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最大"前沿面集"非期望SBM模型系统的评价了1997~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经济—地理距离权重改进的空间计量模型对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及各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节能潜力为25%~50%;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并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聚集分布特点;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在增强,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绝对收敛速度为1.49%;影响因素中,研发投入和开放程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制度变量则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能源拥挤效应是指产出随着能源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的非正常经济现象.为了检验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拥挤效应,提高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根据产出异质性能源拥挤效应可分解为期望能源拥挤和非期望能源拥挤.利用RAM-DEA模型分别建立管理处置和自由处置下期望能源拥挤和非期望能源拥挤模型,对中国制造业28个子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行业非期望能源拥挤效应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到2014年制造业行业存在大约9626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浪费;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效率较低,且行业差异较大;从能源无效的来源来看,传统制造业主要是拥挤无效,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技术无效,而传统化工行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拥挤无效和技术无效兼而有之;近年来期望能源拥挤无论在发生频率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开始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对制造业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在内的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物流外部营运环境条件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结论显示:(1)我国物流业的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0.45%,而传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1.02%,忽视非期望产出使得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过高,物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环保。(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因素后,物流业的技术进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物流产业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我国物流业大多数地区的外部营运环境水平较低,优化外部环境,有助于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规模报酬可变(VRS)假定下,分别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SBM-Undesirable Model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Weighted SBM Model对36个中心城市的公共交通效率进行衡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无效率分解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投入产出要素对无效率的贡献度。研究表明:考虑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公共交通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公共交通平均效率被低估;从业人员、客运量和空气污染物HC分别是对考虑环境因素的公共交通无效率贡献度最大的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和非期望产出要素;各投入产出要素对考虑环境因素的公共交通无效率的贡献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无论是否考虑环境因素,客运量都是对公共交通无效率贡献度最大的期望产出要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DEA-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考虑能源要素,进一步把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增长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考虑能源要素后, 2002-2009年间: 1)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21.48%,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 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平均每年带动产出增长7.48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贡献2.98个百分点,技术效率改善贡献4.5个百分点,要素投入平均每年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 3)要素投入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维持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必须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能源环境的诸多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城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6年30个省会城市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分析非有效城市的节能减排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并进行空间收敛性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整体城市节能减排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181增至2016年的1.217。节能减排有效城市数量在21~26个波动;非有效城市的冗余率集中在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支出、废水、COD、SO2、烟尘排放等方面,产出不足率集中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重复用水等方面,因此改进空间较大。从空间收敛性来看,2006~2016年东部城市呈收敛态势,中部和西部城市逐渐发散,东北城市先发散后收敛。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利用技术可变的面板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估算了1995~2004年我国省级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TFPG).进一步将TFPG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结论显示:(1)样本期内能源的产出弹性显著为正,且从2002年起其产出弹性大于劳动力产出弹性.(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TFPG依次递减.(3)技术进步增长是TFPG主要推动力,其次是规模效率,而技术效率对TFPG起到负的影响,且增长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布的非参数检验问题。首先,借助统计方法筛选评价指标;然后,测度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最后,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检验不同地区效率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较高,但河北和山东则较低;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普遍偏低,但重庆却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投入效率且较为稳定;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高投入与高产出,低投入与低产出的地区,即使技术创新效率相当,它们的效率分布状况也未必一样。  相似文献   

