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评点2003年的山东科技工作,区域科技创新当是一大关键词。而其焦点则是启动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 2003年9月,山东出台了《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指导意见》。 2003年12月12日,山东省科技厅在潍坊召开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论证会。按照山东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该规划作为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的分规划,要求于去年底以前完成专家论证,经过认真修改后报省政府。 随着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浮出水面,如何统筹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加速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山东科技发展的新概念、新趋势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青岛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的强大对半岛地区乃至全省意义重大,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半岛城市群建设要着眼于发展现代城市集群,建立以青岛为龙头.八市协调联动的台作平台……”(摘自200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基于半岛城市群的自然因素、区位优势、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综合交通、市场竞争、环境、能源、发展政策、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动因,并对相关因素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达性指标与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高铁对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后各沿线城市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明显降低,时空收敛效应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沿线各城市日常可达性大幅提升,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变化率呈现出较强的等级性与层次性。高铁的开通也促进了半岛城市群空间公平性的提升,全域交通可达性趋于公平分布。(2)高铁重塑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格局,高铁建设后的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出沿高铁轴线分布的特点,形成以济南、烟台为经济联系网络双核心的格局。各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显著,以济南为核心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优势明显。受高铁布局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空间布局以济南、潍坊为双核心且中心性不断增强。最后,就依托高铁建设如何推动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宏勋  关峰  钟娟 《河南科学》2011,29(7):873-877
建设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山东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新机遇,黄河三角洲因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石油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借助SWOT矩阵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其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遇、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过程中促进黄河...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是全国海洋科技和涉海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制约,使得两个半岛在许多方面交流不便,进而影响两个地区优势互补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两大半岛的海洋资源、涉海产业和科技实力的比较,阐明跨海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船舶制造业、港口业、旅游业、滨海城市发展和科技人才的角度论证了跨海通道建成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行业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两个角度,对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的9个具体行业的产业竞争力从行业整体、具体行业及增速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除威海外增长趋势显著,各行业均为区域性增长型部门,产业发展门类和增速水平基本一致.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行业,并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政策方面提出了提升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岛龙抬头     
“青岛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的强大对半岛地区乃至全省意义重大,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半岛城市群建设要着眼于发展现代城市集群,建立以青岛为龙头、八市协调联动的合作平台……”(摘自200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被山东省政府明确确立为整个山东发展格局中的龙头地位,这对曾受到过不少冷遇并因此错失很多发展机遇的青岛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辽宁科技参考》2005,(9):24-26
我县在实施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中.坚持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围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创建了“以县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山区‘绿’、‘特’产业开发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使地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