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为主料二次栽培草菇的应用前景,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营养特性和混配基质发酵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草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评估品种间对木质素、纤维素利用及其降解酶的活性差异,并结合生物转化率筛选出适宜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品种.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中添加40%杏鲍菇菌渣、15%~17%的玉米芯有利于调节基质中的碳氮比、孔隙度和持水力,可显著提高草菇的产量.草菇v23品种走菌速度最快,漆酶和可溶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生物转化率达到17.48%,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适宜于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渣为基质栽培草菇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合理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菌渣栽培草菇的产量、质量及效益。方法以纯金针菇菌渣为对照(CK),采用单因素随机组设计考察了添加棉籽壳的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效果。结果添加20%棉籽壳的配方1表现好,菌丝满床时间为8.17 d,现原基时间为10.33d,采收时间为13.17 d,分别比CK组提前7.55%、4.62%、3.66%。菇体商品性状好,单朵重为26.67 g;平均产量为6 055.56 g/m2;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为1.92元/m2,分别比CK提高2.56%、38.41%和18.21%。添加40%棉籽壳的配方2菌丝生长势弱,满床时间、现原基时间、采收时间长,商品性状差,经济效益差。3个配方的矿质元素较全面。结论在金针菇菌渣中添加20%的棉籽壳具有子实体商品性状优良、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矿质元素丰富等特点,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用稻草栽培草菇,菇味美而产量低,平均每百公斤产鲜菇8—14公斤。为了探讨提高用稻草栽培草菇单产的方法,设计了堆法、层次、草量与面积、不同辅料和不同碳氮比以及稻草PH 值的试验。结果在堆法和层次、草量与面积,碳氮比54:1与22: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差异不明显。草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鹅音菌科,学名 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 Fr)Sing 是我国南方传统的食用菌,味鲜美,很受人们欢迎。按照过去的栽培方法,产量低,收入少,从1958年至今在广西没有大面积栽培。近年国内采用棉子壳和废棉栽培,单产有所增加,但风味比不上稻草栽培的。广西稻草资源丰富,用稻草栽培草菇能否提高产量,是广西恢复发展草菇生产的关键。因此,对稻草栽培草菇做了一些条件试验,以探讨提高草菇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草菇,又名兰花菇.是我国栽培较为普遍的菌类品种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菌类品种.草菇是一种黄型的高温品种,在25~27℃温度范围内均可栽培.草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因其具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栽培原料 草菇营腐生生活,属草腐菌.稻草、麦秸、棉籽壳、玉米芯,蔗渣、蚕豆茎、花生藤、油菜杆及壳、废棉等多种农作物秸杆以及牛、马粪均是栽培草菇的优质原料,成本低廉,取材方便,适宜农村千家万户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的栽培料栽培姬松茸的生物学效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重金属含量从经济效益、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考量,以添加50%的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利用职权沼渣栽培蘑菇、草菇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1],但是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仍处于一片空白,经过我们反复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后获得成功,现将其基本技术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7.
玉米芯所含营养物质较为全面,适宜多种食用菌品种生长发育。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推广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可栽培平菇、金针菇、草菇、香菇、黑木耳、白背木耳、紫木耳、鸡腿菇、灵芝、猴头、杨树菇等多种菌类品种。尤其在平菇、金针菇等品种上效益良好。每100公斤玉米芯通过栽培后可产鲜平菇250公斤以上,可产鲜金针菇180公斤以上。以平菇为例,菇体的质  相似文献   

8.
一、向多种配套方向发展。在一个地区,以一种食用菌为主,将多种食用菌进行配套栽培,进行周年生产供应。就目前来看,应大力发展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草菇,稳定银耳、蘑菇的栽培规模。  相似文献   

9.
几种不同基质对草菇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废棉、棉子皮、稻草、麦秸作基质进行草菇栽培,结果显示:草菇在废棉中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32.02%);而在麦秸中菌丝生长最慢,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仅为8.82%)。这说明废棉是草菇生长较适宜的一种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青海属非产棉区的特点对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用松木屑、杨木屑与棉籽壳搭配作为栽培料,用覆土菌墙出菇的方法解决了因气体干燥金针菇的后期生长中严重失水问题。以探索栽培优质高产金针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酒糟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当酒糟单独堆制发酵或与稻草一起发酵后都不能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培养料,证明酒糟不适合用来栽培双孢蘑菇.然而用酒糟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简称2型马粪)则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栽培原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由2型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粪草比例(干重比)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r=-0.9714),而由1型马粪(即以秸秆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的粪草比例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438),通过测定培养料中的菌丝胞外漆酶活性,证明马粪质量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靠影响菌丝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蘑菇室外稻田栽培,方法是在水稻收割后,利用冬春季节闲置的稻田进行蘑菇堆料和栽培,这是蘑菇种植的一种新模式.操作为就地收集栽培原料(稻草)、就地进行原料堆制发酵、就地进行做畦栽培.蘑菇的这一新的栽培模式具有投资少,操作方法简便,适宜贫困山区推广应用,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菜籽油加工厂的下脚料油脚为营养料,以不同比例添加于平菇培养基中,对比观察其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从平菇生长来看,5%油脚培养基对平菇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但从经济效益来看,40%油脚培养基栽培平菇能取得最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渣、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用搅拌器进一步将苗丝打断,使单位体积中产生更多菌丝片段,充分发挥液体苗种优点,建立了液全菌种保藏和新接种方法。实践证明,平菇液体菌种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5.
凤尾菇肉肥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具预防癌症作用的食用菌.本实验采用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和棉籽壳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配置了5个实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优于其它组,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好,子实体的重量也较大,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2.42%.用稻草、棉籽壳部分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相似文献   

17.
三次试验表明,用纯谷草主料栽培平菇效果最好,每瓶产鲜菇可达69.94克,生物效率达87.43%。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19.
在配制香菇菌袋栽培料时添加0.2%(质量分数)增菇激活酶,研究增菇激活酶对菌丝生长周期、菌丝胞外酶活力、栽培料理化指标、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菇激活酶组的菌丝满袋时间为70 d,比对照组提前15 d.在菌丝转色期,增菇激活酶组菌丝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菇后采收子实体,增菇激活酶组的生物学效率达96.75%,比对照组提高21.99%,子实体营养成分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产品少、市场附加值低等产业问题,导致大量食用菌鲜品滞销而影响整个产业稳定。这些突出的问题造成食用菌产品在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时利润非常低,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围绕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