岩石结构、化学成分等剖析了其携带的地质信息,探讨了良渚玉料和小梅岭软玉的亲缘性,支持了良渚文化的本土起源。  相似文献   

6.
论长江三角洲的北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北界是通扬运河.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等分析,提出以苏北灌溉总渠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界的观点,这样里下河平原和太湖平原同属于长江三角洲,扩大了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浙江良渚文化建筑对水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在其大约1.2 ka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其颇具特色的建筑形态.通过对浙江地区良渚时期自然环境中水环境的分析,考察该文化期建筑形态特征对水环境的响应情况,发现浙江地区良渚时期水环境总体上很不稳定,良渚人在对水环境的响应上表现为部分村落再次下移到低处,濒水而居.但是由于这时期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能和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相提并论,人们对水源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各种颇具代表性的建筑形态,如临水和高床类住居、台基类建筑、高台墓地、水井建筑等的出现较好地响应了这一时期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上海马桥地区6000年来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上海马桥遗址剖面样品的粒度、磁化率、氧化物的分析及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古文化遗址沉积学与考古学资料的对比,发现在良渚文化形成之前以及良渚文化末期和唐宋期之前均存在不含文化器物的自然层。其中良渚文化形成之前的自然层主要是由浅海相→潮间带→潮上带→滨海沼泽环境所致;良渚文化末期的自然层是由这一时期(3800~4000aBP)的陆地洪水所致,属于文化断层性质;唐宋期之前的自然层亦是由多次频发的洪涝灾害所形成的文化断层。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襄樊—随州区域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晋宁运动(距今8.5亿年)至加里东运动(距今4.4亿年)完成了区域从海洋向陆地的演变.至燕山运动(距今1.95亿年)区内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武当山、桐柏山、荆山、大洪山等山脉,并在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山间盆地,基本奠定了该区宏观的地貌轮廓.喜马拉雅运动期间,盆地中心下沉,边缘上升,汉水及大量的岗地平原均形成于该时期.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也起着较大的影响,如古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人类活动都改变着地貌形态.至今襄樊—随州区域已经构成了山地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大势,并可划分为“东部低山丘陵、中部岗地平原和西部山地”三大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11.
对莎士比亚的早期戏剧《驯悍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人文主义视阈看,这是一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新的生活原则获胜的喜剧;从女性主义视阈看,这是一出表现女性主体性丧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How could we have a effective teaching?We,as teachers,always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and always hope to have better experiences to supple- ment us.The art of teaching li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ying of the students.During this course, a teacher's quality will be re- 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rt of teaching which we have to think over and discuss.Of course,the factors of students will be undoubtedly tak- en into consideration because of their significance.HereⅠwould like to sunmaarize the following points to improve our teach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用英文写成并出版的人类学著作《金翼》,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金翼》通过对福建湖口镇的黄东林、张芬洲两家在辛亥革命后三十多年兴衰的描写,横向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业、商业、宗族、礼仪、婚姻、法律、教育、信仰的历史画卷,其写作方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详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鹏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8-131
从权力的角度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姐妹>进行诠释,可以分析出是性霸权的压迫,宗教的禁锢,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使<姐妹>中的弗林神父最终走向崩溃的深渊,为权力凝视下的身体的命运作了一个极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5.
《晋书.刑法志》是“二十五史”《刑法志》中文字最好、学术价值较高的一篇法学专论,它记载自春秋战国至晋朝的法律编纂体例变迁,历代关于“肉刑”废复的讨论,当时两大法学家刘颂和张斐的两种不同司法主张,以及法律儒家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还乡》是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代表性悲剧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尤苔莎这一极富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下,她的个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发生了错误的变化。本文运用拉康的主体理论对尤苔莎的自我身份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人类的特点与体育关系的讨论,初步回答了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休闲服饰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从消费市场这一角度提出了休闲服饰大众化、便装化、时装化的趋向。这些独特的见解,给企业在决策生产、设计创新以及人们购买请诸方面提出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沉沦》主人公是郁达夫笔下的第一个“零余者”形象,他善良,热诚而又过于敏感,孤傲清高,如何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与之相伴的大量的性苦闷描写,成为阅读,欣赏这篇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郁达夫着力向人物内心深入开掘,使全篇充溢着感伤情调和忧郁美。《沉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突破了一已的情感宣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真诚美好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通过指针可以设计出更加高效、灵活、简洁的C程序.作者主要从指针的自加减运算、指针作为函数参数、指针与动态多维数组和指针数组四方面,分析了指针应用对C程序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