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缓解农村电力不足,秸秆焚烧污染,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秸秆沼气发电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本文对秸秆沼气发电的意义以及秸秆沼气发电的技术问题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徐州某太阳能辅助加热的秸秆沼气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测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秸秆运输、沼气使用以及沼液沼渣利用等各个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太阳能沼气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为0.173 MJ·MJ~(-1),碳排放为0.121kgCO_2eq·MJ~(-1)(二氧化碳当量).与天然气比较,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热值化石能源消耗仅为天然气的15.6%,单位热值碳排放比天然气系统多55.0%.与秸秆直接露天燃烧相比,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秸秆质量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秸秆直接露天燃烧低59.7%.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丙酸预处理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丙酸溶液对麦秆进行系列预处理,在中温(35±1)℃、小麦秸秆和牛粪按1:1配比的条件下进行了厌氧发酵试验.结果显示,经过不同质量百分数的丙酸预处理过后,小麦秸秆的木质纤维结构被明显破坏,显著缩短了发酵的启动时间,并不同程度上提升麦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性能.其中以7%丙酸预处理试验组的效果最好,利用其对小麦秸秆进行7 d预处理,然后经过30 d的厌氧发酵.总产气量最多,为15 147 m L,日均产气量为432.77 m L/d,在此情况下,p H初期波动之后,基本保持在7.0左右,日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波动最大.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可以得出7%丙酸预处理是较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村沼气进行调研,针对发酵原料短缺、维护管理不当、后续服务跟不上、群众认识不到位、综合效益不明显等影响沼气使用率的五个原因,提出了对策:正确引导、加快秸秆沼气发酵技术的研究推广、对沼气使用维修进行补贴、建设有效的后续服务体系、加大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0. 5‰微生物菌剂、1‰微生物菌剂、5%木薯酒糟和10%木薯酒糟进行黄贮;研究在高温(50℃)半连续发酵条件下,黄贮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总固体(TS) 8%条件下,黄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均能显著地提高产气率;添加10%木薯酒糟的产气率高于添加1%的微生物菌剂,且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在秸秆沼气生产中,可通过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的添加改善秸秆预处理效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岳效飞 《科技资讯》2013,(27):116-117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为代价.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科学发展的道路.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使用,为人类社会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沼气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已推广使用多年,为农村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但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开展了农村沼气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了沼气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种作物秸秆进行生产沼气的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所供试的两种秸秆均能顺利产生沼气,并且进展良好,其中以1m^3牛粪和400kg玉米秸秆的配比比较理想,产气量较大,产气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8.
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目前在农村已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它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沼气无色无味,使用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设计的气报警器可以实时监控沼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从而达到沼气泄漏提前预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是一个复杂的菌系,针对分离纯培养周期长、菌剂制备过程比较复杂等难点,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的培养方式——原位混合培养.①小试试验表明:接种50%培养后的厌氧菌泥,厌氧发酵原料总固体(TS)12%,在37℃下,试验B组能快速适应厌氧发酵新环境,厌氧发酵21 d时,累积产气量较试验A组高出28.39%;②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第三阶段的发酵原料中接种物的50%替换为培养后的厌氧菌泥,37℃厌氧发酵10 d,沼气池容产气率平均达到1.1 L/(L·d),累积产气量较前两个阶段的平均值高出32.46%.该方法适用于连续性沼气发酵工程,以增加沼气发酵系统中的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强微生物代谢活动,改善沼气发酵系统,使其保持连续稳定的产气.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既可以产生一种天然的燃料,秸秆沼渣也成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有机肥料,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是解决秸秆闲置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由于秸秆沼渣中大量纤维质的存在,使得秸秆沼渣无法直接运用粪便类沼气池的抽吸料出料车进行出料,秸秆沼渣的出料成为秸秆沼气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沼气的特性、沼气的效应,探讨了国家对沼气推广的重视以及推广沼气的社会效益和深远影响,指出了多年来沼气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农村沼气日常管理技术,主要是:勤进料、勤搅动,调节池内酸碱度,越冬须要防寒冻,秸秆入池须粉碎,定期更换脱硫剂,安全管理多产气。  相似文献   

13.
有气无力在于“建”,气多气少在于“管”。使用沼气先开小一点,经常观察压力表、检查管路配件是否松动渗漏。初期不能添加新料和生水,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适时换料,定期抽取沉渣,补加新料,适当搅拌,防止结壳,加速沼气细菌的繁殖。这些是沼气安全使用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4.
<正>秸秆包括粮食作物秸秆和经济作物秸秆,其中麦秸、稻秸和玉米秸秆约占总量的70%。我国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t,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立项并实施了一批秸秆还田、秸秆发电、固化成型燃料、秸秆沼气集中供气以及秸秆制板等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秸秆综合利用效果并不如人意,唤起了国人对建立秸秆高效综合利用体系的关注和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我国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秸秆耗量少、资源分布广、产品品种少、授权专利多、转化推广少。国家逐年增加秸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宁夏泾源县农村能源工作站就我县46个村历年所建沼气池运行使用情况、预建项目户意见及沼气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调研,初步掌握了沼气项目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改进工作方法,完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茵、制取沼气等。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以蓖麻秸秆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条件下,探究直接用原料进行干发酵与用2%的氨水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再干发酵两种情况下的产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前者与后者的发酵周期分别为77d和67d,TS产气潜力分别为205mL/g和281 mL/g,VS产气潜力分别为213mL/g和292 mL/g,且直接发酵过程易出现酸化现象.可见,以蓖麻秸秆为原料进行干发酵产沼气是可行的,启动前用一定量的稀氨水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产气潜力,还可避免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30℃恒温条件下,以斑马粪便为原料,采用批量发酵工艺,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实验。结果表明,斑马粪便的TS利用率是38.64%,VS利用率为45.44%.沼气发酵潜力为360mL/g.TS和550mL/g.VS.斑马粪便的沼气发酵潜力高于秸秆类原料,高于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和人粪,低于鸡粪。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在发酵过程中存在发酵启动慢、易结壳、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利用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在200℃下对其进行了热化学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其木质素含量远低于未处理玉米秸秆,去除率达到32.57%;经过热化学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表面结构变得松散且有孔洞产生.实验证明热化学预处理利于发酵,能够提高产气速率,增加产气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吉县农村沼气为研究对象,从吉县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入手,对吉县的沼气潜力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使用的效益和吉县发展沼气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沼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