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扯根菜为材料,在70%的乙醇中以50%功率超声波处理30min,以单因素分析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扯根菜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扯根菜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处理后,水浴浸提法用20倍原料重的50%乙醇在70℃条件下浸提1.5h,其提取率为7.71%,为生产中以扯根菜为材料高效率提取黄酮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捷检测注射用注射用碟脉酮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10nm处测定注射用碟脉酮的总黄酮。结果:芦丁在0.2082mg~1.249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23%。注射用碟眯酮总黄酮含量总黄酮含量均不低于80%。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是一种理想的注射用碟脉酮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芪总黄酮和总甙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并开发了树脂法提取并分离黄芪中总黄酮与总甙的工艺.用乙醇提取,H—107吸附树脂富集,D280大孔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本工艺提取黄芪总黄酮平均收率为0.60%,纯度为94.2%,黄芪总甙收率为0.028%,纯度为83.1%.  相似文献   

4.
小鱼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聚酰胺-硝酸铝显色法测定不同产地小鱼仙草(茎、叶)总黄酮含量。对不同酒精体积分数、提取倍量、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0倍量、75%乙醇于80℃恒温中提取3h为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1号小鱼仙草总黄酮含量为8.67%,2号小鱼仙草总黄酮含量为12.46%,3号小鱼仙草总黄酮含量为3.16%。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提取微型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方法的比较,微型化学实验适合选做紫花地丁总黄酮提取化学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微型化学实验法提取紫花地丁总黄酮,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34%,平均回收率为99.7%.  相似文献   

6.
采用醇提法提取淫羊藿总黄酮,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为模型检测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得率为1.65%;0.2、0.1、0.05 mg/mL淫羊藿总黄酮处理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1.8%、54.5%和27.3%.因此,淫羊藿总黄酮对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莱菔子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莱菔子中总黄酮含量为0.60%,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04%(n=5)。多糖含量为12.73%,平均回收率为101.54%.RSD:0.46%(n=5)。运用微波技术从莱菔子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其反应速度加快,提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波协助萃取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微型实验和微波协助萃取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经实验,提取黄芩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方案,即:用70%乙醇提取,固液比为1:100(g/ml),在900W下微波辐射30s时,总黄酮量为10.83%。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微波辅助提取溪黄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为中火,微波时间为4min,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经试验验证,在此最佳条件下.溪黄草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5%.  相似文献   

10.
黄金菊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了黄金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的水先浸泡0.5h再加热回流3次,每次3h.为了节省能源提高效率最佳提取时间调整为2h,并验证调整后的工艺,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为5.255%,平均回收率为101.45%,RSD为1.975%(n=5),此结果为黄金菊药效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白背三七幼叶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白背三七离体繁殖的影响,建立白背三七种苗再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当NAA超过1.0 mg/L时,愈伤化都非常好,出愈率达到100%,但是当NAA浓度过高时,愈伤组织长势不好,不利于器官的诱导分化.继代培养中,1.0 mg/L NAA+1.0 mg/L 6-B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进一步增长,达到完全愈伤化.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基本上呈现迟滞期、对数增长期和稳定期.在不定芽诱导分化中,1.0 mg/L NAA+1.5 mg/L 6-BA最有利于芽的生长分化,过高浓度的6-BA时,不定芽生长较弱,不利于根分化及移栽.在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IBA和赤霉素更有利于丛生芽的生长.根分化的过程中,高浓度的NAA抑制根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12.
白背三七草的诱变及抗诱变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贤兴 《河南科学》2002,20(3):260-262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 ,以微核为指标 ,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 ,研究了白背三七草 (Gynuradivaricata)提取液的致畸性及对环磷酰胺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 :白背三七草水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没有影响 ;而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则有抑制作用 ,其微核率从 41.6± 5 .32降至 2 .2±2 .17,提示这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背天葵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贵州产紫背天葵的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紫背天葵茎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平卧菊三七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平卧菊三七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十四酸、棕榈油酸、软脂酸、十七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二十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二十六酸和二十八酸共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68.89%,表明平卧菊三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药材.  相似文献   

15.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更好地利这种植物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我们研究了桔梗中多糖的提取及测定: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从桔梗中提取并纯化桔梗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实验所得桔梗中多糖的含量为26.6%。  相似文献   

16.
狗牙花叶的结构特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狗牙花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狗牙花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但同时具有某些阳生(旱生)叶和阴生叶的特点。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具角质膜,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叶肉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常含有晶体,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交织成网状,有大的细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0.32:1;中脉维管组织较发达,为周韧维管束。以上特征反映出狗牙花叶结构特点与其生长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并结合小鼠耳肿胀法和局部创面止血实验,研究壮药山风山芝麻复配牙膏抗炎止血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山风、山芝麻复配牙膏具有抗炎和止血作用,而且山风山芝麻配比为1∶2时,复配牙膏的抗炎和止血作用与云南白药牙膏相当,是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点红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一点红药材用乙醇经加热回流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30∶1∶0.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一点红药材中大黄素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简便,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一点红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河北省雾灵山的瓶口衣科Verrucariaceae、地卷科Peltigeraceae、肺衣料Lobariaceae、胶衣科Collemataceae和网衣科Lecideaceae地衣标本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瓶口衣科皮果衣属有1种 :皮果衣Dermatocarponminiatum(L .)Mann .;地卷科地卷属有 2个种 ;绿皮地卷Peltigeraaphthosa(L .)Willd .、多指地卷Peltigerapolydactyla(Neck .)Hoffm .;肺衣科肺衣属有 1种 :网脊肺衣Lobariaretigera(Bory)Trev .;胶衣科猫耳衣属有 1种 :猫耳衣Leptogiummenziesii(Sm .)Mont.;网衣科地图衣属有 1种 :地图衣Rhizocarpongeographicum(L .)DC ..其中 ,猫耳衣属猫耳衣、地图衣属地图衣为河北新记录属、种 ;绿皮地卷是河北新记录种 .本工作为雾灵山地衣的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2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产于中国天山的40个樱桃李(Prunus divaricata Ldb.)野生类型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及UPGMA聚类分析显示,野生樱桃李种下类群间遗传多样性有差异,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488,遗传相似系数(Hs)介于0.504~0.851之间,平均为0.678,遗传距离(GD)的范围在0.127 0~0.604 2之间,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08和1.571,而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2则显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标记下的聚类结果,可将中国天山产的40个樱桃李野生类型归为4大类,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天山的40个野生樱桃李可划分为4个变种,即矮生樱桃李P.divaricata var.humila(N.R.Cui et L.Wang)D.F.Cui,comb.nov.、黑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nigrooarp(N.R.Cui et L.Wang)D.F.Cui,comb.nov.、红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phoenicea(Z.Xu)D.F.Cui,comb.nov.和黄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luteola(N.R.Cui)D.F.Cui,comb.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