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高校工科人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工科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赛、产"互动的工科人才培养理念,重点探讨了基于"学、赛、产"互动工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一是将学科竞赛与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融合,通过"学、赛、产"互动的学科竞赛内涵体系构建,使学科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二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使学科竞赛与行业(企业)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现"赛产"互动;三是以学科竞赛为主线,改革专业理论课程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现行教学环节及内容的工程实践性;四是按照"学赛融合","赛产结合","学、赛、产"互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理念,从组织、制度和经费三方面形成科学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提出了"教-学-做-研"一体化的单片机教学模式,设计了一款以ADu C848为核心的功能强、成本低的单片机系统,形成了单片机口袋实验室,在后续教学进程中,每个任务与项目边教、边学、边做,并应用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竞赛的培训与创新设计,使教、学、实验项目、创新训练的实施一气呵成,促进了大学生的实践兴趣,培养了大学生的研发意识,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攀西地区钒钛、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以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色及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校内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自2013年立项建设以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实习教学、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构建了理工融合、学科基础与专业有机衔接的"三阶段、四层次、一体化"的递进式包装工程开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付诸教学。经过3年的实践应用,形成了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库,学生在竞赛、考研、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工业4.0"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文首先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嵌入式系统应用"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的探索;其次在"嵌入式系统应用"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最后以学生创新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MCU模型车竞赛。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设计、环境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背景下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师范院校"赛-学-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融合,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联.教学成果表明,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再造了竞赛交流平台,提高了数学师范综合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措施,本文基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基础,分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具体措施,重点针对"卓越计划"的理论课程整合、实践教学体系、效果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教学改革。经实践应用表明,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适应当前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现状以及原有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探索该计划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考核方式、以及在毕业论文环节做出的重要改革,并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卓越制药工程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南大学制药工程本科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质量,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应用型制药创新人才服务.在讨论制药工程本科和专业硕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卓越制药工程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从实验室开放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财会类竞赛推广的大背景下,基于财会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出以CDIO工程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设定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以"创建优秀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竞赛能力发挥的平台"、"以竞赛引领财会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技能教学创新"为主要途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财会专业师资队伍组成、教师教学与综合能力要求、教学设施与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目标等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自身特点和办学优势,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当前行业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提炼出构造以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平台、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等观点,为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机构,图书馆必须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积极参与高校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在阐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图书馆的新要求;针对目前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资源库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以及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实践创新的重要环节.按照“卓越计划”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建立分层次、多模块、校内外衔接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平台为中心训练学生核心能力,以校外实践基地为延伸训练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有效接轨,推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教育环境中各实践环节相对独立的问题,提出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步曲"人才培养模式。四步即为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科研成果的获取与推广。重点分解"四步曲"中各环节的相关要素,提出"四步曲"实践教学需循序渐进,与计划内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经过浙江科技学院多年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显著,是一种能更好地适用于理工科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定位于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高校实验室是学生上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实验室需进行相关建设来满足"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上述需求,从高校实验室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环境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重点探讨高校实验室在"卓越计划"下的重点建设问题和建设方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我国培养全新型工业化人才指明方向,同时为高校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核心方案。本文立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华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矿物加工专业教学体系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在阐述了"卓越计划"指导教学改革所应遵循的具体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物加工教学体系改革的明确方向。以期通过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构建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企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为高校开展"卓越计划"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抓住一条主线,实现两个对接,做好三个结合,夯实四项建设”的“1234”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CDIO模式为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在政府、企业和学校间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形成了社会化的工程教育大环境。在人才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