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自旋与轨道相耦合的方法,在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条件下,给出了快速确定同科双电子原子自旋与轨道相耦合原子态的一种简单方法——对角折线法.这种方法是对确定同科双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原子态的又一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方法对中心力场中含有1/r2或1/r3微扰项类氢离子系统的能量本征值进行求解,并与其精确解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方法进行求解引入的误差很小,得到的能量本征值与精确解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d轨道同衬底半导体SP杂化轨道之间存在两种不同耦合系数的化学吸附问题,采用自洽的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吸附原子d电子在强、弱耦合态的占据数,化学吸附能、电荷转移及磁性解磁矩。  相似文献   

4.
用Kohn—Sham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F),原子球近似(ASA)和线性化丸盒轨道方法(LMTO)计算了具有以B_1结构的WC和MoC的自洽能带,总态密度(TDOS),分波态密度(PDOS)和不可约布里渊区的费米面。利用所得的参数(自洽晶体势,费米面处的总态密度与分波态密度),按McMillan强耦合超导理论及Gaspari—Gyorffy刚性离子近似,计算了WC和MoC的电子—离子相互作用常数η,电子质量增强因子λ和超导转变温度Tc。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5.
评预言区域选择性的前线分子轨道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MO法、一级近似CNDO/2法以及自洽的CNDO/2法计算了多种双烯和烯烃的分子轨道,由此按前线轨道法预言多种Diels-Alder 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说明一级近似CNDO/2的成功率高于自洽的CNDO/2而低于HMO.由二级微扰能的计算所作的预言常与用前线轨道能量和系数的简单预言不一致且成功率更低.由此认为这种预言的理论根据并不充分而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 N.Bohr 轨道模型出发,讨论碱金属原子不同原子态,相应 Rydberg 项R((Z_1~*)/n~*)~2的几种具体型式.应用 J.C.Slater 法则,对贯穿轨道项值的简便估算,说明 R((Z-S)/(n_0~*))~2项式是可靠的.从而,有助于碱金属光谱项的教学.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模型的核心,在于原子实是一个球对称的库仑力场,这就使得对碱金属可与氢原子相类比地讨论.因此,一般地讲。H 的 Balmer 项替换为 Rydberg 项  相似文献   

7.
应用对称性研究了碱金属原子在无外场而有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和在均匀强弱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并计算了其能级一级近似值。  相似文献   

8.
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光学研究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处理光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进行.本文依照半经典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考虑了一个金属碱原子与振荡光场的谐振耦合在旋波近似下的结果,研究并对比了不同原子序数的碱金属原子的电偶极项和电四极项与光场相互作用对原子基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之间存在着静电。轨道、自族间等多种相互作用,因此,原子的整体状态并不是各个单电子状态的简单加和,可以看作是由角动量的耦合作用所决定的。原子光谱项就是讨论原子光谱反映出来的原子状态问题。IL—S铝合[‘]将各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先分别耦合成一个总轨道角动量L和一个总自旋角动量S,然后L与S再耦合成原子的』总角动量J,这种耦合方式称为L——S耦合。实际证明,这种耦合方式适用于原子序数Z<40的原子。1.1总轨道角动量LL一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对于两电子原子,L的取值满足下列规则:L:1…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自旋———轨道耦合引起的附加能量ΔEls以及碱金属精细结构裂距Δ ν的实验值 ,通过推导和计算 ,给出了单电子原子“快旋进”角速度的表达式 .  相似文献   

