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信息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支架座,支架座安装在显示器的底部,显示器包括显示器壳体和线路板,显示器壳体背面设有电源插口,显示器壳体的正面开口,其为开口处,开口处安装了显示屏,显示器壳体正面设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显示器壳体两侧均设有USB接口,线路板安装在显示器壳体内,线路板设有主控芯片,无线接收模块,显示控制电路,显示驱动电路,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该实用新型的电子信息的显示装置,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提高了电子信息的显示清晰度,提高了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座舱显示与控制系统是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电子系统的高速发展,对座舱显示系统的综合化、模块化和人机交互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人机交互通过多功能显示器上的画面显示和多功能窗口格式调用以及飞行员的控制器输入来实现。对显示画面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综合模块化航电显示控制和综合显示单元显示控制对多功能显示器的画面的窗口分配,以及飞行员通过多功能控制器对主菜单和快捷菜单的选择,实现不同画面的切换和显示;并对显示内容的手动画面重构和显示器失效时自动画面重构提供相应的显示画面重构方法,以保证重要的显示画面和飞行员需要调用的显示画面始终可以在显示器上正常显示。  相似文献   

3.
蒋峰  朱向冰 《江西科学》2007,25(1):57-61
为了满足高品质立体视觉的要求,更真实地再现客观物体,有必要对自由立体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进行改进。通过调整立体显示系统的几何光学参数,改进拍摄系统与显示系统的光学元件,选择恰当的观看位置,能够较好改善立体显示器显示效果。分析了立体图片对与立体显示器匹配的几何光学参数,提出了一种通过粘贴增效片改进液晶立体显示器偏振片的光学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观察者的最佳观看位置,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对立体显示器3D显示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观看立体显示器的临场感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4.
柔性显示器又称为可卷曲显示器,是用柔性材料如超薄玻璃、塑料或者金属箔片制成可视柔性面板而构成的可弯曲变形的显示装置。近年来,柔性显示器以其薄、轻、柔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柔性显示技术已成为显示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从产品和专利两个方面介绍了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几种最新的应用与突破性设计,并结合本中心目前的研究工作介绍了柔性显示器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进程,最后对柔性显示技术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视节目的开播,使得选用什么样的终端显示器(屏)欣赏数字电视节目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话题。显示器(屏)是用来显示静示图形符号和活动图像的器件、组件和设备的总称,显示器(屏)显示图像质量的优劣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各种不同的显示器(屏)要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都会不断地提高显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子报 《今日科技》2003,(12):42-42
在当今显示器领域,CRT显示器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了,显示质量越来越好,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但CRT显示器固有的物理结构限制了它向更广阔的显示领域发展,例如,由于CRT显示器显像管长度要与屏幕对角线长度相当,当把显示器做得很大时,必然会加大显示器的厚度,在需要较大或较小显示面积的地方,CRT显示器就有些无能为力了。另外,CRT显示器的电磁辐射也是它的弱点之一。为了克服CRT  相似文献   

7.
赵俊楠 《科技信息》2011,(36):I0204-I0204
从广义上讲,街头随处可见的大屏幕,电视机的荧光屏、手机、快译通等的显示屏都算是显示器的范畴。从有显示器开始,从最初的球面CRT,到后来的纯平显示,到现在的液晶显示,显示器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每种显示器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劣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CRT显示器的不足,采用平板显示器作为微机的显示终端,研制了支持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字符/图形卡,实现了混合显示模式。最后,用8088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制了管理软件和显示软件,在电致发光显示器上实现了字符和图形的混合显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后置式视差光栅的3D显示器,用于实现最佳观看距离位置的调节。这种显示器包含了一个后置式视差光栅和一个2D显示面板。后置视差光栅用于在不同方向上显示2D显示面板上的合成图像,并实现3D显示。后置式视差光栅的透光条由多个像素构成,通过调节发光像素的个数可以改变透光条的宽度与节距,从而改变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详细叙述了这种显示器的设计原理和相关参数的计算;并完成了显示原型的制作。实验表明,透光条的宽度和节距可以调节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  相似文献   

10.
显示器色彩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同一色彩在不同显示器之间呈现出的差异,根据显示器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化应用流程,通过实验测量对显示器及显示器色彩管理文件进行了校正和规范,并对显示器特性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应用色彩管理在数字化流程中会使显示器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有机发光材料、器件结构与制备、工作原理、发光机理以及器件的稳定性等方面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干滚动光栅测量和单片机控制的机床数显装置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相关的软、硬件框图,它适合于车床等机床的直线位移测量与显示。  相似文献   

13.
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icro-LED)器件具有高亮度、高耐热性、长寿命、低功耗以及极短的响应时间等优点,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基石,可满足手机、可穿戴手表、AR/VR、微型投影仪、超高亮度显示器等先进设备应用的个性化需求。Micro-LED显示芯片与目前用于高亮度照明的无机半导体芯片具有相似的特性。当管芯直径减小到微米级时,会出现尺寸效应与Droop效应,量子效率急剧下降,器件整体性能受限。介绍了发光二极管的量子效率及影响GaN基Micro-LED量子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内量子效率和光提取效率的措施,同时对Micro-LED的未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发展,以有机材料为基础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和它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OLED平板信息显示器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之后,主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特点、彩色柔性的实现方法以及当前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OLED平板显示器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其显著的优点成为发光照明、平板显示器、全彩色电致发光LED的“希望之星”,导致了发光照明和显示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文章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和应用,详细讨论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聚乙烯咔唑(PVK)和发绿光的9’9-二辛基芴(DOF)与硒芬(SeH)的共聚物(PFSeH)形成聚合物双层器件结构(ITO/PEDOT/PVK/PFSeH/Ba/A l)实现白光发射.通过优化PVK和PFSeH各层的厚度,得到了光谱稳定的白光发射.在电压为13V时该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为0.51 cd/A,相应的亮度为750 cd/m2和色坐标C IE1931为(0.32,0.32).在10~18 V的电压范围内双层器件的白光发射光谱稳定不变.双层器件发白光的原因是由于PVK层的蓝光发射和PFSeH层的绿光发射及PFSeH与PVK双层界面间形成基激复合物的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结构与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和OLED器件的结构,分析了载流子在有机物中传输,OLED发光过程,以及各有机薄膜层的作用,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最后概述了OLED器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英志  韩太林  李洋  王冲 《科技信息》2012,(29):145-146
设计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的驱动控制电路,实现320×240×RGB像素点全彩色视频图像显示。本文采用AL320C视频解码与显示控制芯片,在获得视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控制信号,简化了OLED显示屏的驱动控制难度。本设计电路简单、成本低,实验表明显示效果良好,为各种便携式系统显示前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DCM掺杂层靠近阴极的双发光层有机发光器件ITO/CuPc/NPB/Alq3(发射绿光)/Alq3:DCM(发射红光)/LiF/Al,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了该器件和无DCM掺杂的单发光层参考器件的磁电致发光(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和磁电导(Magneto-Conductance,MC).在注入相同电流密度下,发现双发光层器件MEL的高场(B50mT)效应随温度降低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非单调变化,这与单发光层参考器件的单调递增变化明显不同.同时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发现双发光层器件的533nm和600nm两个特征峰的强度随温度变化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表明激子复合区域随温度变化发生了移动.通过分析工作温度对器件各发光层中的三重态激子对间相互作用及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对双发光层器件中MEL的高场效应随温度的非单调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在单发光层器件中得到的有机磁效应高场变化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