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已经知道在花瓶中放入一片阿斯匹林可使花儿保持更长一段时间,目前,科学家们已能解释这其中的奥秘.他们发现阿斯匹林中的活性物质水杨酸(邻羟苯甲酸)可以激活植物体内的防御系统,抵抗病菌侵入.这一发现为植物抗真菌、病毒及其它病菌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它还表明水杨酸对植物的作用与荷尔蒙类似,它或许还能激活植物体内的其它过程.在过去20年间,科学家们已发现植物对人工合成的阿斯匹林颇为敏感,阿斯匹林可使植物打开叶片上的气孔;促进叶片生长,有时还能使其开花.  相似文献   

2.
顾忠伟 《科学通报》1982,27(16):989-989
前文我们报道了由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阿斯匹林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阿斯匹林的丙烯酸酯,即甲基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乙酯(HEMA-ASA),甲基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丙酯(HPMA-ASA),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乙酯(HEA-ASA),甲基丙烯酸,β-羟基-γ-  相似文献   

3.
阿斯匹林     
Weis.  GW 赵清志 《世界科学》1991,13(12):39-42
阿斯匹林,这一古老的药物及其获得广泛应用的同族药物,二百多年后,其作用机理才得以完善地说明。尽管斯通当时并不了解,可他发现的是水杨酸类药物——水杨酸衍生物的总称。这些化合物能退热或缓解各种急病、恶寒、疟疾等引起的疼痛。这种柳树皮有收敛作用是因为它含有较高浓度的水杨酸甙。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水杨酸类是乙酰水杨酸,它以  相似文献   

4.
王英彦 《科学通报》1995,40(16):1511-1511
生物光子来源于细胞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激态物.在非酶或酶促反应中肝微粒体系统产生这些激态物的条件是:(1)需有过渡金属离子,如Fe~(2+),Cu~(2+)等,或有机过氧化物;(2)不含有被肝微粒体可羟化的物质;(3)存在含NADPH或抗坏血酸的细胞色素P_(-450)/P_(-450)还原酶;(4)含有类脂.苯在肝微粒体或重组的含细胞色素P_(-450)膜中可被羟自由基(·OH)氧化.因此,它是微粒体可羟化物质.与其它水生动物比较,鱼的细胞色素P_(-450)在肝微粒体氧化代谢外源性物质和生物光子发射中起着主导作用.鉴此,本文以不外加NADPH或抗坏血酸而加入苯,构成不满足上述4项条件的Fe~(2+)或Cu~(2+)-鱼肝微粒体系统,通过观测苯与该系  相似文献   

5.
新鲜天麻的九种酚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俊 《科学通报》1981,26(18):1118-1118
我们曾经报告了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的三个酚类成分,即:对羟甲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素,Ⅰ),对羟基苯甲醇(Ⅱ)和对羟基苯甲醛(Ⅲ),其中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已合成,二者在药理研究上已表现出镇静和催眠作用,临床试验也证实了它们对脑神经衰弱和头痛有效。基于上述事实,使我们有理由推断天麻的其他酚类成分也可能  相似文献   

6.
李福绵 《科学通报》1981,26(17):1054-1054
近些年来,发现作为一般退烧止痛的药物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ASA)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效应,因而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阿斯匹林与某些小分子药物,如双嘧哌胺醇(dipyredamole)一起使用以研究其抗凝血性能已有较多报道,然而将阿斯匹林进行高分子化的研究却不多。Vogl等合成并聚合了5-乙烯基水杨酸甲酯,Ecket等探讨了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与乙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有一位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医生,名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据说他曾用柳树皮提炼出一种药粉,可以止痛解热。于是古希腊的达官贵人们在通宵达旦寻欢作乐时,纷纷用这种药粉来止头疼、提精神。而过了许多世纪之后,德国的拜尔药厂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水扬酸这种有效物质,并用化学合成法制出了乙酰水扬酸,将其命名为“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的发明,开创了制药的新纪元,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即从自然界的物质中寻找治病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最初是得自于自然界的霉菌。 这种研制药物的模式,近年来已受到挑战。许多过去认为是特效药的药,如抗生素,因逐渐有了耐药性而失去疗效。许多在80年代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的疾病,如肺炎与感染,到了90年代却无法治愈,从而使患者死亡率大量上升。  相似文献   

