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与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区域分布特征及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以鄂西南分布最为集中,达43种,区域性分布以种数多少排序为: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鄂东北﹥鄂中丘陵﹥江汉平原湖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呈零星或单株分布,以群集分布或以群集分布为主的只有15种,占总数的29.4%;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小区)使湖北省4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但易地保护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对文山州分布的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归类统计其资源植物类型,结果表明:文山州分布有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42科56属58种2亚种4变种;有13类资源植物,其中以园林绿化、观赏资源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材用资源植物,再次为药用资源植物,其它依次为芳香资源植物、具有较高学术科研价值的资源植物、色素资源植物、油脂资源植物、食用资源植物、水土保持资源植物、杀虫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植物、饲料资源植物、橡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4.
张娟  杨芬 《汉中科技》2013,(3):11-11,6
城固县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南北长,东西窄,南北两端近跨一个纬度,复杂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成为南北植物的适生区。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银杏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树、水曲柳等11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另有许多具有重要经济、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丰富的植物资源有着发展产业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普查的过程中,发现1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在陕西省的新分布,这是目前该物种分布报道的最北边界。对发现的新记录种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区域生境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比较了我国特有的喜树属植物包括的两个物种和一个变种的形态学区分方式和各自的分布区域;明确了蓝果树科植物所包括的三个属(喜树属,蓝果树属和珙桐属)的区分方式以及在APG系统中三者系统地位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跨北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地形复杂,各地的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在植被上是我国南北各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因此,植物种类较为复杂,蕴藏有多种多样的有用植物资源,其中许多是属于我国稀有珍贵植物,是应该加以重点保护的。由于工作的需要,1980年寒假期间,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在本省植物野外调查工作中所积累的有关材料,做了一些考证工作,提出了下列珍稀植物种类,提供专家们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宝天曼具有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独特地理条件 ,是南北动植物交错汇集混杂区域 ,这里天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基本保持着世界少有的原始森林状态 ,虽然面积不大 ,但却有种子植物 2 171种 ,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2 9种 ,占全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 88%。区内有野生动物 2 0 0多种 ,其中兽类 48种 ,鸟类 116种 ,两栖动物 11种 ,爬行动物 2 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 31种 ,属国家一类保护 5种 ,属二类保护 2 6种。文章最后提出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8.
河南桐柏山珍稀树种资源分布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法  高红莉  王明庚  郭宇  陈付合 《河南科学》2010,28(10):1257-1260
通过对桐柏山珍稀树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初步查明桐柏山分布各种珍稀树种2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对其濒危状态进行了评估,对其致濒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西香料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约有249种,隶属于42科,124属,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根据其分布现状和特点,可划分为5个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山西香料植物资源的特点作了较客观的评价,提出了香料植物开发利用亟待等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南北植物交汇、种类较丰富,计有种子植物131科,864属和1354种,种子植物以华北,华中区系成分为主,但也有不少的西南成分。构成该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及优势种科有四个:松科(Pinaceae),壳斗科(Pag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和胡桃科(Juglandaceae),多数属,种为典型的温带成分和亚热带地区成分。2、初步统计,该区蕴藏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省级27种和许多其它名贵药材,奇花异草,野生水果等资源。  相似文献   

11.
谢国文 《江西科学》1994,12(1):28-33
初步分析了江西种子植物区系热带性属的地理分布式样及其区系特征,将本省热带性种子植物465属划归为6种地理分布式样和7种间断分布式样。本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占优势,并与世界各个热带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本区系间断分布类型多样,残遗植物类群丰富,稀危种类颇多,这都与地史变迁、大陆漂移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密切相关。本区系由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逐渐过渡,成为许多热带性属的分布北界。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民族植物学文献分析法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贵州省布依族药用植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布依族使用的植物药共539种,其基源植物共有252种,隶属97科、230属.根据吴征镒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贵州布依族药用种子植物有14种分区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药用植物生活习性分析表明,布依族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和藤本占比较大,表明贵州布依族生活环境更偏热带的特点;药用部位分析表明,贵州布依族主要利用植物的根.此外,贵州布依族药用植物还使用了其他民族未使用的一些外来物种,如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  相似文献   

13.
报道贵州杨梅科植物种类、分布及生态调查、资源评价和引种驯化等项研究成果;贵州分布1属3种,即杨梅(Myrican rubra)、毛杨梅(M.esculata)和矮杨梅(M.nana),但资源破坏严重,有32个县约占全省40%的自然植被中数量日趋稀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十分必要。贵州毛杨梅果实浓甜少酸,鲜果核脆,是引种栽培和遗传育种的特优种质资源。毛杨梅在贵州由于大山、沟谷的阻碍隔离,或者人为破坏的原因使其连续续分布分布带中断了,形成“越过生物障碍的连续分布区”,;贵州是矮杨梅分布的最东界,其自然分布于东经1060以西、即突破云贵高原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1个经度,在北纬260以南逐渐稀少。贵州杨梅野生分布103256公倾,果品储量17011858公斤,在园艺、林业、轻式、食品方面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黔中下石炭统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仅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由泻湖相向浅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南侧边缘断层,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晚古生代仍有活动。  相似文献   

15.
江苏宜兴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最南端的宜兴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66科、682属、1435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小科小属占据优势。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占55.84%。种的分布类型多为偏南分布,且宜兴为其分丰北界,其中以长江以南分布最多(40%)。宜兴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说明宜兴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暖温带地渡的性质,也证实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中亚热带北界划经宜溧山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一,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以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二,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第三,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运动会赛场;第四,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第五,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7.
一次典型MCC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19日夜间,贵州北部普降暴雨及大暴雨,分析认为,这是由位于贵州中北部、重庆南部的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造成的.利用常规的micaps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tBB和雷达资料分析了这次MCC的云图和回波特征,结果表明,这次MCC系统造成的降水范围大、雨强强、分布较集中,卫星云图上tBB最小值达-90℃以下,-80℃冷云区面积和MCC的总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80℃冷云区面积越大,MCC总降水量也越大.MCC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一条类似飑线的带状回波和零星的块状回波,带状回波造成的降水强度大,常常造成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易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分析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评价其生境敏感性。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高等植物共6930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13种,受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63种。贵州的生境敏感性的分布主要以高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93579.40km2,比例占53.15%;其次是不敏感区域,面积为39071.14km2,比例占22.19%。贵州省生境敏感性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黔东南,黔南和黔北的生境敏感性较高,而黔中、黔西南和黔东北的生境敏感性较低。生境敏感性与高程相关分析发现,贵州的5个敏感性分类等级区都主要分布在500m~2000m之间,其余高程范围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人对石漠化形成机制和驱动力分析研究的成果,选取岩性、坡度、土地覆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基岩裸露率5个关键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因子进行等级划定与赋值,结合"3S"技术,将量化后的5个关键因子进行叠加计算,得出贵州省石漠化空间上呈现如下规律:石漠化分布面积大,类型多样,代表性强;石漠化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西部重、东部轻,南部重、北部较轻的宏观格局;石漠化程度严重,进一步发生石漠化的威胁极大;从时间上看,贵州省石漠化在2000~2005年间处于恶化阶段,到了2005~2010年间,恶化趋势得以控制并开始转变,进入优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划分背景的不同和自然带界线客观存在的过渡性缘故,使得我国热带北界的划分存在多种意见分歧.以广东省为例,采用可拓工程方法为主,划分区域界线,力求能反映出南亚热带和热带之间的过渡性和本质上的差别,为广东农业生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也可供我国其它区域地理界线的划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