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二甲亚砜凝胶加针灸对运动所致踝关节扭伤的疗效.笔者采用二甲亚砜凝胶加针灸进行综合治疗,并分别以二甲亚砜凝胶和针灸作对照.结果表明:二甲亚砜凝胶加针灸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4% ,二甲亚砜凝胶组为80% ,针灸治疗为66 % ,3 组用药过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二甲亚砜凝胶加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单用二甲亚砜凝胶和针灸.  相似文献   

2.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利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气味、低刺激性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合成反应条件是:温度90~110℃、三苯基膦质量分数为0.70%~0.90%、对羟基苯甲醚质量分数为0.20%~0.40%.把此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加入到高黏度环氧丙烯酸酯中配制成的光固化涂料其性能优于丙烯酸异辛酯作为稀释剂加入到高黏度环氧丙烯酸酯中配制成的光固化涂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不同辣度辣椒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辣椒果实发育至成熟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辣椒进行辣度分级和辣味程度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果实的发育成熟,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印度极辣辣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最高,SHU达93.2万,是所有参试辣椒基因型中最辣的辣椒;海南黄灯笼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次之,分别为6.21mg·g^-1和2.55mg·g^-1,SHU为15.0万,是国内辣椒参试品种中最辣的辣椒,上述2类型归为极辣辣椒.而小米椒、朝天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印度辣椒和黄灯笼椒以外的其他品种,属高辣辣椒.2个甜椒品种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基本检测不到,属不辣辣椒.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浓郁的洋葱和大蒜香味的香料二丙基二硫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正面基溴和二硫化二钠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二丙基二硫.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考察了投料的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产率达82.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齐聚异成二烯双锂为引发剂.以环已烷为溶剂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齐聚异成二烯双锂的引发活性低于正丁基锂;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次方关系.引发剂浓度仍服从与单锂体系类似的非近似动力学方程:由该式分别求出k,=5.86×1012‘exp(),kap=7.11×103exp(),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用链端二缔合态和游离态来代替过去的二缔合体和单量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手性二噁唑啉和二噁唑啉吡啶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手性氮基醇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氯代和环合反应.合成了两类手性二噁唑啉配体:三齿型的二噁唑啉吡啶(1)和二齿型的二噁唑啉(2).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分析鉴定了相关合成中间体.观察到二噁唑啉在硅胶中的分解开环.  相似文献   

7.
3,4-二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一锅式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芦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以L-脯氨酸/磷酸钾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经水解、酸化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一锅式合成了3,4-二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实验得到较佳反应条件:n(丙二酸二乙酯):n(黎芦醛)=2.0:1.0,n(L-脯氨酸):n(黎芦醛)=0.35:1.00,n(L-脯氨酸):n(磷酸钾)=6:1,反应时间7h。在较佳条件下,3,4-二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收率达到77.4%,质量分数达97.0%。  相似文献   

8.
对醛基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酶是一种同时具有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酶.对醛基苯甲酸(ABA)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BA只对蘑菇酪氨酸酶的二酚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对单酚酶没抑制作用.ABA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显示浓度关系,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0.98mmol/L.ABA对二酚酶的效应为可逆的非竞争性的抑制.抑制常数K1为0.94mmol/L.本得到的结果与苯甲酸和苯甲醛的效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杀菌剂二氰蒽醌在施用后的环境风险,本文以贵州典型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为研究对象,试验模拟3种土壤在好气和积水厌气条件下对二氰蒽醌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二氰蒽醌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气条件下,二氰蒽醌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83cl,10.31d.8.52d积水厌气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5.48c1.5.39c1.6.70d,均属于易降解级别。二氰蒽醌的环境不稳定性决定其不易造成环境持久性污染,属环境低风险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硝基溴苯与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产物3,5-二硝基-4'-甲基-二苯基醚,再用钯/碳还原得到3,5-二氨基-4'-甲基-二苯基醚,两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81.86%和89.16%.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首乌益智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 0.1%磷酸水(82:1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9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测得大黄素在0.019~0.19 μg(R=0.999 9,n=5)、大黄素甲醚在0.021~0.21 μg(R=1.000 0,n=5)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8%、100.0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6%、1.15%。研究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同时测定首乌益智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戊二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碳固载杂多酸催化戊二酸和异辛醇合成戊二酸二异辛酯的反应 ,探讨了原料配比 ,反应时间 ,催化剂用量等参数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适宜工艺条件下 ,酯化率可达96.8 %  相似文献   

13.
以戊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硫酸铁铵为催化剂,来合成戊二酸二丁酯.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为5:1,催化剂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2 h,酯化率可达98.9%.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PPC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在合成过程中加入第三单体环氧环己烷.负载锌类催化PO(环氧丙烷),CHO(环氧环己烷),和CO2三元聚合压力为5.2 MPa,最佳反应温度是80℃,参与反应的单体转化率高达89.97%.实验表明,对PPC催化效率很高的负载戊二酸锌对三元共聚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负载戊二酸锌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苯基缩水甘油醚共聚得到了高分子量的三元共聚物.核磁氢谱、碳谱的结果证明了得到的聚合产物是三元共聚聚碳酸酯.该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35℃,5%失重温度高于250℃,拉伸强度达30 MPa.由于侧链苯基醚的加入,三元共聚物的柔韧性比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二元共聚物更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蒙脱土(MMT)复合材料.TEM分析表明蒙脱土片层是以纳米尺度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热学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纯的PPC相比,含蒙脱土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举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计算再入飞行器可达区域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量纲反值能量为自变量建立了飞行器3自由度运动方程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再入飞行器可达区域的快速算法.引入倾侧角反向策略,使计算的可达区域更精确;改进产生可达区域中间边界的插值方式,使计算结果更加均匀;改进了终端约束处理方法,使弹道更加平滑.以一种乘波体模型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计算的可达区域比现有算法更精确且弹道更平滑.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与聚乙烯醇共混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分别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溶解本征态聚苯胺(PAN)、水溶解聚乙烯醇(PVA),再通过共混浇铸制备PAN-PVA共混膜.用差热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共混相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共混后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并初步探讨了PAN-PVA共混膜的静电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9.
推导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方规划方法研究开发四足步行机器人脚力分配的新算法.这种方法既考虑电机模型,分析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关节驱动约束条件,又结合摩擦等约束分析及转换,建立了机器人多约束方程,利用平方规划提高解的质量,并缩减解的规模.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BaTiO3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硬脂酸、氢氧化钡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用Sol-Gel法合成了纳米级BaTiO3。在空气中以高于600℃的几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凝得到不同粒径的纳米晶,用IR、DTA表征了从前体到凝胶、凝胶到结晶的转变过程。BaTiO3纳米晶样品通过TEM考察其粒度和形貌,用粒度分布测定仪测试其粒径分布并与TEM的结果比较,由XRD表征其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