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用非恒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其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一级反应。用Ozawa(1)法和Reich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43.79kJ/mol和139.26kJ/mol。  相似文献   

2.
用非等温热重法测定了硫酸铵及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Coats-Redfern法处理得到硫酸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E=122.9kJ/mol,频率因子A=6.695×109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53kJ/mol,频率因子A=1.359×1013S-1;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6533kJ/mol,频率因子A=3.023×104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15kJ/mol,频率因子A=2.982×1015S-1。  相似文献   

3.
利用脉冲法研究了间二甲苯在HZSM-5沸石上催化异构化动力学行为,在485-528℃温度范围内,载气流量25-60毫升/分,压力0.2-0.3MPa,反应是表观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113.5kJ/mol。气相色谱保留体积法测得间二甲苯的吸附热国54kJ/mol,故得到表面反应活化能为59.5kJ/mol。  相似文献   

4.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漆酚钛螯合高聚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漆酚钛螯合高聚物热分解过程是一级反应。用Ozawa(I)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9.11kcal/mol和39.89kcal/mol。  相似文献   

5.
DTA测定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分解反应活化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差热分析(DTA)在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中的应用,并用DTA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6.
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mol.L^-1HCl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DL-丙氨酸与醋酸铜固相配位反应焓△rHm=50.852kJ.mol^-1,从而计算了配合物trans-Cu(DL-Ala)2的标准生成焓△fHm=-1015.419kJ.mol^-1。  相似文献   

7.
该文应用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抽纱加香台布热分解反应。TG曲线表明热分解过程分三步完成。表观活化能计算结果分别为E1=84.30kJ·mol(-1);E2=139.56kJ·mol(-1);E3=305.20kJ·mol(-1)。热寿命议程为。用热分析技术求解高分子材料动力学参数甚为方便,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有价值的资料,是研究高聚物热稳定性的有效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丁二烯聚氨酯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柳荷  赵根锁 《河南科学》1994,12(3):211-217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丁二烯聚氨酯在本体状态下的生成动力学。选用异氰酸酯在2270cm ̄(-1)的吸收作为分析谱带,定量加入硫氰酸钾作内标。结果表明:生成反应为二级反应;没有扩链剂存在时,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34.65kJ/mol和43.22kJ/mol;加入扩链剂1,4—丁二醇(BDO)使MDJ体系活化能降至21.19kJ/mol,TDI体系活化能降至25.79kJ/mol。  相似文献   

9.
用从头计算法在UHF/6-31G水平下研究了羟基自由基与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形成的加成中间体的异构化反应。该反应形成了一个三元环状过渡态,活化势垒较低,分别为47.15kJ.mol^-1和22.19KJ.mol^-1。  相似文献   

10.
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2mol·L-1HCI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甘氨酸与醋酸铜固相配位反应焓c=30.086kJ·mol-1,从而计算了配合物trans-Cu(Gly)2·H2O的标准生成焓△fHΦm=1252.263kJ·mol-1.  相似文献   

11.
锆基催化剂合成醇醚醋酸酯的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锆基催化剂合成乙二醇单甲酯醋酸酯、乙二单乙醚醋酸酯和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根据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动态法锆基催化剂合成醚醋酸酯液-固相反应的特点,导出了反应速率方程,计算结果表明,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乙醚 醋酸酯和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的合成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活有分别为114.74kJ/mol,125.75kJ/mol和155.32kJ/mol,频率因了分  相似文献   

12.
锆基催化剂合成醇醚醋酸酯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锆基催化剂合成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和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根据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动态法锆基催化剂合成醇醚醋酸酯液-固相反应的特点,导出了反应速率方程.计算结果表明,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和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的合成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14.74kJ/mol,125.75kJ/mol和155.32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1.20×1014L·mol-1·min-1,1.27×1016L·mol-1·min-1和8.56×1019L·mol-1·min-1.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一致性,证明了利用动态原理对此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的简便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用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4mol.L^-1HCl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8-羟基喹啉与醋酸钴固相反应焓ΔrH^Φm=29.68kJ.mol^-1,计算了配合物Co(oxin)2.2H2O的标准生成焓ΔrH^Φm=-764.6kJ.mol^-1。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苯酚二元包络物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β-环糊精(简称β-CD)与荧光物质苯酚的包络反应以及β-CD对苯酚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β-CD与苯酚能起包络反应,包络物的形成常数Kf=1.12·102L/mol.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包络程度增大,荧光强度增大.添加剂乙醇的加入,可以与β-CD起协同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悄素体系的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勹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 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关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琪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精精的络稳定,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  相似文献   

16.
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共混物体系中的化学反应特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计算了PU预聚体分别同扩链剂、交联剂(第Ⅰ类反应),以及同环氧树脂之间反应(第Ⅱ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第Ⅰ类反应和第Ⅱ类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8.3kJ·mol-1和50.4kJ·mol-1,在120℃时的速度常数分别为2.63min-1和0.75min-1.应用扫描电镜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了PU/EP共混物之间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在一定组份比时两相间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并存在化学交联,两相组份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影响较大,讨论了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厌氧条件下,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的漆树漆酶与对苯二胺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rHm=-163.36±0.36kJ/mol米氏常数Km=5.58×10^-3mol/L和表现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8.63×10^-3s^-1及此条件下用对苯二胺作底物时的漆酶活性值EA=0.045IU。  相似文献   

18.
热重法研究水合氧化铝热分解动力学及其阻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失重(TGA)法研究了水含氧化铝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含氧化铝热分解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失去两分子水,起主要阻燃作用,第二过程失去第三个结晶水。求出了每个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及速度方程,其动力学参数依次为n1=1、n2=6.9、E1=134.4kJ·mol-1,E2=323.6kJ·mol-1,A1=1.2×103、A2=1.2×10-2。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经分光光度法实现的)相溶解法测定了稀水溶液β-环糊精(β-CD)对偶氮苯的增溶等温线,从而求出了1:1配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函数(K^0,△rG^0,△rH^0,△rS^0)。结果表明:β-CD能明显提高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随着β-CD的浓度增加,偶氮苯在水中的溶解度线性增大,这是因为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当大,偶氮苯在纯水中的溶解热是26.18kJ/mol,从固相偶氮苯直接变成配合物的过程则放出热量4.22kJ/mol,所以β-CD和偶氮苯的配合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从头计算法在UHF/6 - 31G 水平下研究了羟基自由基与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形成的加成中间体的异构化反应( 氯原子重排反应) 。该反应形成了一个三元环状过渡态,活化势垒较低,分别为47 .15 kJ.mol- 1 和22 .19 kJ.mol- 1 。但热力学函数计算表明,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是熵减、吸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 0 的过程,即为热力学禁阻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