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探索聚苯乙烯微球的添加对于分子印迹膜对溶菌酶(Lysozyme, Lyz)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为致孔剂,制备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MIP).PS-MI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短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PS-MIP与MIP对于Lyz的吸附能力均明显好于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NIP)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PS-MIP对Lyz的选择性要好于MIP,而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在PS-MIP和MIP上的荧光信号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印迹膜聚合过程中添加聚苯乙烯微球,有利于缩短吸附时间,增大溶菌酶的吸附量并提升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3.
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与结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丹明 B为印迹分子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制备了对罗丹明 B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 .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 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 ,结果表明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 1 .87×1 0 - 5和 4.2 4× 1 0 - 4mol/L.对比罗丹明 S和罗丹明 6G的结合特性 ,该印迹聚合物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出以罗丹明6G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7.64ⅹ10-4moL/L和4.35ⅹ10-3moL/L.对比罗丹明S和罗丹明B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以二溴荧光黄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对二溴荧光黄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离解常数分别为6.18×10-4mol/L和Kd2=5.73×10-3mol/L.对比二碘荧光黄和荧光素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较好的选择性.研究二溴荧光黄在溶液中和聚合物中荧光光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丹红Ⅲ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红Ⅲ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对苏丹红Ⅲ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8.44×10-4mol/L和8.12×10-3mol/L;对比苏丹红Ⅰ和苏丹红IV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以安石榴甙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使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得到纳米级微球。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对目标分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研究浓度范围内,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2.6μmol/g;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两种不同性能的结合位点,空白聚合物有一种结合位点,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243μmol/g,空白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25.3μmol/g;底物选择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安石榴甙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9.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以沙丁胺醇(SAL)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一功能单体,MAA和AM为混合功能单体,模拟SAL与单一功能单体和混合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自组装体系的构型,并讨论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结合能及溶剂化能,以及SAL与功能单体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计算结果表明,SAL与功能单体间均通过氢键形成分子结构互补的有序排列复合物,单体中MAA与SAL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强,且在印迹比例为1∶4,以乙腈(ACN)为溶剂时,复合物能量最低,电荷的转移趋势最大.基于计算结果,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不同印迹比例沙丁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SAL-MIPs),结果表明,印迹比例1∶4时制备的聚合物吸附量最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2.
以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复合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复合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Scatchard模型分析研究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特异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单一功能单体制备的MIP材料相比,复合单体MIP材料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都存在着较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好的选择性.而Scatchard模型证明在MIP复合印迹材料表面存在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呈高选择性亲和力,另一种为弱选择性亲和力.其相应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8,240μmol/g,在含有20μg/mL氧氟沙星溶液时,复合单体的印迹材料与对应的非印迹材料相比,印迹因子可达到3.20.随后将该材料作为特异性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牛奶中痕量的氟喹诺酮进行吸附和检测,取得了理想的重现性(RSD 5.0%)和加标回收率(93.72%~102.14%).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的目标是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点而发展迅速.分子印迹复合膜是在现有膜的基础上,在其表面或膜孔中制备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使其既有MIP的特点,又有膜的稳定性.以对氯苯酚为模板分子,偏氟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对氯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进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对氯苯酚及其结构类似物(2-氯苯酚、苯酚)的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的吸附量约为非印迹膜的3倍;且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及异构体2-氯苯酚的吸附量远远大于苯酚,可能是复合膜上印迹聚合物的孔穴要比苯酚尺寸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1-苯基-3-甲基-4-甲基丙烯酰基-5-吡唑酮(PMMP).采用牺牲硅胶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致孔溶剂的种类3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分别合成了16个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验表明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印迹聚合物MIP17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印迹效果.对MIP17进行了混合标准样品的选择性及实际样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功能单体制备的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和一定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6.
阿特拉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特拉津(Atrazin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约210nm的阿特拉津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微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4.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存在两种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Qmax1=38.08μg/g,Kd1=0.2489μg/L,Qmax2=310.33μg/g,Kd2=6.6269μg/L.此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阿特拉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热聚合法,以染料木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φ1∶φ2=9∶1)混合溶剂中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Scatchard方程考察了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及对其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研究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聚合物通过氢键形成两类结合位点,并且对染料木素有比较明显的吸附特性。结论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以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双功能单体,牛血清蛋白质作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牛血清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制备方法、性状和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大小在400 nm左右,当功能单体的配比为5∶1时为最优配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质的结合在60 min时达到平衡,并且在浓度为0. 6mg·m L~(-1)的情况下,结合率达到饱和。特异性检测可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结合率最高并且其印迹因子(IF)高达1. 58,说明了它对目标蛋白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能力,且重复性能好,重复检测后吸附量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位点和识别机理;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自制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研究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分离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或离子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在45~80μm之间,表面富含微孔结构,有利于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富集效果,可以满足痕量孔雀石绿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S)-萘普生具有高手性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制备过程中(S)-萘普生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并用Hyperchem软件模拟其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高于其对映异构体,手性分离因子α达1.87.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S)-萘普生分子过程中存在2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分别为28.0μmol/L和52.94μmol/g,低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分别为0.489mmol/l和0.122m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