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运用SCF—MOAM1方法,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求得了硝酸乙酯的反式和傍式两种分子构象,两种构象间的能量差为3.51KJ/mol。傍式比反式稳定,反式—傍式旋转势垒为2.34kJ/mol。由AM1法计算,制作了硝酸乙酯的碱性SN2水解位能曲线,求得活化能为63.60kJ/mol。讨论了水解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几何构型和电荷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丁二烯聚氨酯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柳荷  赵根锁 《河南科学》1994,12(3):211-217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丁二烯聚氨酯在本体状态下的生成动力学。选用异氰酸酯在2270cm ̄(-1)的吸收作为分析谱带,定量加入硫氰酸钾作内标。结果表明:生成反应为二级反应;没有扩链剂存在时,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34.65kJ/mol和43.22kJ/mol;加入扩链剂1,4—丁二醇(BDO)使MDJ体系活化能降至21.19kJ/mol,TDI体系活化能降至25.79kJ/mol。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SCF-MO AM1方法,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求得了硝酸乙酯的反式和傍式两种分子构象,两种构象间的能量差为3.51kj/mol。傍式比反式稳定,反式-傍式旋转势垒为2.34kj/mol。由AM1法计算,制作了硝酸乙酯的碱性SN2水解位能曲线,求得活化能为63.60kj/mol。讨论了水解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几何和电荷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剂HFe(CO)5+和Mn(CO)5-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质子亲合能,其值为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e(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HFe(CO)5+电离H+后其几何结构由C4v对称性变为D3h对称性,与等电子体HMn(CO)5电离H+后几何构型的弛豫相类似。NL/LDA计算的分子片Fe(CO)5的弛豫能为-59.78kJ·mol-1。计算结果还表明,HFe(CO)5+电离H+后Fe→CO反馈π键得到加强,使得FeC键缩短,CO键增长;同时,Fe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减少,而C和O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增加。Muliken布居分析同样表明,在HFe(CO)5+电离H+后,Fe和C之间的Muliken键级增加,C和O原子之间的键级减少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方法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HFe(CO)5^+和Mn(DCO)^-5的几何结构3,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亲子亲合能,其来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r(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了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DMSO与DMF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不。得到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Hm=224.453kJ.mol^-1,计算出了配合物Co(SAO)2.2H2O的标准生成焓ΔfHm=-957.205kJ.mol^-1。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化合物热解(生成双自由基)机理的第2报。通过AM1计算求得反应CH3ONO2→CH3O·+·NO2的过滤态,给出了合理的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81.422kJ·mol^-1,得到以往用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能求得的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用AM1法全优化计算了CLT酸和它的29种异构体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首次给出了它们的稳定性理论排序,在各异构体中,氨基和磺酸基处于邻位、对位时,分子总能量较低;CLT酸的分子总能量最低,故在所有异构体中最稳定;C.I.颜料红53的2种异构体的AM1计算表明,当羟基与磺酸基处于分子同侧时较稳定,2种构型的能量差为6.08kJ/mol,2种构型转换所需的位垒分别为22.90kJ/mol和16.82kJ/mol,并给出了2种构型彼此转换的位能曲线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用非恒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其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一级反应。用Ozawa(1)法和Reich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43.79kJ/mol和139.26kJ/mol。  相似文献   

10.
用AM1法全优化计算了CLT酸和它的29种异构体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首次给出它们的稳定性理论排序,在各异构体中,氨基和磺酸基处于邻位,对位时,分子总能量较低;CLT酸的分子总能量最低,故在所有异构体中最稳定;C.I.颜料经红53的2种异构体的AM1计算表明,当羟基与磺酸基处于分子同侧时较稳定,2种构型的能量差为6.08kJ/mol,2种构型转换所需的位垒分别为22.90kJ/mol和16.82k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精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过程反应级数大于1.用Ozawa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74.01kJ/mol和174.68kJ/mol。  相似文献   

12.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苯胺缩合瓜在机理,并用MNDO方法地优化计算,得到了丙酸苯胺盐及其质子化的丙酸苯胺盐的平衡几何构型,净电荷和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及消除反应的势能曲线,由过渡态能量与基态能量之差求得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2.48kJ/mol和581.32kJ/mol,计算结果表明,消除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由计算结果发现,质子化后丙酸羰基碳原子上的净电荷增大,前线分子轨道的能级差比未质子化  相似文献   

13.
甲异羟肟酸与甲羟肟酸互变异构的MND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半经验MNDO方法研究了甲异羟肟酸与甲羟肟酸的互变异构平衡。确定了互变异构体及过渡态的几何构型、相对能量和活化能。得出甲羟肟酸的能量比甲异羟肟酸低10.0kJ/mol.同时得出甲异羟肟酸经1,3-分子内氢迁移互变异构为甲羟肟酸的活化能为271.0kJ/mol.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型催化反应-色谱装置,在总压1~2MPa、温度473~573K、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1~30h ̄(-1)的范围内,研究了噻吩在Mo-Ni-Co/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根据加氢脱硫反应具有极限转化率的特点;用类二级反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噻吩脱硫的动力学行为,求得活化能为76.21kJ/mol,频率因子为3.67×108。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UHF-SCF-MO研究含硝基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第1报,通过AM1计算求得了反应CH3NO2→CH3+·NO2的过渡态和活化能,给出了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119.53kJ·mol^-1,而以前的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可能求得该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用AM1方法研究了NO与C2H2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生成CO与HCN和CH2O与HCN反应的速控步的活化能分别为200.593kJ.mol^-1和252.843kJ.mol^-1。  相似文献   

17.
PP纤维辐射接枝4—乙烯基吡啶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丙烯(PP)纤维辐射接枝4_乙烯基吡啶(4V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接枝反应速率方程:Rg=k[M]1.17D0.56.求得接枝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表观碰撞频率因子分别为7.95kJ/mol和65.6,并建立了如下公式:lnRg=1.17ln[M]+0.56lnD-792.64/T+4.18  相似文献   

18.
用浸渍法制得系列ZnO/HZSM-5催化剂,XRD结果表明,当ZnO含量低于5%时,ZnO以非晶相表面层形态存在于HZSM-5表面,含量超过10%时,有ZnO晶相生成.用脉冲微反技术测定了正己烷在ZnO/HZSM-5上的催化活性,并且测得不同温度下正己烷在ZnO(1%)/HZSM-5上的表观速率常数,自表观活化能和色谱法测得的吸附热,求得表面反应活化能为150.7kJ/mol.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从头计算(abinitio)方法,在HF/3-21G和HF/6-31G*水平上分别计算研究了亚甲二醇二硝酸酯(MGDN)的旋转构象和电子结构,计算所得MGDN绕C—O键旋转的能垒较低(约6kJ/mol),其平面构象的能量最高.能量最低的构象(亦即最稳定构型或平衡几何构型)的2个酯基均绕C—O键旋转77.4°.不同构型的电荷分布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了N-(乙酰甘氨酰基)-蛋氨酸亚砜酰亚胺甲酯的构象和电荷分布.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其构象作了分析研究.其中有四个能量低于20J/mol的构象是L.R,L.S,L.S和D.S.并用量子化学方法(AM1)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分子中重原子的电荷分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