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方法论在西方影响较大,其实质是要求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严格划清经验事实与价值评价的界限,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以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为例,从价值论的视野分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差异,指出只有努力提高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大文化背景,有限度地借鉴自然科学方法,才能加快发展社会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一切的国际现象是以诸社会底物质生活过程做基础的,所以特别把物本论确定为研究底出发点.然而同时又已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历史的物本论,这就是跟机械的直观的物本论对立的一种新方法论——也可说是一种新历史观.因为国际现象不但应该看作贯串着物质的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应该理解为带着流变性和发展性的历史现象.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在不绝地变动着,发展着,反映在国家和国家底关系当中,就演成互相联结互相矛盾的国际动象.唯有最正确地反映历史发展法则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才能够帮助我们发见潜伏在国际现象中底规律性.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解决的急要问题,是怎样将那和动的逻辑相结合的历史观——历史的物本论具体地应用到国际问题底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一个方法论体系,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思维,充分运用了客观逻辑方法。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部不朽著作所包含的客观逻辑分析方法,对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启发意义,尤其是对解决当前社会较关注的分配制度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文良 《科技资讯》2012,(25):202-202
《科学基础方法论》有一个比较长的副标题"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研究",显示出他们是在做不同学科的跨界性的研究,并且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综合起来,力图在把握人类科学的基本认识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论属性(即书中所说的基础方法论),这为应对国内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困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权与发展,彼此密不可分。贫困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侵犯;极端贫困,就是对人权的极端侵犯。社会科学工作者老是遭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指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事务的副总干事佛郎辛·福尔涅说:“要么指责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方法论内容与历史丰富而生动,十大方法论原理是其核心.不论过去还是在当代,它们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均相当广泛,其积极面与消极面并存.未来可能的发展是在这种应用传统的继续中创新出新的方法论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转向。第一次历史转向,是从推崇思辨哲学转变到摒弃哲学思辨,倡导实证的方法。其内在逻辑规定于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任务、习惯和费尔巴哈、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其渊源主要来自于黑格尔、费尔巴哈、圣西门等的实证方法的思想,与孔德的实证主义无直接渊源关系。第二次历史转向,由批判断粗浅的经验主义始,创立了实证辩证法。第二次转向主要不是由于外在的推动,而是马克思长期的经济学研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西方主流科学方法论思想从孔德到波普的100多年发展历程,基本上在马克思一生研究方法的两次转向中得到浓缩的体现。马克思是超越自己时代的大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界做斗争。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总是要受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本身这样或那样的限制。人们不是想方设法去冲破这些限制,就是在这些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去取得最好的成果。自然科学家和理论研究者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给自然科学家提供了思维的方法及研究手段,同时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成果又为社会科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生动的例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互相促进发展着的。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就是如此。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已从经典的控制理论上升到现代控制理论。今天它又发展到大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我们可以说自动控制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在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作自我意识理解的基础上逻辑地推导出世界历史是一个社会阶段——近代日耳曼世界阶段,并且世界历史就是近代日耳曼白人精神的历史。世界历史不是人们常识所理解的整个人类文明史或者黑格尔的自古代东方世界至近代日耳曼世界的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逐步揭示物质世界各种运动形态的统一性质,从而显示其发展中的一体化趋势.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彼此渗透、相互结合势在必然,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逐步趋向统一,也势在必然.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也逐渐统一了,不能区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①他还说:“自然科学研究物的因素的相互关系,社会科学则研究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尽管分析研究社会现象较之自然现象更为复杂,但它们总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出它们的规律,就可以通过计算定量地处理系统内部的关系,就可以科学地预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而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生产力的结构、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创设机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生产力的发展化解阻力等方面论证了“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文章最后强调: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温公颐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涉及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其中,一般原则主要包括"贵有创见"、实事求是和发展的观点3个方面。具体方法主要有比较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温公颐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代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简单比附这一思路与方法的有力矫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只承认并重视自然科学而否认并轻视社会科学,就是科学观的严重偏颇。偏颇的科学观直接导致大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降低。高校科协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渠道,对广大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的教育,以利全面履行高校科协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结论的逻辑问题,因为从特定的事例归纳到普遍的规律存在着“归纳逻辑谬误”,所以,在科学研究中特别要注意科学结论外推的局限性.介绍了波普的关于科学结论的证实和证伪的观点:科学本质上是一系列命题的集合,现实世界的综合命题本体,至少在原理上可以用经验的观察来证伪,这就是科学,科学不是以它的学科内容或声称掌握某种知识的确定性为特征,而是以建立和检验命题的方法为特征的.最后,讨论了科学结论的解释功能和预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讲述的民族志"是戴尔.海姆斯从语言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视角,而"表演理论"则是从"讲述的民族志"中发展出来的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学术谱系与问题序列的梳理,使得作为"表演"的"口头传统"的研究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获得新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逻辑简单性原理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课题。在科学知识创造的道路上,如果不遵循逻辑简单性原理,势必导致知识体系的繁杂与庞大,成为思维发展的障碍,造成后人接受之困难。此为逻辑简单性原理的重要性所在。实质上,科学上的“简单性”是自然界本身的和谐统一的客观特性,并不是人为完全的“简单”结果。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都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遵循着“逻辑通道”上的简单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卡尔·波普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的历史非决定论的基本主张,分析了他这一主张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根据。笔者对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进行透视,着重强调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及其续篇(Ⅱ)、(Ⅲ)主要讨论数学基础中各流派的数学观,无穷观和方法论,但在这里,不是单纯的历史综述,同时也表述了我们的看法和见解,并由此而将纠正一些历史的误解。在本文中,除了简述形成诸流派的历史近因外,主要讨论逻辑主义派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