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南瓜多糖、南瓜多糖口服液和颗粒剂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南瓜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制备南瓜多糖口服液和颗粒剂;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灌胃给药21d后观察各组的降糖效果.结果:各给药组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血糖下降明显.结论:南瓜多糖、南瓜多糖口服液和颗粒剂对糖尿病大鼠有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瓜多糖的抑瘤作用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从南瓜中提取的多糖对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免疫活性 ,以寻找和开发新的植物抗肿瘤药。方法 :以小鼠 S- 180、艾氏腹水癌 (EAC)为动物模型 ,通过灌胃给予南瓜多糖 ,按 10 mg/ m L 每天灌胃 0 .4m L,连续给药七天 ,第八天处死动物 ,取瘤及胸腺称重求抑瘤率及增重率 ,并作眼底取血以检测外周血各种血细胞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红细胞免疫功能试验。将所有数据进行 t检验。阳性对照安瘤乳组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作同样检测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南瓜多糖对S- 180、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分别为 37.3%和 33.3% ,对胸腺增重率为 8.3%。对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影响 ,南瓜多糖与安瘤乳组比较 ,南瓜多糖组明显高于安瘤乳组 ,P<0 .0 1。对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南瓜多糖组血浆 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免疫吸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 ,P<0 .0 5。结论 :南瓜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及升高血浆白细胞、淋巴细胞的作用 ,增强红细胞免疫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南瓜多糖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选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高血糖模型,选血糖值11.10mmol/L以上小鼠作为糖尿病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南瓜多糖低剂量(1mg/kg)、中剂量(3mg/kg)、高剂量(5mg/kg),2周后测血糖变化.结果表明,3组南瓜多糖灌胃剂量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均具有降糖作用,且灌胃剂量为中剂量(3mg/kg)时,血糖值由11.10mmol/L降至3.77mmol/L,其降糖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还表明,灌胃南瓜多糖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肝、肾、胰腺组织SOD活性,降低肝、肾、胰腺组织MDA含量.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提取南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为提取液,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南瓜多糖的微波提取,确定的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360 W,提取时间3 m in,液固比(mL∶g)110∶1,测得样品中南瓜多糖提取量为35.40 m g/g.  相似文献   

5.
南瓜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一种能够准确测定南瓜多糖含量的方法.采用间接碘量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同一批样品南瓜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间接碘量法测定南瓜多糖的含量平均为43.61%,其中总糖为53.14%,单糖为9.53%.总糖和单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和101.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和0.77%,重现性良好.间接碘量法不仅能测出总糖含量,并且也能对单糖含量有较好评价.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南瓜的功能成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南瓜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食疗保健和防病治病的食品备受人们的亲睐.早在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南瓜的作用有如下记载"补中,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凡久病气虚,脾胃虚弱,症见气短倦怠,食少腹胀,水肿尿少者宜用。近几年研究工作者又不断在南瓜中提取出了多糖,活性蛋白等成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南瓜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以及近年来从南瓜中提取的新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对南瓜粗多糖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向东  王国政  赖凤英  陈健 《河南科学》2004,22(6):780-782
介绍了用活性炭对南瓜粗多糖液进行脱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0min,活性炭用量为1%。  相似文献   

8.
美洲作物南瓜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之后诞生了丰富的南瓜文化,与其他作物文化一道,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南瓜文化大体上包括南瓜精神、南瓜民俗、南瓜观赏文化、南瓜名称文化、南瓜与民间文学、南瓜饮食文化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它们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南瓜文化的中国本土化和丰富多彩的南瓜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黑籽南瓜、中国圆、长媳、灯笼、香炉、大白、西葫芦(早青一代)、割瓜、中国长等9 个南瓜品种与津杂2 号黄瓜的嫁接亲合性、嫁接苗生长势及抗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南瓜品种与黄瓜嫁接亲合性均较好;砧木对嫁接苗生长势有一定影响,嫁接苗粗壮,生长速度快;对嫁接苗抗寒性有显著影响。长媳南瓜品种综合性状优于黑籽南瓜,香炉南瓜和大白南瓜的综合性状接近黑籽南瓜。  相似文献   

10.
试验目的:为提高纯种西洋南瓜空行的土地利用率。方法:西洋南瓜与春萝卜套种。结果:西洋南瓜产量、效益有所下降,但南瓜和春萝卜两者产量、效益比纯种西洋南瓜增长69.89%。结论:在相同土地面积和栽培条件下,西洋南瓜、春萝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南瓜公寓     
在南瓜镇里,顺着南瓜街一直走,快到尽头的地方,就是南瓜公寓。对,就是这个特大号的南瓜。嘘,小声点,这里住着一群纺织娘,她们唱了整夜的歌,天亮的时候刚睡着。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的科学家给地里正在生长的南瓜进行过压力实验:在南瓜上面加上一定重量的物体,随着南瓜越长越大,科学家也相应的在其上不断添加更重的物体,以考察南瓜的耐压极限。南瓜成熟了,科学家决定把它切开,以观察其内部构造是否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砧木对西瓜嫁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南瓜、瓠子、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郑杂九号西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南瓜和瓠子与郑杂九号的亲和性较好,黑籽南瓜稍差。三种砧木都能较明显地提高嫁接苗的抗病性和商品瓜产量,对品质影响不大。三种砧木的嫁接效果为黑籽南瓜稍差。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市发展南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南瓜的生长情况,南瓜和南瓜籽的成分和药用价值。结合本地气候条件,资源优势,论述了攀枝花市发展南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南瓜为主要原料,介绍了几种最具开发潜力的南瓜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为南瓜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稳定性研究是南瓜型超压气球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南瓜球非线性屈曲过程,对含初始缺陷南瓜球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南瓜球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前8阶屈曲模态及线性屈曲临界载荷。然后,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模态构型给出初始缺陷分布,进一步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中的弧长法分别计算临界缺陷模态和组合缺陷模态下对应的屈曲临界载荷。结果表明,南瓜球对初始缺陷较敏感,缺陷的幅值和分布形式对承压能力和失稳形态均有影响,承压能力随缺陷幅值增大而降低,说明提高南瓜球稳定性需要提高气球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已失稳南瓜球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失稳状态下南瓜球高应力区的应力水平远高于相同载荷下未失稳南瓜球的应力水平。可见,失稳现象极大降低了气球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红枣、南瓜、纯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既营养又保健的红枣南瓜凝固型酸奶。以感官评价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红枣南瓜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确定出红枣南瓜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红枣汁6%、南瓜汁17.5%、木糖醇添加量3%,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03%,发酵剂接种量0.112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制成的红枣南瓜凝固型酸奶色泽均匀,呈淡黄色,酸甜适口,口感细腻,凝结状态良好,有红枣和南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8.
重压之下的南瓜,没有屈服,更没有粉身碎骨,而是挺起了它的胸膛,并让脆弱的自己增大了密度,以抵御这不期而至并伴随一生的重负。英国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确保南瓜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在南瓜上放砝码,最初只放几克,然后是十几克,后来是几十克,上百克,几十千克,做实验的南瓜在重压之下,和其它南瓜毫无二致地长大。金秋来临,受压的南瓜出落得硕大饱满,绚丽诱人,透着成熟的风韵,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收获的季节到了,科学家们要把这只成熟的南瓜剖开。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11,(8):57-57
南瓜:南瓜的营养价值在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南瓜中还有"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及矿物质,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  相似文献   

20.
以南瓜作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初步研究了银胶菊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银胶菊浸提液对南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根、全株浸提液对南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各器官浸提液对南瓜的根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银胶菊叶、根及全株浸提液对南瓜的苗高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