8.
曽昭抡 《科学通报》1964,9(2):165-165
作者曾利用脱氢苯和有机硼化合物的作用,得到邻烷氧苯基硼化合物。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制备类似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本文报导脱氢苯(Ⅰ)直接与氯化汞、苯基氯化汞及三正丁基氯锡烷在-70℃起作用,分别生成双-邻氯苯基汞(Ⅱ)、邻氯苯基苯汞(Ⅲ)及邻氯苯基三正丁基锡(Ⅳ),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邻苯二甲腈及其衍生物为原料, 以混合缩合法分别合成出磺基取代酞菁锌和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酞菁锌. 采用磷酸-三乙胺和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做为流动相, 以梯度洗脱的反相色谱法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 产物的色谱曲线按照取代基数目的不同可被区分为5组成分, 各组中包含化学组成相同的异构体. 在对二磺基取代酞菁锌顺反异构体的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指认了两亲性组分的二(磺酸钾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缩写为ZnPcS2P2, S和P分别代表磺酸钾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色谱峰所对应的异构体结构. 结果表明,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做为上述酞菁异构体质量控制和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对马铃薯切片陈化过程中交替途径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江祁 《科学通报》1994,39(9):850-850
植物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具有两条途径:细胞色素主路途径和抗氰交替途径.在天南星科植物及其它产热植物的佛焰花序中,开花时大量产热同时伴随着交替途径运行的显著加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些植物组织中有一种天然的致热源(calorigen)触发了产热过程,但直到1987年Raskin等人才从地涌金莲佛焰花序提取物中纯化出这种致热源,并鉴定为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随后Elthon等和Rhoads等用外源水杨酸处理未开花的地涌金莲佛  相似文献   

11.
以对-羟基苯甲酸苯酯为单体的聚芳酯,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工程塑料,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重视。但是,其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尚未见详细报道。这种缩聚物在一般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极小,所以不宜用粘度法等测定分子量。基于聚芳酯含有苯酯端基,经彻底解聚、水解后可测定苯酚含量,再由端基含量算出缩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于水解后溶液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比苯酚大  相似文献   

12.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1,(7):14-15,22
农作物的遗传改良 (GM)工作是否鸣金收兵了 ?有些科学家认为恐怕是的 ,但堪培拉一家非盈利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CAMBIA的负责人、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杰弗逊 (RichardJef ferson)认为 ,GM革命方兴未艾。在世界第一份转基因粮食作物生产许可证颁发 1 3周年后的今天 ,这位 44岁的科学家要彻底改变植物遗传学的传统观念。例如 ,他认为 ,完全可以在不用引入外来基因的情况下获得高品质的GM作物 ,而对水稻或玉米之类的植物进行基因测序纯粹是浪费时间。以下是《新科学家》记者艾桑·马苏德 (EhsanMasood)对杰弗逊进行的采访 ,这位科学家以挑战似的口吻向研究人员提议———  相似文献   

13.
奇云 《世界科学》2001,(11):7-8
2001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及两名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Hunt,上图  相似文献   

14.
孙大业 《科学通报》1987,32(24):1887-1887
作为胞内信使的钙离子,在与Calmodulin(钙调素,简称CaM)结合后将其活化,从而调节着生物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和生理过程。在植物方面,已证实Ca~(2+)·CaM系统至少调节着NAD激酶、Ca~(2+)·Mg~(2+)-ATP酶和NAD奎宁氧化还原酶,以及可能参与光合作用、细胞运动、植物激素反应等生理过程的调节。植物上已初步证实与Ca~(2+)·CaM调节有关的ATP  相似文献   

