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规格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探讨在制作石蜡包埋组织芯片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方法:利用组织点样仪构建组织微阵列蜡块,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制片,分别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检测组织芯片的制作质量。结果:组织微阵列蜡块中的供体蜡块组织排列整齐,组织芯与受体蜡块融合致密,组织芯片切片基本完整,厚薄均匀。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组织形态可利用率在64.04%~93.75%。结论:良好的供体蜡块与受体蜡块、准确的组织定位、合适的排列方式和熟练的组织芯片制备技术是构建高质量组织芯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细胞蜡块制作技术在胸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性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制作石蜡切片,经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积液恶性细胞检出率及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此次研究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经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91例(71%),转移性肿瘤35例(27%),原发性肿瘤3例(2%).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避免了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的局限性,通过细胞蜡块制作技术的实施,使细胞蜡块成为细胞学检查通向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联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漂浮育苗、沼液营养块育苗、营养块育苗、浅水育苗等4种育苗方式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漂浮育苗、沼液营养块育苗、营养块育苗、浅水育苗的辣椒苗素质优于CK。(2)生育期分别比CK多10d、9d、7d、5d;(3)单果干重分别比CK增加0.21g、0.16g、0.08g、0.06g。(4)干重667m2分别为285.3kg、263.1kg、258.5kg、245.5k,比CK分别增加53.7kg、31.5埏、26.9kg、13.9kg,比CK分别增产23.19%、13.6%、11.15%、6%;漂浮育苗比沼液营养块育苗、营养块育苗、浅水育苗的干重667m2分别增加22.2kg、26.8kg、39.8kg,分别增产7.78%、9.93%、13.95%;沼液营养块育苗比营养块育苗、浅水育苗的干重667m2分别增加4.6kg、17.6kg,分别增产1.75%、6.69%;营养块育苗比浅水育苗的干重667m2增加13k,增产5.3%;(5)纯收入分别比CK多收入538.1元、409.5元、349.7元、20.7元,分别增加30.56%、23.26%、19.86%、1.18%;沼液营养块育苗、营养块育苗、漂浮育苗每投资1元,分别比CK多收入0.33元、0.28元、0.22元。  相似文献   

4.
110kV电压互感器瓷套交流冰闪特性及防冰闪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程度,开展了110kV电压互感器瓷套交流覆冰闪络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冰程度的增加,110kV电压互感器瓷套交流覆冰闪络电压将降低,其覆冰闪络电压与覆冰质量和覆冰厚度分别满足负指数和负幂函数关系,且特征指数范围分别为0.085~0.100和0.40~0.55;110kV电压互感器瓷套冰闪电压与覆冰前污秽有关,其覆冰闪络电压与污秽满足负幂函数关系,且特征指数范围为0.21~0.26;当覆冰厚度达25mm且盐密为0.08mg/cm2及以上时,运行中的110kV互感器瓷套将发生覆冰闪络;防止110kV互感器瓷套交流冰闪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增加结构高度和加装增爬裙,研究结果可为覆冰地区变电站外绝缘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生物活性肽-daintain/AI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分析了乳腺癌组织蜡块切片中daintain/AIF-1的表达.93%的乳腺癌中都有该活性肽的分布,癌旁良性组织中则没有阳性染色或染色很浅.Daintain/AIF-1在乳腺病变级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很大:增生组织免疫后着黄色,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着橙黄色,癌组织则染成了棕褐色.进一步用RT-PCR检测发现,乳腺癌新鲜组织中能扩增出daintain/AIF-1的mRNA,而癌旁良性乳腺组织中的daintain/AIF-1 mRNA极微量,几乎看不到扩增的核酸条带.这些研究表明,daintain/AIF-1在乳腺癌中过量表达,可能在乳腺肿瘤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提示daintain/AIF-1可作为乳腺癌病变早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探讨平滑肌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选取1970~2002年原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的病历54例,经4位病理医师按标准复查原病理切片,结果一致者30例,有争议者24例.54例分别作免疫组织化学CD117、MSA、Vimentin、a1-AT、S-100蛋白、NF、Desmin、Myoglobin、C-keratin染色.结果54例中维持原诊断仍然是30例,修改诊断24例(44.44%),分别为:恶性间质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单相纤维性滑膜肉瘤4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2例.表明坚实的病理学基础,细致地观察是临床病理正确诊断的关键;合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技术,对平肌肉瘤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防蜡剂的研制及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原油析蜡的问题,深入研究了防蜡剂分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在实验室通过自由基共聚合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防蜡剂SMANE,对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通过测定其在模拟油中的防蜡效果,考查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单元化学计量数之比、酯化程度、酯链长度、混合酯链等结构因素对防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马来酸酯与丙烯腈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5:1,酯化比例为1:11.5-1:2的十六醇或十八醇的单一酯化物和复配酯化物对模拟油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且分子内复配比分子间复配效果更好;同时也表明只有深入研究防蜡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针对具体情况研制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组织HLA-I类抗原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LA抗原及相关分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学分型的关系,应用了5种HLA抗原及相关分子单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江苏省83例食管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检测并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果:HLA—B/C、HLA—A、β2m、LMP2、calnexin各分子的下调率分别为12%、25.3%、15.7%、19.3%、20.8%;丢失率分别为29%、33.7%、49.3%、24.1%、41.5%.其中LMP2位点的表达与肿瘤分型相关,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降低,下调率增加.27例病例有淋巴结转移,但统计学分析各分子的表达与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食管癌中有明显的HLA—Ⅰ类分子表达下调或缺失.这种改变不利于T细胞依赖性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冰在熔解过程中需要吸取热能,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冰与水混合的过程中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即冰在熔解及升温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就等于水降温放出的热量,最终冰熔解并达到与水相同的温度.考虑到量热器系统的吸热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换热损失,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可求出冰的熔解热.  相似文献   

