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没日灭日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汉四分历》 (公元 85年 )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 ,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闰法传来的痕迹 ,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 ,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以古印度数学中的三角学、印度三角在8世纪传入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勾股术与印度三角等价性的探讨〔1〕为基础,通过印度三角体系与中国勾股术的比较;尤其是对为人熟知的印度“正弦表”及中国一行的“正切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由于基本概念和历算体系的不同,印度三角学以历算的形式寓于《九执历》中,也被收入《大唐开元占经》,但却未影响到中国的历算学。  相似文献   

3.
在对《元史.历志》中“授时历经”的“步气朔”、“步日躔”、“步月离”、“步交会”部分的术文进行进一步解读的基础上,该文对《授时历“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1)没日、灭日时刻计算公式的构造方法;(2)每日太阳位置计算过程中日差意义;(3)迟疾差公式构造过程中的缺陷;(4)月亮每日去极度的求法;(5)日食的食限问题和食分的计算步骤;(6)日食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4.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结果的复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 ̄727)、郭守敬(1231 ̄1316)和阎若璩(1636 ̄170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失算这次日食的日期对应于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由僧一行和郭守敬给出的,但其食分的推算值却很小。  相似文献   

5.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元)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均采用公式算法。王朴在《钦天历》(公元956年)中利用一行开元年间大地子午线测量结果,构造了独特的九服晷影函数,由此可推导出中国数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切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清代颁行的《历代三元甲子编年万年历》,由《历代三元甲子编年表》和《万年历》两部分组成。前者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后者推排以制历时间为基准的前后数百年间月建大小、干支、节气信息,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查找使用的历表。近代民间发行本删去了《历代三元甲子编年表》,又增入中西历对照表、百科知识、数术口诀等,成为今日《万年历》的常见样式。此种历书还在雍正八年传入朝鲜,后由朝鲜观象监编行,至今仍是韩国重要历书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到《万年历》对周边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计算月亮的白道经度,是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之月亮运动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授时历》(1280年)之前,人们以九道术算法,通过对黄白道差的计算,推求月亮的白道经度。但是,结果很不理想。在《授时历》中,郭守敬与王恂创设“白道交周”算法,改而考虑白赤道坐标的变换,并由此推求任意给定时刻月亮的赤纬,及其白道经度。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分析,搞清楚了《授时历》白赤道坐标变换的算法模型,并运用现代天文学知识的检验,认定这个算法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元代太史令郭守敬撰有《授时历转神注式》一书,流传过程中析分为《转神选择》、《上中下三历注式》二种,至明末已淹没不传。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有一册《转神法式》,此书当是《转神选择》的朝鲜刻本。又通过对序文、各册内容和体例的比较,判定今存明抄本《大统万年历》是明人改换《授时历转神注式》书名、内容而成的,保存了原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授时历转神注式》是元代官方颁定的注历书,结合出土的授时具注历残片,可以进一步确认该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光推没灭术意义探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历光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以唐一行《大衍历》为界枳发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衍历》晷影差分表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朝鲜《高丽史》《中的有关史料,重构了僧一行《大衍历》中的每度晷 分表。按照《大衍历》的构造方法,一行给出了太阳的天顶距从0到81古度时,每一度上相应之8圭表的影长,该表之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为8.7‰。通过具体的归算发现,《宣明历》中的二十四节报晷脯,完全是利用一行的每度晷影差分瑶构造的。由于二十四节气晷影的测定,历来被认为是编制新历最要紧的大事,《宣明历》二十四节气晷脯的构造表明,一行的晷影  相似文献   

11.
本概述了中国古代历法中计算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沿革,详细论述了宋元时期日月食起讫算法之精度的演变发展。在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1280年)之前的中国传统历法,采用的都是纯粹的数值方法去构造一系列相应的函数。自《授时历》起,开始利用日月食的几何模型构造一类十分不同的函数。研究表明,《授时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718年),及元代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朱载堉<律历融通>中的有关史料,证实了中国古代历法中推算没日与灭日的目的是与置闰法有关的.实际上,安插没日与灭日的规则,与置闰的规则是类似的;而没日数与灭日数之和的30倍,正好就是闰月数.这些都与印度历法中的相关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几部朝鲜古代历法著作的研究,对古代朝鲜学者对《授时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授时历捷法立成》则是高丽天文学家姜保根据《授时历》独立推算的一套立成表,但在使用上比《授时历立成》本身的立成表更为方便。《七政算·内篇》在“应数”等基本常数方面虽然取自《授时历》,但在算法和体例方面则主要是以《大统历通轨》为参照的;该书中的四季半昼夜分和日出时刻表是李朝天文学家根据《授时历》“步九服所在漏刻术”推求的,该算法与球面天文学算式相符,为推算结果提供了精度保障。《交食推步法》中已经正确推出了《授时历》盈缩、迅疾立成表的一般计算公式,表明李朝早期的朝鲜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招差术以及《授时历》立法原理,对这部历法已经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以唐一行《大衍历》(公元728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古代西域的两部印度焚文医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威尔写本》和《医理精华》是两部先后在古代西域流传过的印度医典。通过将二者在医理、同名的大药方、疗法、同名实异的药方等方面所做的比较,可以看出,《医理精华》和《鲍威尔写本》一样,所体现的医学理论完全属于印度传统“生命吠陀”体系的范畴,并且带有该医方选集的性质,有利于日常的临床应用与传播。《医理精华》和其他印度医书对中古时期西域地区的医学起到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并使之染上一起较明显的印度医学色彩,在《医理精华》和《鲍威尔写本》中,存在着不少的相同或相近的药方,无论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关系,都反映了印度医学在西域地区的传播和交流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鲍威尔写本》有明显的佛教色彩,而《医理精华》没有任何佛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球面坐标变换的内容进行补漏、校核;进一步探讨《授时历》中球面坐标变换特别是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则和方法;结合现代三角学计算结果,得到结论:托勒玫《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的精度相差不大;弧矢割圆术关于弧、弦、矢之间的计算是在一个单位系里进行的,与托勒玫和现代三角学的方法都不一样;古率3是会圆术这个统一的单位系里独特的比率,而不是圆周率。在这个条件下,会圆术与现代三角学的结果十分近似,体现为除了在一些特殊点二者完全相等外,会圆术中的两个变量表达式也如正弦和余弦函数一样有整齐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五纬历指》总论中的古图和新图分别代表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和第谷提出的折中宇宙论,文章分析了书中关于这两大主要宇宙论的异同之处,从西方宇宙论传入中国的分期和相关文献入手,对于《五纬历指》引入第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述和论证,并和西方当时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第谷许多较前人先进的观测理论以及计算与实测相吻合的特征,符合中国改历的需要;由于传入的西方宇宙模型相关理论的缺失,《五纬历指》强调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描述,进而导致西方宇宙体系引入的混乱,对第谷体系的论证显现了耶稣会士对传入的西方宇宙论的态度及其论据的不足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9.
考释了《宿曜经》中的"宿直月"和"宿直日"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的具体日直宿的查找方法,并最终复原出了《宿曜经》中所隐含的"宿直"纪时历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三次内插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根据《天文大成管窥辑要》中的史料,发现边冈在其《崇玄历》(892年)中创立的晷影公式-中国历法史上第一例三次函数,是通过令影差变化与自变量平方的比值为某个等差数列而构造出来的,与过去认为的三次内插法无关;王恂、郭守敬在《授时历》(1280年)创立的平立定三差算法,则是通过对插值函数的降阶,将问题转化为一般的二次内插公式的构造,前者可能受到了边冈立方相减相乘算法的启发,后者则与刘焯的二次插值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