11.
以Grimicidin A做为生物膜金属离子通道模型,在给定的通道结构参数条件下,用量子化学ASED-MO法研究了K~+,Na~+离子在通道内沿中心轴移动时,能量剖面,金属离子与肽骨架上各原子的相互作用规律。发现(1)Na~+离子在通道中总能量的下降较K~+离子情况的低,但受到周围的排斥作用较前者大;(2)金属离子与通道上原子的排斥能在中间区域表现为小波动变化,与前人结论是一致的。着重分析骨架原子的净电荷分布及其受金属离子的影响,讨论了金属离子与骨架原子排斥能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LS耦合的矢量模型及相关实验数据,对第1激发态下C,Si,Ca原 子的“快旋进”角速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计算其“快旋进”角速度的实用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We study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of ultracold atoms subject to a non-Hermitian spin-orbit coupling, where the system acquires the non-Hermitian skin effect under the interplay of spin-orbit coupling and laser-induced atom loss. The presence of the non-Hermitian skin effect is confirmed through its key signatures in terms of the spectral winding under the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eigen wavefunctions at boundaries under an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and bulk dynamics signaled by a directional flow. We show that bulk dynamics, in particular, serves as a convenient signal for experimental detection.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and trapping potentials is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the non-Hermitian Gross-Pitaevskii equations. Our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non-Hermitian skin effect and its rich implications in topology, dynamics, and beyond are well within the reach of current cold-atom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3类金属,包括碱金属(M=Li、Na、K)、碱土金属(M=Be、Mg、Ca)及部分过渡金属(M=Ni、Pd、Pt、Cu、Ag、Au)修饰的B40的结构与稳定性,发现除Na和Ca是内嵌结构稳定以外,其余金属原子都倾向于形成外挂结构.随着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多,Li,Na,K,Ag的平均结合能变化不大;而Be、Mg、Ca、Ni、Pd、Cu则与B40腰上的4个七元环作用能量上更有利,故当原子数目大于4时,平均结合能有所升高.Pt的原子数目升高到6时,B40笼子的主体已经严重变形.此外,随着金属原子数目增多,Ag原子有可能会团聚成金属团簇,Au不仅会形成小的Au团簇,还会改变B40的主体结构,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相结构.Bader电荷分析表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B40笼子的离子作用更强,而过渡金属原子则主要以共价作用或配位作用与B40相结合.该研究结果表明Ni有可能是稳定B40笼子的较好选择,其次是Pd.Ni、Pd的掺杂有可能帮助实验实现这一特殊硼球烯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类金属阴极材料Ca,Al和Cu(Au)通过分子束沉积和电子束加热方式制备了有机发光二极管ITO/CuPc/NPB/Alq3/金属阴极,并在300,200,150,100,50和15K6个温度下,分别测量了不同电极器件的发光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在室温300K下,发现Ca,Al和Cu(Au)电极器件的MEL在低场(0B50mT)均表现为快速上升;但随磁场(B〉50mT)的进一步增大,Ca和Al电极器件的MEL缓慢变大并逐渐趋于饱和,且与阴极的制膜方式无关;而采用电子束加热方式制备的Cu(Au)电极器件,其MEL却表现出高场缓慢下降;且温度越低,该类Cu电极器件MEL的高场下降更为显著.实验研究表明,Ca和Al电极器件的MEL主要是由超精细耦合作用随外加磁场变化引起的.但电子束加热方式制备的Cu(Au)电极器件的MEL除了超精细耦合作用引起的低场快速上升外,其高场下降的可能机制则是:Cu(Au)电极器件中电子-空穴对的俘获区(e-hCapture Zone)靠近阴极界面,相比较于热蒸发的方式,电子束蒸发的方式更容易使重金属Cu(Au)原子得到更高的能量,使其渗透进相邻的有机层Alq3中,Cu(Au)原子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电子-空穴对发生自旋翻转,此为MEL出现高场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缓变磁场中碱金属原子的量子力学解。  相似文献   

17.
Ru原子高Rydberg态能级的唯象势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文[4]提出的用于碱金属原子的唯象势推广到一般原子的高Rydberg态,并对Ru原子4d7(4F)ns(n=28-45)和4d7(4F)nd(=26-48)系列的Ryd-berg能级进行PWKB计算.在理论值与实验数据之间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研究了存在磁通时,四端介观量子网络中电子自旋的相干输运性质。该四端网络由具有Rashba自旋-轨道耦合互作用的量子线构成,数值计算了自旋电导对约化磁通和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依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该网络中的自旋相干输运性质由约化磁通和Rashba自旋-轨道耦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这种结构中,一些端可以作为栅极控制其他端的自旋流,该四端多通道网络结构为调控电子自旋的相干输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碱金属钠原子在二维碳材料M-石墨烯上的吸附、 迁移和存储. 计算结果表明, 钠原子在M-石墨烯上吸附的最佳位点为M-石墨烯的7环中心, M-石墨烯具有迁移势垒低、 存储容量大、 平均开路电压值低的特性. 因此, M-石墨烯可作为钠电池的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二维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电子系统中的电流导致的自旋极化。对于δ函数形式的短程电子杂质散射,得出了和文献一致的结果。在远处杂质散射下,自旋极化将会强烈地依赖于电子密度,这个结果完全不同于短程势散射的情况。并且随着杂质距离的变大,自旋极化增强。在这种散射势的情况下,不再能够通过测量纵向电导和磁化强度的方法来确定样品的 Rashba 自旋轨道耦合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