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水泵轴承的寿命与其承受的载荷关系密切,而载荷大小与回转构件的不平衡量有关,如何在计入不平衡量的条件下精确计算其载荷和寿命是目前面临的难点之一。建立了考虑构件偏心不平衡量的水泵轴承载荷及寿命的计算模型。以WR3258152型汽车水泵轴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扇和带轮的偏心不平衡量对汽车水泵轴承当量动载荷和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风扇和带轮的偏心不平衡量会引起汽车水泵轴承两列滚动体径向载荷较大的波动,轴承的计算寿命也因风扇和带轮偏心不平衡量的变化而按照一定规律减少。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力学模型的高速主轴无试重动平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高速主轴由于不平衡导致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主轴动平衡方法,其仅需在工作转速下采集振动响应数据,且无需停机试重.该方法通过对连续分布的不平衡量进行集中化处理,缩减不平衡响应与不平衡量之间的关系矩阵,可以在高速主轴的任意2个位置上实现双面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等效集中的不平衡量,且所识别的由等效不平衡量引起的振动响应与原始振动响应基本一致.因此,添加配重后可使主轴各位置不平衡振动得到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3.
学生参与市技能竞赛,在加工轴类零件与套类零件时,经常会遇加工偏心轴与偏心孔。车削偏心工件时,工装的更换与调整等准备工作较烦琐,加工精度也受到限制。本文介绍通过使专用偏心套来代替在三爪卡盘加垫片车削偏心工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强,传统不平衡量识别方法应用于采用液压滑动轴承的巨型臂式离心机不平衡量监测时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轴承反力实时识别巨型臂式离心机试验不平衡量的方法.首先,根据臂式离心机的结构特点与其不平衡量的组成,通过受力分析获得径向轴承反力与试验不平衡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对轴承刚度变化对径向轴承反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荷载分担比受轴承刚度非线性影响较小,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径向轴承反力识别试验不平衡量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对识别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受系统非线性特性影响小,在工作转速范围内能够有效识别试验不平衡量.  相似文献   

5.
砂轮不平衡量的在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利用振动信号表示砂轮不平衡量的测量原理,同时,提出一种砂轮不平衡量在线标定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志凯 《天津科技》2010,37(6):28-29
转子零部件的惯性力在运转过程中会对机器会产生不良影响,为尽量消除这些不平衡量,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平衡;为减小零部件中的剩余不平衡量,得到精密的平衡试验装置,提出用二分法完成对动平衡试验装置的校正。  相似文献   

7.
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旋转刀具系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很大变化,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通过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平衡量对旋转刀具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配重措施对旋转刀具系统进行动平衡,可消除不平衡量的激励,明显降低刀具系统旋转时的振幅,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电动机不平衡转子经过测量其不平衡量,并加以校正以消除其不平衡量,这就是转子平衡的工艺过程,也称平衡试验。由于做平衡试验的转子种类繁多,相应的平衡工艺与方法,试验装置和校正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设计产生的误差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EQ6100曲轴结构和动平衡特点,详细讨论了其不平衡量分解原理及算法实现。生产实践表明按此分解方法去重后剩余不平衡量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精准地控制翼板动平衡时平衡补偿质量,从而提高平衡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翼板迎角变化产生不同升力和离心力来实现不平衡力补偿的动平衡方法。对翼板工作时所产生的升力和离心力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翼板迎角与补偿质量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测试翼板迎角变化所产生的不平衡量,得到翼板迎角与所能提供的补偿质量间的数学关系。在8个不同的相位处添加不同试重作为失衡量,根据所得翼板迎角与补偿质量的数学关系,调整相应翼板的迎角进行失衡量补偿,完成转子动平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提出方法设计的动平衡装置可平衡主轴任意位置的不平衡量,平衡能力可达1 617.6g·mm,在实验转速为560r/min时,可将不平衡质量降低94.21%。