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聚乙炔是70年代以来得到多学科深入研究的有机导电高分子。本文综述了在聚乙炔合成、结构和性能方面近年研究的进展,重点在聚合催化体系及其对聚乙炔结构、性能的影响,聚乙炔掺杂、反掺杂及其机理,聚乙炔导电性和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3.
用稀土催化剂合成聚乙炔薄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镛 《科学通报》1984,29(3):153-153
虽然早在1958年Natta等就报道了用TiCl_4-AlR_3催化体系可使乙炔聚合,但所得聚合物为不溶不熔粉末,不能加工成型,未能引起广泛的兴趣。七十年代初,白川用高浓度的Ti(OBu)_4-AlEt_3催化体系,首次得到了均匀的聚乙快膜。随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与白川合作,对聚乙炔膜进行p~-,n~-型掺杂,使其电导率增加约12个数量级,成为目前室温电导率最高的有机高分子导体。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成为当前有机导体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人们对聚乙炔的结构、电导及掺杂机理等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4.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萄与低带隙单体噻吩(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EDT),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峰值波长在490-560nm之间)以及饱和红光(峰值波长在628-718nm)的聚合物,所得到的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EL)外量子效率为0.45%,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4%,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这表明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用少量低带隙单体掺杂至大带隙单体所得到的共聚物是一种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直是与新材料的出现紧密相关的。近30年来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至今不论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都是作为绝缘体而应用的。虽然在上世纪末人们就已知道将金属粉末或碳黑混入天然高分子材料中可赋与其一定的电导性,近年来这种复合型导电材料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但这并不是高分子本身的特性。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发现TCNQ(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的一系列电荷转移复合物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6.
7.
曹镛 《科学通报》1981,26(3):148-148
TTF-TCNQ电荷转移复合物是一种准一维有机金属导体,其室温电导达10~2—10~3欧姆~(-1)·厘米~(-1),在58—300K之间具有金属电导的温度依赖性。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这类有机金属导体被发现,他们的独特的物理性质正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用聚合物共混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 将聚合物poly[2-(2-ethylhexyloxy)-5-methoxy-1,4-phenylenevinylene] (MEH-PPV)混入poly[9,9-dioctylfluorene-co-4,7-di-2-thienyl-2,1,3-benzothiadiazole](PFO-DBT15)中, 配制共混溶液旋涂制成单层发光器件, 得到了稳定饱和红光发射器件(色坐标0.67, 0.33), 发光来源PFO-DBT15聚合物. 通过设计单载流子注入器件, 研究了器件稳定性得到改善的机理, 发现MEH-PPV除具有向PFO-DBT15分子进行能量转移外, MEH-PPV还改善了器件的空穴注入及传输性.  相似文献   
10.
放电处理高分子薄膜场致发射阴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聚苯胺(PANI—CSA)、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聚乙烯咔唑(PVK)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4种高分子薄膜经放电处理后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首先将这些材料配制成溶液分别在ITO玻璃衬底上旋涂成膜,放入真空测试箱中,通过放电处理这些薄膜的表面;再将处理好的薄膜作为阴极发射体.文中比较了这些薄膜的场致发射阈值电压、电流一电压特性曲线以及相应的福勒一诺德海姆(F-N)曲线,测试了这4种高分子薄膜的电导率,比较电导率对放电处理结果的影响.实验证明,电场作用下高分子薄膜的电子发射能力和电导率有关,具较高电导率的高分子薄膜经表面放电处理后其发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