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的爱情婚姻剧成就最高者首推洪异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二剧分别表达了情重于责、为情弃责的爱情理想和责重于情、为责弃情的爱情理想。为情弃责,是对明中叶以来倡情之风的进一步高扬,是对晚明以来情欲泛滥的世风的警示,是对明末清初情理合一创作思想的反拨。为责弃情是《桃花扇》所标举的爱情新特征。为责弃情,与明清之际经世思潮的广为倡导有关,又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朱淑真氏词由于视阈之限,故而境界不大;由于爱情缺失,婚姻不幸,故而感慨凄怆;由于内心苦楚及对爱情执着,故而往往直抒其情,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孤愤幽怨之作。作品将狐仙鬼魅幻化成美女,表达蒲松龄单方面的落魄书生幻想。这是作者在“不解怜才”的现实世界屡受生活颠踬之后渴望展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穷而后幻的自我疗救。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爱情理想和婚姻观何梅琴描写青年男女相悦相思、相恋相求的故事,从来就是文学艺术中最富感染力、最震撼人心的优秀篇章,也是骚人墨客最喜欢吟咏描绘的内容。“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寐思眼。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相似文献   

6.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8.
脂评《红楼梦》曾反复强调一个“情”字,认为作者是“因情提笔”,“因情得文”,“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比情与。”脂评之情是脂砚斋自我审美体验所得。然而,《红楼梦》以情为文,则已成公论,关键在对于此“情”内涵的认识。历来众说大体可归两端:一说此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说此情为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二者大体都是对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曹雪芹是以怎样一种主体的世界精神观念为标准,为“内在尺度”,来表现他的愤世嫉俗之情的呢?我们以为,若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古典哲学的美学精神的角度来考察,或  相似文献   

9.
《张氏妇》是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聊斋志异》的一个代表作。它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蒲松龄的创作思想,即对社会的批判,对反抗精神的赞扬,对女性自强思想的提倡。  相似文献   

10.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涉及科举制度的篇章将近百篇,占总篇数的近五分之一。这些篇章中的主人公大多出身寒门,很多文名出众之人都屡败于科场。在蒲松龄的笔下,科举成败有诸多影响因素,然不管如何都不由自己。蒲松龄将自己的科举遭遇融入笔下,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3.
《铁达尼号》是电影史上创票房价值最高且引起世界轰动的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是有史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从影片《铁达尼号》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男女主人公境遇悬殊给爱情带来的阻力、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影片主题的内蕴等方面可以获得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为我们研究《红楼梦》的庄子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体现出一种尚情的思想倾向,具体表现在生命玄思情、自然山水情和家国人伦情三个方面,它们分别呈现为一种境界美、自然美和伦理美。《世说新语》对情感问题的重视,在理论上,上承陆机《文赋》下启刘勰《文心雕龙》,是情感论美学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虽然这些女子是现实加幻想的产物,但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抒发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为追求理想爱情而与封建礼法在心理和在行动上产生的“情”与“礼”的抗争是以一种胶着状态进行的,互有增长,互有低落,最后,崔莺莺与张珙的理想爱情得以实现,虽是张珙与崔莺莺的共同努力,但还是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玫瑰既象征艾米莉对爱情的渴望,也预示其爱情、婚姻和人生的毁灭;福克纳借玫瑰表达其对艾米莉深切的怜悯之情和沉痛的缅怀之情,从而使这个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文学里一朵永远绽放的玫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