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排队论建立了医院病床安排的评价指标体系:(1)排队等待的平均病人数Lq或者在医院中的平均病人数Ls;(2)病人在医院的平均逗留时间Ws或者病人平均排队等待时间Wq;(3)服务强度ρ.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眼科医院的病床安排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模拟出该眼科医院合理病床数的配备.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以排队论的M/M/1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出了M/M/n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该医院某段时间的病床分配策略.而后运用该评价体系评价该模型,证明了使用本模型在床位分配当中的合理性,从而说明了该模型能够成为提高医院实际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医院眼科病床的安排问题,本文采用排队论原理,首先在对某一眼科医院就诊排队实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医院病床安排排队的优先权排队规则.其次,从便于医院管理的角度,建立了各类病人占用病床数大致固定方案的模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有优先权的排队系统优于先到先服务的排队系统;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采用各类病人占用病床数大致固定的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病人在不同病房住院治疗过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病床为研究对象,对存在阻塞无等待的串联排队问题进行了数学分析;给出了病人等待时间、病床占用概率等系统性能的量化指标.利用近似计算方法得到了排队系统的阻塞指标,建立了成本约束下的病床配置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对模型特征的分析,设计了融合邻域搜索和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方法,分析了病床分配方案、病床权重等参数对系统阻塞率的影响.比较多组数值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运筹学排队论原理对医院门诊病人的排队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医院病床设置的最佳值,并与医院现在的住院安排做对比,为医院的管理模式提供改进建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应用核密度估计初步判断病人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规定时间段内出院的病人人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医院各类疾病的病床安排和时间估计,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取某医院2014年1—8月的医疗统计数据,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95%的置信区间。结合病床工作效率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指标对某院的床位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全院14个临床科室中有5个科室的床位设置比较合理,内一科、外二科、骨伤一科和妇产科4个科室需要增加床位,内二科、脾胃病科、内五科、骨伤三科和针灸推拿康复科5个科室需要减少床位。根据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的科室目标床位开放区间,适时地对床位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医院眼科排队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模型为M/G/m系统.针对该系统制定评价指标,对原模型进行评价.利用分布参数,按照排队规则设计系统模拟程序,对各种入院及手术时间方案进行讨论和比对,确定最佳安排方案.根据系统内各类病人等待时间的概率分布,得到病人大概入院时间的置信区间.最后给出了所有病人在系统内平均逗留时间最短的病床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了解病人住院信息,建立准确、科学的模型帮助解决医院的病床合理安排问题,以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引入三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病床周转率、入院平均等待时间、入院公平度.其次,一方面通过引入虚拟病床使得整个就医流程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病床的循环利用率(即病床周转率);另一方面利用0-1规划更好地确定了最优入院时间,使得入院公平度较高,而且在所建的两个模型中,均可实现病人一入院即可进行手术,从而使入院等待时间减少为0d.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医院病床安排问题,将病床周转率等效为病人总住院时间,将患者满意度等效为病人等待时间,以入住病人总住院时间和病人等待时间为目标函数,创立多目标优化模型,给出算法求解的具体流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出关于病床安排问题的非劣解集。最后,结合实例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多目标粒子群能给出多种病床安排方案,实现了多目标之间的折中权衡,是医院床位安排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眼科病床安排的评价与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建立了M/M/C排队模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眼科病床安排作了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现有病床安排不合理。结合MATLAB数据分析给出病人入住时间的合理安排、建立了眼科病床安排的线性规划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二维模拟实验证实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各砂层的油水分布范围和油水界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层间非均质性对砂层的油水分布和含油饱和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层间非均质性的存在 ,可以使高渗透率的砂层为好油层 ,而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层为差油层 ,甚至为水层。当砂层上倾方向不存在封堵条件时 ,存在着使某些砂层含油范围和含油饱和度发生变化的注油速率临界值。若注油速率小于该临界值 ,无论注油量多大 ,该砂层也不能成为含油层 ,只能成为油水同层或水层 ;反之 ,可以成为含油层。当油气沿高渗透砂体和开启性断层从下部进入上部并充注其侧面的储层时 ,由于浮力的作用 ,油气并不一定进入下部渗透率最大的砂层 ,而是优先进入上部渗透率较高的砂层 ,从而出现渗透率较高的砂层含油饱和度最高 (为含油层 ) ,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含油饱和度反而较低 (为油水层 )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问题。在尽可能同时考虑到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体现在平均逗留时间)及医院病床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前提下,用秩和比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该问题的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并在使得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的基础上建立病床比例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温流化床内辐射传热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颗粒堆积多层反射模型.径与劣质煤流化床锅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证明该机理模型能有效地计算大颗粒流化床中的辐射分量.  相似文献   

15.
双密度层空气重介流化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密度层空气重介流化床的形成和分选过程进行了研究,论证了现有的空气重介流化床难于进行有效的三产品分选,确定了具有锥形过渡段的特殊床型结构,形成了可用于三产品分选的双密度层空气重介流化床.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浮床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填料人工浮床的方式种植菖蒲、风车草、香根草3种植物,分3池进行试验,采用重力自流方式分别进水,对浮床出水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菖蒲与风车草混种及菖蒲浮床系统对试验河水中有机物和N、P的去除较好.试验数据表明植物直接吸收不是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进水为劣V类重污染河水时,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浮床的COD、TP、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0.46%、23.3%、18.9%,38.35%、45.46%、44.8%与42.34%、45.82%、38.6%;控制试验进水污染负荷,采用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的人工浮床生态工程技术治理重污染河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了常温和高温条件下颗粒粒径对气回流化床中最大稳定气泡尺寸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到不同温度水平下一定颗粒粒径的流化床可能出现腾涌现象的床层高径比范围,为流化床反应器选择合理的颗粒粒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富集带,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5个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认为该区大面积的向斜构造为煤层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煤层气富集高产有利因素和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和盘关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的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