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荣 《科技信息》2010,(16):142-143
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和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古今中外诗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试从语言节奏、诗歌旋律、拟声词、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来探讨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以揭示其悦耳动听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2.
音乐性是诗歌的体特征。诗歌和音乐紧密结合,一同起源,相互影响,同流发展;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离开了音乐性,诗歌就不能成为它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诗歌在产生之初曾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出现于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让诗歌走上了脱离外在音乐,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经历了唐代的“声诗”阶段后,诗歌在宋代几乎完全丧失了入乐的功能,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文学样式。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两个方面入手,探求诗歌在由唐到宋的转化过程中,其外在音乐性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诗歌在产生之初曾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出现于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让诗歌走上了脱离外在音乐,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经历了唐代的"声诗"阶段后,诗歌在宋代几乎完全丧失了入乐的功能,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文学样式.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两个方面入手,探求诗歌在由唐到宋的转化过程中,其外在音乐性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运用最精关的、带有音乐性的语言创造意象,主要借助意象以抒情的艺术。诗歌必须有真情实感,构思要新,要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诗歌必须有大胆、新奇、丰富的想象;诗歌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诗飞跃、灵动;诗歌要讲究音乐关,还要注意炼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音乐文学艺术美学的角度,论析了歌词艺术的本体美建构。指出歌词艺术的建构材料,虽是文学性的。但决不是一般文学性的含义,它应该首先富有歌唱性,具有音乐性和口头文学的特色,其艺术美建构,应从音乐的视角去审视,无论是摹仿性因素、评价性因素,还是表现性因素,都应始终贯注着音乐因素,具有音乐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过去对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忽视了诗歌发展中作为文学文本的“诗”与作为音乐形式的“歌”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以脱离了音乐独立发展文学形式为基本趋势,而是在文学性的独立发展与向音乐性的回归这两极的振荡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音乐文学艺术美学的角度,论析了歌词艺术的本体美建构。指出歌词艺术的建构材料,虽是文学隆的,但决不是一般文学性的含义,它应该首先富有歌唱性,具有音乐性和口头文学的特色,其艺术美建构,应从音乐的视角去审视,无论是摹仿性因素、评价性因素,还是表现性民素,都应始终贯注着音乐因素,具有音乐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追求的初步探讨,意愿能够引起人们对新诗音乐性的重视,并能在其对中国古典的传承与西方文化的引鉴中,体会到诗歌音乐性发展的艰难历程,并期待诗歌音乐性在当代中国新诗发展中能找到一条更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的内容包含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偏颇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教学。为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应该先掌握音乐的内容,然后才能正确地教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12.
韵文的标点应是在韵脚处用句号,非韵脚后不应用句号,但释绍昙一些诗的标点出现了与该条例相反的情况。本文胪列绍昙所有标点有疑问的诗,并从押韵的角度指出其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张瑞 《科技信息》2010,(7):206-206,282
诗歌的翻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真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情感,也要尽量再现原文的形式和音律。本文通过对古诗《行宫》的几首英译进行赏析,并说明诗歌的翻译可以做到意、形、音的完美结合,达到神似、形似、音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歌唱语言中的归韵问题,是学好歌唱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声乐界对归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把字放在本韵中唱,不离开本的观点更为合理,这样不会产生唱词的误解,易于歌曲的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5.
在弋阳腔诸多曲牌中〔汉腔〕类曲牌属于其中之一,它广泛运用于《目连戏》等弋阳腔传统剧目中,适用于生、旦、净、丑各行当。该曲牌类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形成具有典型腔韵、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特点的腔韵风格。分析研究这类曲牌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弋阳腔曲牌音乐的辨析,为新时期弋阳腔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满江红》琴歌鲜明地体现了汉语作为一种高度音乐化的语言对声乐曲的旋律发展具有一定指示性。通过对乐歌和琴歌两个不同版本的《满江红》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古曲琴歌《满江红》在声乐性、音乐性、文化性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化传承、深度审美能力的培育和表现等方面的教学及表演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以"韵语教学"为主题,借鉴文言诗词句末压韵,把化学知识点编写为更容易识记、记忆保持时间更长久的韵语,推出"韵语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柯勒律治的名作《老水手行》格律的分析,指出在诗人精心选用古歌谣体、行内韵、重复句、叠词等几种格律方式制造出一种稳定的形式构架和音韵美的同时,是如何将其同诗作内容和谐统一于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表意性"和"音乐性"是黑人小说的鲜明族裔特色,是黑人文学重要的文化基质,而比喻性语言是黑人文学的表意策略。拉尔夫.艾立森的短篇小说《在异乡》中积极修辞的广泛使用成为小说的主要表意手段,而音乐背景在小说主人公感情的跌宕起伏中推波助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小说标题的多维阐释空间与文本语言的"表意性"和"音乐性"有机结合,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使小说主题思想得以升华,表现了主人公在"情感的故乡"和"心灵的异乡"之间求索的心路历程,彰显了黑人小说独特的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