10.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自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27例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蜡块标本22例,共49例标本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涎腺多形性腺瘤瘤旁正常组织、涎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42.86%、96.3%和85.19%及90.91%和86.36%。hMSH2及hMLH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均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哈尔滨黏土在低温条件下冻土中未冻水含量特性,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哈尔滨本地黏土、高岭土和蒙脱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变化,并结合微观角度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实验、中观角度的液塑限实验对不同黏土颗粒土质以及哈尔滨黏土粒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因素对于未冻水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将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过程依据节点温度分为3个典型阶段,分别为恒定不变段、剧烈下降段和缓慢降低段。初始含水量主要影响冻结过程第二阶段,初始含水量越高,第二阶段冻结的水量越多。土质不同,其未冻水变化曲线不同。粒度分布主要影响冻结过程的第三阶段,粒径越小,等效微小孔隙越多,第三阶段未冻水含量变化相对更剧烈。可见哈尔滨黏土的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特性除了与初始含水量和温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受到土体的土质、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黏质粉土冻胀过程中水分重分布和密度变化规律,通过4个不同顶板温度条件下黏质粉土的单向冻结试验,采用切层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试样冻结前后的分层含水率数据和分层密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冻胀是由水分迁移和初始土样中的水分重分布后在已冻区和冻结缘区域发生相变后体积膨胀所控制的;试样冻胀后已冻区密度减小,未冻区密度增大,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整体试样的宏观冻胀包含了已冻区的冻胀作用和未冻区的固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双林  郭颖  单炜  钱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2):4818-4825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初始含水率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初始含水率对黏土冻结时的过冷温度影响较小;完全融化温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略有上升;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相同土质的未冻水含量在同一温度点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胚胎冷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根据它的发展分别介绍了慢冻慢解法、常规快速解冻法、玻璃化冷冻、1步细管法冷冻、1步冷冻和半胚冷冻,并且就胚胎冷冻保护剂、冷冻方法、解冷方法、冷冻保护剂的脱除及胚胎发育时期等对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于预测球形低温冷刀周围被损伤组织增长速率的一阶摄动解.模型中包括有血流和代谢热的影响,且允许生物组织的初始温度高于其相变温度.在求解过程中,冻结相和未冻结相的热容影响均被考虑.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一阶摄动解比Cooper解更接近实验值和数值解.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红烧肉冻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衰减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冻藏期的样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冻藏180 d的红烧肉酯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的种类有所增加,醇类、碳氢类、酸类、杂环类和含硫化合物种类数没有变化,醛类化合物种类数减少.而相对含量的变化则各不相同,经过180 d的冻结贮藏,酯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酮类、含硫类和碳氢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不大.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未冻藏的与冻藏30~120 d及冻藏150~180 d的红烧肉风味物质主成分分别处在不同位置.综合评定显示,加工后未冻结贮藏产品综合得分最高,在120 d的冻藏时间内,产品风味仍然得到很好的保持,至180 d风味有所衰减,但其衰减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皮肤毛母细胞瘤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毛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皮肤毛母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呈小叶状或团块状分布,瘤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CK17(+)、WE3(+)、P63(+),而AR(-)、CK10(-).结论:皮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良性肿瘤,需与基底细胞癌、孤立型毛发上皮瘤做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8.
将胰酶消化与反复冻融相结合,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血管的通用脱细胞方法,如隐静脉、颈动脉和主动脉。隐静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经胰酶消化和反复冻融脱细胞处理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弹性纤维染色来定性评价脱细胞效果和细胞外基质的保存效果,采用Image-Pro-Plus 5.1图像处理软件作进一步定量评价;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胞外基质的完整性。结果显示,组织染色及定量分析表明此胰酶消化与反复冻融相结合的方法完全脱除了隐静脉、颈动脉和主动脉得细胞,细胞外介质结构保存良好且完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亦表明细胞外基质保存良好,且基质纤维致密规整。表明胰酶消化与反复冻融相结合的脱细胞方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制备各种不同类型血管支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在22.8~47.5岁间,以阴囊内肿块、部分伴有阴囊隐痛或下坠为主要症状.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在0.5~5cm之间,界清,无包膜.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低柱状,也可呈扁平状,瘤细胞AEI/AE3、Vimentin、EMA(+).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问皮起源,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C Hsu  P Kavathas  L A Herzenberg 《Nature》1984,312(5989):68-69
We have shown previously that transfection of mouse L-cells with DNA from JM, a human T-cell line expressing certain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yields stable transfectants expressing one or another of these antigens. The identities of the antigens were confirm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We now report that our procedure--co-transfection with the chicken thymidine kinase gene (tk) and whole cellular DNA, selection with hypoxanthine-aminopterin-thymidine (HAT), and staining of the cells with fluorochrome-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sorter (FACS) selection--yields transfectants expressing a variety of cell-surface molecules (19 of 21 investigated), most at a frequency of about one per 10(3) Tk+ transformants. Of these, 9 of 12 were transferred and expressed as readily using DNA from cells which did not express the cell-surface antigens as from tissues or cells that did express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