15.
黄文魁 《科学通报》1957,2(1):13-13
4,4′-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Ⅰ)与硫酸亞碘醯(Ⅱ)在濃硫酸中作用后,倾入水中,加入碘化鉀溶液(含少量亞硫酸氫鈉),析出3,6-二-[二甲氨基]-二苯并碘六圜碘化物(Ⅲa)的二氫碘酸鹽,产率77%,熔点179—181°(分解)(自85%甲酸中結晶)。分析C_(17)H_(20)N_2I_2·2HI計算值%:C,26.79;H,2.91;N,3.67,  相似文献   

16.
郭瑞云 《科学通报》1993,38(3):227-227
自从1967年Pedrsen开拓冠醚化合物研究以来,冠醚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冠醚化合物的催化、分离性质日益重要,深刻地研究冠醚化合物的本质很有必要。本文研究了取代苯并冠醚的磁圆二色性,而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1 实验结果化合物的磁圆二色谱在磁场强度0.7T下用JASCO-J20C型自动记录旋光仪测定,标度2/1000池长0.5cm,浓度为5×10~(-4)mol/L,实验结果及取代基的Hammett参数列于表1。MCD谱见图1,[θ]_M值为1T下的摩尔椭圆度(°·cm~2·dmol~(-1))。化合物4-取代苯并十五  相似文献   

17.
曾宇成 《科学通报》1992,37(5):445-445
虽然β-D-岩藻糖苷酶(Fuc-ase)(β-D-Fucoside fucohydrolase EC 3·2·1·38)已经从多种动植物中分离出来,但专一性都不高,“酶学命名”所列的该酶均具有相当高的β-D-半乳糖苷酶(Gal-ase)和/或β-D-葡萄糖苷酶(Glc-ase)活力。已报道的猪肾β-D-岩藻  相似文献   

18.
石进超 《科学通报》1995,40(15):1390-1390
[(取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类化合物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可广泛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药物等方面.80年代Besan等人发现这类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具有更加优良的生物活性,本课题组曾筛选了其中几个配合物进行了数年田间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由于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具有特殊作用,这类稀土配合物可望有成为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前已报道从贵州圆果雪胆中分离到雪胆甲素甙,本文报道云南圆果雪胆(Hymsleya amabilis Diels)的块根中分离到另一种新的葫芦素甙,命名为雪胆乙素甙,分子式C_(36)H_(58)O_(12)熔点174~177℃,[α]~(30)_D+42.8°(C=0.5,甲醇),味极苦,易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乙  相似文献   

20.
蒋高明 《科学通报》1997,42(4):434-438
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表现在短期反应和长期适应两个方面。在短期反应方面:(1)光合作用起初随CO_2浓度升高而得到促进;(2)但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光合强度下降。这种现象主要与实验控制条件如光照、水分、养分及植物的生长空间受限有关。因而在对全球变化引起的植物适应研究方面,进行长期反应即适应(Acclimation)实验研究更有意义。但目前所进行的有关研究,植物生长的空间仍很小,且对幼苗处理为主,不能进行较大植株(尤其是高大树木)的实验。生物圈二号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28hm~2,植物生长空间12.9×10~(14)m~3。原设计目的是为今后太空探险作准备,试图寻找适应人类生存的人工生态系统。但住人封闭实验后,CO_2浓度升高很快。1991年6月为500μmol·mol~(-1),到1992年2月即达到2500μmol·mol(-1);1993年2月升至4000μmol·mol~(-1);以后CO_2浓度维持在1000(夏季)~4000μmol·mol~(-1)(春季)之间。封闭实验2.5年后即不再继续住人实验。但是,生物圈二号却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场所。里面的植物生长在很高的CO_2浓度里(平均>2200μmol·mol~(-1)约4.5年,且大多从种子或幼苗开始生长。生物圈二号内有热带雨林、沙漠、萨王纳群落、红树林、海洋、农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约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