10.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了一种基于投影寻踪及遗传算法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集进行筛选, 利用Ward系统聚类方法划分样本初始等级; 以初始等级和所选指标为基础建立投影寻踪模型; 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并将所构建的模型应用于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 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而宁夏、广西、西藏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分析发现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其基本趋势是: 水资源短缺压力较大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反之亦然.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呈现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少、 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高、人均GDP高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资本,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间投入系数大小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类型.目前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仅仅考虑增加值生产函数,而非总产出生产函数,因此忽视了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乃至评价经济效率中的作用.本文从统计特征,基本模型和实证检验基本范式研究了主题.从统计特征角度,中国的中间投入系数明显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示出了中国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在基本模型上,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得出结论: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与中间投入替代弹性、增加值率、技术水平等参数有关.具体表现在:首先,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间的关联性表现为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其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与中间投入替代弹性大小反向关系,中间投入替代弹性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反之亦然;最后,均衡人均产出水平呈现出随着增加值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形态,换言之,一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优的增加值率.在实证分析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巴西四国的实证检验发现,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中间投入的替代弹性不同,且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替代弹性明显高于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各国的实际增加值率与最优增加值率之间存在着偏差,且发达国家的偏差要小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存在的偏差要远大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造船企业经营效率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造船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造船企业经营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基于国内外19家造船企业2006年的投入和产出经营数据,分别测评出了各家企业的综合效率值,给出了低效率企业的产出不足量和投入冗余量.为使分析可靠,对投入产出指标组合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反映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有效评价造船企业经营效率,并为改进企业经营方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论文依据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各区域的梯度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技术层面,还应体现在自然要素层面,社会因素层面,人力资源层面,生态环境质量层面,制度层面等各个层面.因此,在各区域的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经济效益,能源效益与环境效益也应呈现梯度发展状态,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也必然相应存在区域梯度差异.论文基于相关数据利用CCR模型与BCC模型计算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状态,这一结论与依据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分析得出的观点相符.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着眼于国家层面,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梯度差异在工业经济发展,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领域将可能导致的种种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反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循环经济视角将中国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兼具共享资源和反馈资源的两阶段网络结构。针对两阶段DEA模型和基于Pareto改进的DEA交叉效率模型测度该系统时存在的不足,建立基于Pareto改进的两阶段DEA交叉效率模型,并通过模型对比验证其合理性。随后,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中国29个省级区域在2012-2015年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整体效率发展趋势较好,但有8个区域的整体效率逐年下降;有19个区域的废弃物处理效率远低于生产效率,且有4个区域的两子阶段效率都低;从地区来看,整体和子阶段效率在研究期间几乎都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上述现象,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提高各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三维空间中面板数据的曲面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绝对数量"、"增长速度"、"几何相似性"和"空间绝对距离"等几个方面对曲面相似性指标进行了定义和构建,对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专利产出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进行了探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中国专利产出无论数量、绩效还是增速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虽集中在东部,但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同时,创新总体上仍主要来自于政府推动尤其是研发资金投入,并且研发资源投入总量以及研发人员可支配资金的区域配置极不均衡.此外,财政拨款对于东、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可根据区域研发能力和资源现状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工具,从而挖掘区域创新动力,提升区域专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葛虹  王鹏飞  黄祎 《系统工程》2008,26(2):67-71
证明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最佳生产实践遵循标准的C-D生产函数轨迹,为了得到最佳生产实践,可以利用教据包络分析模型获取每个生产单元的相对指数最大产出值和每个投入的冗余量.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标准生产函数是一些类C-D生产函数的推广.嵌入标准C-D生产函数中的实际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都是可变的,且各生产单元具有不同的技术进步性质.不仅如此,基于标准生产函数上的技术效率也与常规的洲算公式有所不同.最后,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和各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我国2005年的标准生产函教并测算了各地区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度了31个省市2002-2017年农业技术效率水平,结果发现各个省市的农业技术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西部地区农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进一步结合全国及各地区财政支农等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效率的关系呈直线型,中部地区呈倒N型。  相似文献   

19.
在强制碳减排政策下,企业希望通过寻租等手段逃避减排责任的动机强烈,而现行的环境规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寻租空间.构建基于SWARM的碳交易市场仿真模型,模拟不同寻租环境下碳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从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考察碳排放权免费分配方式下,不同寻租环境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寻租行为会通过改变初始配额的分配总量和结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但对市场价格波动没有显著作用.寻租行为对市场运行效率"不降反升"的影响反映出初始配额免费分配法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减少政府对碳交易市场的干预,从免费分配方式向定价出售或拍卖方式过渡,不仅能明确价格信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还能从源头上切断企业寻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