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ISO质量管理这一科学理念,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基本思路出发,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对学校体育教学考核的实际加以研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彭立中  王卫荣 《科技信息》2010,(2):298-298,301
根据现代学校体育现状,发现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软式化"思想。运用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对"软式化"的含义、"软式化"勃兴的动因以及"软实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构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软式化"理念,即提倡同种运动项目的多元化社会存在形态,满足不同受众需要,形成和谐、快乐、健康、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构建体育教学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广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2):108-110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要以激励措施为主、约束措施为辅。建立学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承认差异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要,内容上突出成长差异性原则。营造舒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阳国诚  梁日尉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5):101-103,1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进行回顾,分析其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由传统直线型向多元化创新型转变;管理机构由"直线型"向"协会制、社会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缺失,亟待根据省情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教练员队伍从"一技之长"向"专业化、科学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学训模式从相互矛盾向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竞赛体制从"以训促练"转向"以赛代练";经费由单纯学校拨款向多渠道筹集训练经费转变;逐步实现竞技体育科技服务"从无到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征宇 《科技信息》2010,(28):293-293
高校体育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通过体育管理行政部门建立学校体育目标管理体系,使体育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具体化、指标化,有效的完成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生态化教育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锋 《科技信息》2010,(26):255-255
本文从生态化课程体系谈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从一种更实际、更现实、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把价值教育和信任教育等"微型课程"的内容和文化中的游戏精神因素融入到学校体育的教育中去,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力图使体育教学"生命化",力求学校体育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亮 《科技信息》2010,(35):I0418-I0418,I0434
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如何建立创新教育体系,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逻辑分析,对当前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和拓宽体育体系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孙华飞 《科技信息》2012,(2):298-29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运动现状及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研究。找出当前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素质教育"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推进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何沛恩 《科技信息》2011,(12):I0239-I0241
本文是以广西休闲体育发展为基础,从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的未来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基点,休闲体育人才应努力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韩爱芳  魏强 《科技信息》2009,(34):253-253,255
前言"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高标准的复合型体育教师是对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的目标、任务等方面做了较大修改,强调体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估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这个杠杆作用来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改革。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从"微运动"理念与中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似度的角度论证了"微运动"植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对"微运动"登陆学校体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认为"微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提高体育课堂的满意度,能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对"阳光体育运动"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从而建构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文化理论框架,以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人、兴家、立国是一代代国人的追求,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依据国际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揭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资深"难题——基层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并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基层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和中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研究依据,提出构建我国未来"新型"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调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因地制宜,设置相应体育教师"充电"制度;以学生为原点,带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重塑;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认识,加大政策执行能力。本研究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层人才,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杨春林  李伟  贺梅霞 《科技信息》2011,(19):139-140
本文从分析当前大中专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用"大体育观"指导大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教学中,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大体育"的方法体系。确立大体育观的人文理念统领体育的发展方向,使其作用于大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才能使体育教改走向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所出现的育人功能的偏缺,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学校体育性质的偏狭认识造成了学校体育目标的错位,即把关注点放在了"体育运动"上而不是"体育教育"上,这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用达标取代了教育性.经过论证,从达标到教育,是学校体育回归本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本原理"是体育管理的四大基本管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人本原理"的内涵、原则等进行阐述,并对"人本原理"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梁永康 《广东科技》2012,21(5):29-30
针对当前广东竞技体育运动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理念的两方面创新。①逐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适度引入市场,多方筹措资金,实现各竞技体育运动队伍资金投入的相对均衡。②不断拓展和丰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切实做到以教练员、运动员为本。建立和完善符合建设高素质教练员要求的教练员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及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各种潜能,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广东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提高总体效益。“专项系统化”就是以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为目标,以专项为前题,建立一个由专项教研室、专项班、专项俱乐部、专项运动队及相适应的专项体育目标管理组成的专项系统。用专项来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加强,分工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它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