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以古印度数学中的三角学、印度三角在8世纪传入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勾股术与印度三角等价性的探讨〔1〕为基础,通过印度三角体系与中国勾股术的比较;尤其是对为人熟知的印度“正弦表”及中国一行的“正切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由于基本概念和历算体系的不同,印度三角学以历算的形式寓于《九执历》中,也被收入《大唐开元占经》,但却未影响到中国的历算学。  相似文献   

2.
一名印度女了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嫁给它当老婆。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动物,仙足对印度人来说,它们却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爱人”!日前,一名印度女子就声称与一条眼镜蛇坠入爱河,而且按照印度教礼仪与这条蛇举行了盛大婚礼。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狄博杰教授来自中印边境附近的喜马偕尔邦。他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流传过关于中印战争的歌,他只记得一句歌词—“让我们拿起枪,打向中国”,但他唱起来却有印度民歌特有的婉转,不知道歌词的还觉得挺好听。也许,这种感觉恰恰反映了印度人对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战争复杂的、谜一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一条新闻在互联旧上引起很大关注,那就是印度媒体一再炒作中国开发利用西藏水资源,声称这可能成为比中印领土争端更严重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震旦”一词源于佛经,为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谓。“震旦”在中国地质学界的使用源远流长,有其特殊科学含义。探讨“震旦”在中国地质发展史中的演变,对地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分析“元嘉历”作者何承天的天文学知识结构入手,讨论了何承天在“元嘉历”中所进行的五项改革,指出何承天在“天嘉历”中的改革是印度天文学首次比较明显地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走进孟买     
少华 《科学大观园》2010,(14):32-34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宗教国家”的含义有了真切的体会和认识。上至上层社会,下到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宗教,像我们的印度导游就是印度教教徒,听说每天都会在房间作祈祷。印度绝大部分人口信仰印度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依旧非常巨大,其他的还有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等,  相似文献   

8.
贝拿勒斯是这座城市1957年以前的名字,现在它叫瓦拉纳西——印度最负盛名的印度教圣城之城,也是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达的“西天”。瓦拉纳西就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耶路撒冷”。这个印度北方邦的城市相传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  相似文献   

9.
印度南部的古城甘吉布勒姆有424座神庙,被称为“寺庙之城”。在这里的神庙中,除了湿婆、毗湿奴等众多古印度的神灵雕像外,还有一种飞船的雕塑。上面刻有众多神话人物,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战神之车。一般人往往认为。这种飞船就是神话中人物乘坐的器具,是神话杜撰的子须乌有之物。然而,1943年,印度南部的迈索市梵语图书馆却从一座倒塌的庙宇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份题为“Vymaanila-Shaastra”的古代梵文稿件。在这份稿件中,以6000行的篇幅,详细记载了“战神之车”飞船的构造、驱动方式、制造飞船的原料乃至飞行…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世界史”把中国列在“边缘”地位 一说起文明,人们往往立即联想到“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区别与反差、甚至对立。但实际上,过去笼统地划分东西方文明,是模糊而不确切的。“东方‘’’与“西方”一对概念的内涵所指,各时期各地区差别很大。古代希腊罗马人群心目中的“东方”就是指: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当时他们对于印度的认识很模糊,  相似文献   

11.
虽然目前在许多正式场合,印度人已经开始用刀叉吃饭,但在私下,他们仍然习惯用手抓饭吃。“手抓饭”是印度人长久以来的就餐习俗,吃饭前他们会先洗净手,然后准备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尝试“手抓饭”的乐趣。也正因为这一习惯,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状,这样才便于用手抓饼卷着吃,或是抓米饭拌着吃。  相似文献   

12.
来自中国本土?自印度进口? 12月27日,《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在首都博物馆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在这之前,来自印度国家博物馆的一件展品——“神猴哈奴曼胸像”早已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据报道称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这只名叫哈奴曼的印度神猴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难道果真是从印度进口的吗?  相似文献   

13.
《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闫法传来的痕迹,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后的花朵     
在公元前250年,有一位埃及王子即将登基,不过根据法律,登基前必须先结婚。王子要找一个必须能让他完全信任的年轻女子做王后,所以他听从智者的建议,召见当地所有年轻女子,从中挑选。一位在宫廷服务多年的婢女听到消息,感到非常难,因为她的女儿偷偷对王子有好感。她回家后告诉女儿,知道女儿想去应试,她心里非常心。“女儿啊,你去了又有什么用?皇宫里最有钱、最漂亮小姐都会去。我知道你一定很痛苦。”女儿回答:“妈妈,我知道不会中选,不过可以趁这个会见到王子,就心满意足了。”女儿抵达皇宫时,现场的确佳丽云集,华服与…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一个演变和进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到科学定义的间断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它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又具有革些相同的特征,或某些主要特征只存在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有”或“无”的区别,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不可简单地加以断言,也不应该以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定义及特征作为评判标准,退一步来说,即使以西方近现代科学作为评判标准,在“连续统”观念下仍可得到中国古代有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年32岁的英国萨里郡女子阿拉贝拉·马祖基是女子私家侦探所——“女子007侦探所”的女老板。阿拉贝拉手下5名私家侦探个个都是性感美女,她们的工作就是专门帮助女顾客跟踪和逮住她们出轨偷情的丈夫。有时她们还会充当糖衣陷阱,受对丈夫忠诚度产生怀疑的妻子们委托去勾引她们的丈夫,测试这些丈夫们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医学文书是研究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传世的中医典籍以及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就保留了印度佛教医学知识以及一些天竺方剂。而作为印度古典医学主流体系的“生命吠陀”与中医的影响互动关系是最值得研究的。俄藏Дx09888、Дx18173等文书,直接反映了“生命吠陀”理论在敦煌吐鲁番地区的传播。文书中还体现了以中医知识法解释生命吠陀的“文化误读”现象,这对进一步研究中印古代医学理论的交流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2,(1):72-72
对于中国人而言,“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属于一道小学历史题。但是。了解点世界史和欧洲史的人。总会有一点疑问:那里边为什么只有亚非的中国、巴比伦、印度、埃及这四个国家、而没有欧洲的希腊?  相似文献   

20.
佛教入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大事,带来的不仅仅是佛教义理,还有整个印度文化。星占、医学这些掌握在印度婆罗门家族的专学,通过佛口向古代中国的人们宣说。《虎耳譬喻经》是最早入华的星占类佛经,包含了古代印度种类繁多的星宿占卜信息,反映了古代印度地震理论体系的成因、分类、按星宿日按时辰的地震占卜等。印度以凯拉什山中心宇宙模型影响下的雷、水、风、火四大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阴阳失序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在印度古代占卜类文献如《广集》、《阿闼婆吠陀注》中也有类似记载。地震占卜记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灾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