提出的翼板动平衡方法无需添加或去除质量便可完成动平衡,且提供的平衡量可精确控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砂轮动平衡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该系统以'F240'为核心,通过检测砂轮旋转时不平衡量引起的振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出不平衡量的大小,然后通过红外遥控通信的方式,控制跟随砂轮高速旋转的平衡头内的双永磁直流电机以对不平衡量进行平衡补偿,经过实验表明,该系统显著降低了砂轮不平衡量引起的振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双试重组合的,现场测试刚性转子双面动不平衡量的新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程序。通过模拟和对比实验,还验证了该方法能明显提高转子不平衡量的现场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机床柔性主轴转子低速无试重动平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机床柔性主轴转子动平衡过程中需要在高速下试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柔性主轴转子低速无试重动平衡方法。在构建机床主轴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刚体力学理论,通过对不平衡量与振动响应之间映射关系的提取,实现了工作转速下采集一次振动数据即可完成不平衡量的无试重识别;为了在非真实失衡面对呈现柔性特征的主轴转子失衡振动进行有效抑制,分析了柔性状态下的不平衡主轴模态振动行为,并基于此提出了不平衡量校正位置迁移方法。在高速柔性电主轴动平衡平台上进行了仿真与实验分析,实验在7 200r/min时进行,结果表明:基于一阶临界转速下所采集的振动数据,可得到迁移至两侧配重平面的等效不平衡量,对该不平衡量予以校正之后,一阶临界转速下主轴振动幅值下降了74.7%,且临界转速前后的振动降幅也较为明显,有效抑制了高速振型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旋转机械的应用非常广泛,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机械振动问题也成为制约旋转机械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改善机械的旋转性能,就需要研究动平衡.摩托车在车速70~80 km/h时,问题不明显,当车速达到100 km/h以上的时候,轮子不平衡的弊病马上就会暴露出来.目前摩托车铝合金车轮标准中,仅列出动平衡试验项目,缺少不平衡量的技术数据,允许试验暂缓进行.在客户要求必须保证动平衡量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具体试验来确定一个参数作为代用特性管理动平衡量.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某机平衡用夹具的关键零件安装边的加工工艺分析。此零件技术条件要求严,圆柱度为0.003和全部跳动公差为0.02,属于高精度零件之列。通过改进材料及合理安排加工方法,使车削加工变更方便,最终保证最终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回转体不平衡量的相位.提出了一种回转体不平衡量相位在线测量的新方法,并在磨床上对砂轮不平衡量的相位进行了在线测量。系统具有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对回转体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旋转的微型涡喷发动机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对转子工作状态的影响尤为突出。在考虑陀螺效应的前提下,采用谐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微型涡喷发动机轴承动反力随转速及不平衡量分布方位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转速越大,轴承处动反力越大,不平衡量的大小对轴承动反力影响远大于转速;涡轮和压气机的不平衡量分布方位角为180°时压气机一端轴承动反力最大,而涡轮一端轴承动反力最小。研究结论为减少微型涡喷发动机因不平衡量而产生的振动问题以及防止轴承破坏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双试重组合的,现场测试刚性转子动不平衡量的新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程序。通过模拟和对比实验,,还验证了该方法能明显提高转子不平衡量的现场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9.
薄壁零件的加工由于夹紧力、车削力、车削热、内应力、振动与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件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零件的加工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从工件的装夹、刀具要求、程序的编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解决了薄壁零件的车削加工难题。从而有效提高了零件的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磁轴承支承转子质量不平衡引起的同频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s, MRAS)的转子不平衡量辨识与在线补偿相结合的算法,该算法鲁棒性强且能够有效简化控制器结构。针对转子在两个轴承平面内的等效不平衡量,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不平衡量辨识算法,根据Popov超稳定性理论进行自适应律设计并通过设计相位补偿角保证辨识算法在全转速范围内的稳定性;针对模型误差和复杂工况带来的系统参数变化,根据辨识结果生成补偿电流的初始值,并利用同样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对补偿电流进行在线微调,从而在保证补偿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使两端轴承处的转子振幅在0.2 s内迅速衰减并保持稳定,对振动位移中的转速同频分量抑制效果达到90%以上,且能够自适应转速的变化。所提算法能快速准确地抑制不平衡所引起的转子振动,可满足多种场合下对转子高回转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