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既不同于“普遍的人类历史”又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的“世界通史”。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定内涵集中于《历史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其合理性体现在精神自身发展的辩证历程之中。因为精神自身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所以现实的世界历史行程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一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提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人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核心,又是世界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胡丽媛  周景莉 《科技信息》2010,(28):I0160-I0160
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二者的历史理论,阐明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继承、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历史的视角展开对实践的探寻,由此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实践的概念。对生产实践的深入挖掘,使黑格尔看到了其内在的中介性与目的性、社会性与普遍性及其内蕴的经济关系,但由于其绝对精神的幽灵作怪,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精神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本性与解读--谈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通过对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解读,揭示出世界历史的本性就在于逻辑与历史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不只是我们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可靠、有效的依据和线索,同时也是历史借以表达自己、实观自己的途径和内在动力;由此对历史的合理性解释,便演绎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观念与热情之间矛盾对立的纵横经纬,而人类对自身自由的追求也正是在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展示和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不是将(历史)哲学家对历史的解读仅仅看作是一种自觉理性形式的历史,而是更进一步强调,世界历史(理性)本身,也正是通过这种自觉理性的形式不断地显明自己、实现自身的自由,从而达到了自觉理性与存在(于世界历史中)理性之和解。这就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本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性视界。  相似文献   

6.
"世界历史"观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思想基石.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各民族相互隔绝的状态,中国因固守传统丧失了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扩大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发展距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在"开放的世界"中进行历史定位,改革开放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朱林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58-160
人类的自然观的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特定的历史形态。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自然观历史形态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和当代辩证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近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提倡的科学的精神和力图建立的所谓科学研究范式对近代学术的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历史地理学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对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影响谈起,找出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历史地理学和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认为,法的基础是理性,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对历史法学派提出了批判,认为其"民族精神"无法体现普遍理性,孤立的历史事实背后实际上仍是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在黑格尔法哲学中,理性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自由;普遍理性并不否定个体自由。正确理解普遍理性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对于正确看待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争论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化对立交融的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影响很大。整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长以创造中国文化现代精神,是中国近代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把握与回应这一历史性课题,于1938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平民教育思想有着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实践诉求、生活关怀、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八一精神的本体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灵魂是八一精神。本文认为,目前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要深化对八一精神的研究,就要以党史文化为视阈。以党史文化为视阈,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二是要改变研究方式;三是要保护利用遗址;四是要坚持资政育人。概括起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实现人们当代审美和思想品格的完美结合,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百年.中华民族在这一世纪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她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铺平了道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历史和现实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用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抓住机遇、完成使命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逻辑要求与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维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了维柯思想的独特价值,也是西方思想文化变迁的生动写照。“诗性智慧”不仅为现代西方文化反思提供了精神资源,也为人类精神科学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这对中国当前的文化探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专业教育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的思路是:爱国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历史专业教育的重点,也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爱国教育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前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独立人格和发展社会的创新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才能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才能真正体现出爱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文学鉴赏或解读,是鉴赏主体和客体对话交流的审美活动,是读者寻找个性和时代精神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主客体之间互动互渗,主体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对作品复杂深潜无限的整体意蕴的解读中,寻找和提升个性,努力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构建一个充满艺术美感和创造力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制度发展创新的历史,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生命,那么,制度就是民族精神生命的DNA。面对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态势,制定有效制度,促进制度创新,既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题中之义,又是当代中国人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但丁在其作品中对"人"作出了深刻的解说,其中"地狱"被描述为人类偿还尘世罪孽的场所,"炼狱"是人类精神净化的过程,"天堂"则是人类道德升华的目标。以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为背景,考察但丁关于人性高贵的观念与当时西欧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说明他在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