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造纸干强剂日益受到造纸工业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其共聚反应工艺进行研究 ,得到分子量为 1 0~ 30万的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最佳工艺条件是 :引发剂温度 2 5℃、丙烯酰胺浓度 3.2 mol/L、丙烯酸浓度 0 .75 mol/L、过硫酸钾浓度 0 .0 0 0 9mol/L、亚硫酸氢钠浓度 0 .0 0 2 3mol/L、溴化铜浓度 0~ 0 .0 0 0 4 mol/L.  相似文献   

2.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阻垢率与共聚物用量、 Ca2+ 质量浓度、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反相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本实验固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研究了中和度、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的中和度为70%比较适宜。在此中和度下,AMPS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的75%~16.25%;AA的适宜用量范围44%~55%;(NH4)2S2O8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AA/AMPS总量的0.07%~0.12% ;分子量随CO(NH2)2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适宜用量范围为0.06 %~0.10%;使用抗交联剂可以解决产品交联造成的难溶问题,但加入量不宜过多,否则分子量会下降;分子量调节剂醋酸钠的用量在1.24 %~1.54%范围内可以使产品的分子量达最佳值。本实验可以得到分子量达1.9×107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质量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当mAA:mAM=4∶1,mAPS/(mAA+mAM)=0.8%,mMBA/(mAA+mAM)=0.05%,AA中和度为90%时,树脂吸水率最高,为1 124g/g,且该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辅助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沸石高吸水复合材料,研究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交联剂、中和度以及沸石的添加量等对吸水倍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高吸水材料的官能团.结果表明:当沸石、丙烯酰胺、引发剂和交联剂量分别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30%、40%、0.2%和0.04%,中和度为70%时,复合材料对自来水的吸附倍率达413 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95 g/g.  相似文献   

6.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做溶剂,采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共聚物(AA/AM)。探讨了共聚物作为反渗透水处理药剂,对CaSO4的阻垢率与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共聚物黏度以及投加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时的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均对共聚物的阻垢率有较大影响,三者均存在最佳值。合成的共聚物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对CaSO4垢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在高钙离子浓度下,药剂用量仅为8mg/L时,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此共聚物有优异的阻垢性能,能够广泛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运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的优化条件组合,树脂在0.9%NaCl溶液中的最高吸盐水率达143.9 g.g-1。还考察了溶液盐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St)、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二元接枝共聚物St-g-pAA和三元接枝共聚物St-g-p(AA-co-A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结果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以水为反应介质,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成功地制备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醇(MMA)三元共聚物.在室温下,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2%~0.06%,单体浓度为40%~50%(W/W)。丙烯酸重量占单体总重量的18%~22%,紫外光总辐照时间60min(辐照5min隔断5min).憎水单体MMA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共聚物粘度(ηsp/c为1.50~1.79,而未加MMA时为1.0).当MMA用量在10%~15%时,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0.
AM/AA/AMPS/DMAM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主单体,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作为功能性单体,以庚烷为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SF281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四元共聚物AM/AA/AMPS/DMAM.研究所得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水相中单体浓度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3%,乳化剂加量为油相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 h,单体的摩尔比为AM:AA:AMPS:DMAM=52:25:15: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四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沸石/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沸石的存在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纤维素/沸石复合保水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保水剂的微观特征,研究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沸石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单体质量比对吸水率的影响,测试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结果表明:当沸石、CMC、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占单体质量的20%、3%、0.7%、0.04%,AA与AM质量比为5,中和度为77%时,复合保水剂吸自来水倍率达434 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71 g/g.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衣康酸吸水树脂.以吸水倍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合成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确立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单体摩尔比1∶4,衣康酸中和度85%,交联剂用量为0.08%(单体总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为0.4%(单体总摩尔分数),反应温度为50℃,其吸水倍率为736 g/g,吸水树脂的形貌采用S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缓聚丙烯酰胺体膨颗粒遇水膨胀速率,满足非均质性地层深部调驱的需要,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天然胶乳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缓慢膨胀的高强度油田堵水调剖颗粒.分别对天然胶乳、交联剂、引发剂以及膨润土的加入量对产品膨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配比:水600 g、丙烯酰胺150 g、交联剂0.45 g、引发剂0.4 g、膨润土55 g、天然胶乳190 g,制备的堵水颗粒浸水110 h后开始缓慢膨胀,10 d吸水倍率50 g/g,耐温83.1℃,封堵率98.4%.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天然乳胶与丙烯酰胺共聚能够极大地减缓堵水颗粒浸水初期的膨胀速率,增大体膨后颗粒强度,适合深部储层调驱.  相似文献   

14.
油田用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聚丙烯酸盐为主体合成的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油田调驱剂,它是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并加入聚乙烯醇,在60 ℃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的吸水性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在0.05%~0.10%范围内时,吸水性树脂常温25 ℃下吸水量较低(340 mL/g),而在高温90 ℃下吸水量则升高到645 g/g;当n(AM)∶n(AA)摩尔比在0~0.14范围变化时吸盐量也由5 mL/g提高到60 mL/g,这种吸水量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吸水性树脂适合用作油田调驱剂。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 (CMC)与丙烯酸丁酯 (BA)的共聚物 ,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 ,并证实只有采用硝酸铈铵 /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剂才能获得双吸共聚产物 ,经红外光谱测试其产物含有羟基和酯基功能基团 ,吸水倍率为 5 g/g ,吸油倍率为 4g/g .  相似文献   

16.
球状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丙烯酸盐为原料,过硫酸盐为引进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司班为悬浮稳定剂,轻油为分散介质,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和共沸脱水法合成球状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交联剂、旨发剂、县浮稳定剂等的用量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合成树脂平均粒径为20-50nm之间,吸无离子水的能力为800(g/g),吸0.9%NaCl水溶液能力为70(g/g)。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部分交联(预交联)后,通过微波辐射完成交联、发泡和干燥,制备泡沫状高吸水树脂,并考察工艺条件对泡沫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糊化时淀粉与水的质量比1∶10,预交联15 min,微波辐照能量7.5 kJ/g的条件下,得到的泡沫状高吸水树脂吸收化工消防废水的最高吸水倍率可达155.7 g/g,前2 min内吸水倍率可达101.6 g/g,与未发泡树脂相比,吸水速率提高了80%,可实现事故现场的化工消防废水快速固定化。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高效复合型保水剂,并对保水剂的保水性能进行分析。【方法】以丙烯酸、玉米淀粉、海藻酸钠和钠基膨润土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复合型保水剂。以红外光谱、热重和扫描电镜对保水剂进行表征。【结果】加入的海藻酸钠和钠基膨润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保水剂的性能有所提高。实验表明,以单体丙烯酸质量为基准,引发剂用量为0.20%,交联剂用量为0.025%,海藻酸钠用量为15%,钠基膨润土用量为15%,所得保水剂保水效果最好。【结论】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复合型保水剂对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水倍率为850 g/g和95 g/g,且吸水速率较快,保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型高吸油性树脂,还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9倍的煤由,9倍的苯。  相似文献   

20.
以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将丙烯酸丁酯(BA)与醋酸乙烯酯(VAc)共聚合,然后在有机溶剂中碱解,并将皂化物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热交联制得了高吸水性树脂。本文在限定配料组成的条件下,研究了该树脂的吸水性与引发剂用量、交联温度、水的pH值以及水中所含无机盐的关系。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可吸无离子水达1034g/g,吸合成尿73g/g,合成血60g/g,1.0%NaC187g/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明确了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